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3-08-13 21:48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知识点课堂教师

何 鹄

(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小学 四川 广元 628000)

在教育改革的前提下,社会和国家所给予的教学条件愈加丰富,但同时小学教育也会遇到更多形形色色的困难,在当前娱乐物质极为丰富的情况下,很多的小学生抵制力差,容易被娱乐物品所吸引,导致其学习效果不佳,课堂效率不高。同别的课程相比,数学这一门学科在各个阶段都体现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在前几个单元所学习的知识点后面几个单元同样会用到,在低年级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到了高年级也同样会用到,所以在课堂上如果有某个知识点有所空缺,都会给学生后续的学习带来不少的困难。

1.邀请学生制作学具,帮助理解课堂内容

小学生在学习很多新知识时,由于自身的理解能力不足,教师就会在课程开始前准备一些教学用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比如直尺、长方体模型、钟表模型等等,这些教学用具无疑在课堂中发挥了很大的效果;除了教师的教学用具,还有学生需要用到的学具,这些学具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但在以往的课堂中,在教学工具的准备上,教师都会运用学校所发放的教学工具,有所空缺,教师就会自行购买,很少有教师会想到邀请学生来自己制作所需的学具。有的教学用具放在学生面前,学生都不知道要如何使用,不同的教学用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制作学具的过程中,能够让一些较难理解的抽象问题具体化,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很多的教师会制作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然后将这些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图形的基本形状,最后再上升到这两个图形的相关性质以及周长面积的求解原理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两个图形的性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借助教学工具的制作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就可以把制作教学用具这一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然后亲自演示一遍制作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主去进行创作完成这一任务,促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更好地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性质,加强教学效果。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不必过于死板,可通过画一画,也可通过折一折等方式来制作。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白纸板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在纸板的设计上可以多样化,比如有的学生可以在纸板上涂画出不同的颜色,有的学生可以在纸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有的学生可以在纸板上加入自己喜欢的装饰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实施的内容。通过这样一种方法,[1]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烘托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

2.借助实质鼓励,提高学生参与度

很多的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去回答问题,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些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更有甚者不敢主动和教师讲话,性格的内向一方面也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性格外向的同学,愿意在课堂上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踊跃报名参加教师所开展的课堂活动,课上愿意向教师提出问题,课下也会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但也有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无论是在课上和课下都不愿意和教师进行过多的互动,课堂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想去回答,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不愿意向老师进行提问,这就会导致这些同学身上所积累的知识空缺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这些同学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不足,数学上的不积极性带到其他学科中来,学习中的不积极性带入到生活中来,使得学生无法更好的发展和生活。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内心比较敏感,对于教师的话比较重视,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都有可能伤害到学生,但同时教师的一句简单的鼓励和一份小小的奖品,都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快乐,使得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愿意积极向上,所以,无论是课堂还是课下,教师都可以借助精神或者物质鼓励,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两位数的乘法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算是一个较难的知识点,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也需要学生能够在训练题中细心谨慎,教师在课堂中就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鼓励策略: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就可以奖励一朵小红花,在课外活动或者课后作业中完成得较好也可以奖励小红花,累计获得十朵小红花的同学,可以获得一份小礼品。教师在黑板上出一道计算题,就可以找同学上黑板来解答,[2]很多的学生都很畏惧上黑板答题,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或者表明上来答题,无论对错都可以奖励小红花,用这种形式来鼓励学生去黑板解题。在作业的完成上,教师也可以在作业的评语上给予有进步的同学一些鼓励性的话语,非常好的同学,给予表扬性的话语。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学生就能够有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得更好,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3.借助小组合作,提升课堂体验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不仅仅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地去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参加教师所开设的游戏或者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很多的学生在课后不愿意去进行探索,面对摆在面前的数学生活问题,也不愿意去思考,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在生活中有比数学问题更有意思的事情,这些事情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面对未知的事物,不愿意主动去思考,这些都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多给学生们创造一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针对未知随机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也能够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举一反三。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成立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探索任务,让学生即能够拥有自主思考探索的时间,也能够在课堂上去锻炼自己合作交流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

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节时,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可以先成立数学学习小组,4—6 人为一组,学生可以跟自己平时玩得好的同学进行组队,也可以由教师随机分配,分配好小组后确定每一个小组的组长。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然后分发给每一个小组,小组可以结合教师所分发的学习资料以及课本来自主学习这一节的知识。年月日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很多的食品以及物品上,都会标明相关的年月日,涉及保质期,生产日期,最佳食用期等等问题。在小组研究了一段时间后,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上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抢答,每答对一个问题给回答问题的小组加一分,最后哪一组得分最高的小组,全员都可以获得奖励。通过小组讨论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其他小组成员的影响下,缺乏动力学习的学生也会尝试着去思考、讨论,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简单的抢答游戏,也能够烘托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在小组合作之中,学生也能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每位学生也会主动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踊跃发言,[3]让学生从课堂体验中找到自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4.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完某一知识点后,课后让学生做练习题,有的学生做得很快,正确率也很高,有的学生虽然都能完成,但完成了效果却不怎么好,还有的学生很多题都不会做,在同一间教室,同一个教师上课,课上的听课效率和质量却相差很大,这不仅与教师的讲课能力有关,也与学生自身的因素有关。很多的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讲的问题也不会去主动思考,认为这些问题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才会去思考的问题,甚至连简单的定理也不愿意去说,这就导致一节课结束,积极主动的学生将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全部吸收,做起练习题来行云流水,而缺乏积极性的学生,连简单的定义都没有记住,更别提稍微有一点难度的习题。数学阶段的学习都是先从简单的性质定理,再过渡到学习的练习,这是一个不断强化深入的过程,简单的问题不去思考,较难的问题就找不到简单的解决方法,也无法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因此课堂上教师注重自己的教学进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思考,毕竟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并没有自主思考的意识,教师要关注自己的讲课进度,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课堂体验,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利用情景创设这种方法,来带领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

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来带领学生了解知识点,时间作为生活中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记录时间的仪器也处处可见,无论是手机,电子表,钟表还是秒表等,这些工具都可以显示时间,这也充分地说明了这一节的知识点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生活中询问时间的场景,借助教室内的钟表来表现时间,教师可以设立这样一个情景:某位同学和妈妈在早上9 点外出,先去商场购物,此时妈妈看到商场钟表上时针指向11,分针指向12,回到家后手机上显示时间15 点,那么这几个时间分别是生活中的几点呢?这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外出情境,当然这个情境中也结合了钟表计时,以及24 小时计时法等问题,[4]学生在知晓的这个情境中,就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充满兴趣,毕竟在生活中少不了问时间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鼓励性地邀请同学来回答问题,在情景之下,学生更愿意去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带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点进行联系,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5.利用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师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进行教学,不重视学生的特点和态度,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让学生丧失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第一次去接受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在此阶段给学生留下了不好的学习印象,面对今后初高中更难的数学知识,学生在思想上就会对其有一定的恐惧程度,很难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爱动,对于新鲜事物有着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有着自己的探索热情,[5]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用枯燥无味的课堂去开展系统性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不做出创新和变革,学生也会渐渐地缺乏对于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态度进行随机应变,开展多元化课堂活动,在课堂上善于给学生制造惊喜,让学生在未知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无惧挑战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克和千克”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个“智慧搬运工”的游戏,游戏开始前,教师需要准备各种不同重量的物品,比如纸巾,橡皮,铁球,木块儿等等,这些物品在克数上有了一定的区别,并且有的物品重量相差很大,然后分别将其重量标注在这些物品上,有的物品标注的是克,有的物品标注的是千克,几人一组进行比赛,每个人需要搬运这些物品到自己的盒子里,率先收集的物品满足3 千克的学生获胜,或看哪位同学搬运的物品最接近3 千克。这样一个游戏活动,有着较为新颖的思路,学生需要搬运,更需要思考,不仅包含着相关的加法问题,也有着单位换算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有耐心有毅力去思考。利用课堂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6]

6.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习热情

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很多的小学生都显得较为被动,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课堂上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比其他学生更加吃力,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学生脑海里的疑问也堆积的越来越多,最后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在课堂上不愿意参与教师所开展的课堂活动,更有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讨厌的消极态度。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体验对于课堂质量的影响很大,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于新奇的事物有着丰富多彩的想法,但往往很多的学生因为性格的原因不敢在课堂上当面提出问题,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会束缚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教师应当遵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发展规律,站在学生的角度鼓励学生勇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提高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使学生能够从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及时的解决问题,培养数学综合素养。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节时,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可利用的工具来制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模型,学生可以根据平常的生活经验以及预习的课本知识来展开动手创作,可以用细绳,胶带,纸条等等工具来进行实践。在实践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两为一组对刚刚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同伴进行交流,同伴负责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每组同学有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在课堂上主动举手进行提问,提问较为积极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通过这一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主动提问的问题,先让学生开展动手实践,在动手的过程中脑海里会自然联想出问题,再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帮助小组同伴解决问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后再由教师来回答未解决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促使他们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以此提升数学素养,形成基本的数学知识储备,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

猜你喜欢
知识点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美在课堂花开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