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
——以小学数学为例

2023-08-13 21:48王旭娥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图形数学知识知识点

王旭娥

(陇南市武都区东江中心小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引言

由于我国新课改不断推进,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也持续上涨,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展现出现代化教育理念,对构建高效课堂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以前,需要将基础的准备工作做好,掌握教学目标与难题,设计出可以发挥出信息技术作用的活动,这样有助于做好铺垫工作,同时将教学难题解开,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整体击破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调动学生整体感官,使学生的理解程度逐渐降低,弥补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匮乏,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获得耳目一新的体会,教师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构造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1.应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意义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打造出高效课堂,还可以收获到众多好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也在持续上升。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就会站在学生的位置去分析、思考,有效发挥出教育资源的价值去引导学生,使他们可以收获到良好的本领。本篇作者对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具体如下:

1.1 将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呈现出来

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应当积极、主动的以学生为中心,显而易见,学生在其中价值极为主要,而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则能够有效落实这一任务。因此教师在课堂讲解知识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呈现出主体教学目标,灵活挑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利用其的作用使学生的位置有效呈现,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使学生逐渐掌握数学科目的精髓与奥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获得有效上升。一旦将学生的主体位置呈现出来,他们就会主动融入到学习课堂当中,这样的教学形式会使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提高[1]。

1.2 有助于提高师生互动

教师在打造高效课堂时,需要整体优化各个时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并鼓励与引导学生在其中自由发挥。而应用信息技术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增进距离,教师在课堂上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师生彼此的互动与沟通就会逐渐多元化与频繁。学生可以勇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教师应当掌握与理解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在师生互动情况下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学环境,这样能够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1.3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在当下时期是一种新兴教学方法,其对解决与弥补教师教学形式枯燥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需要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会体会到教师的辛勤付出,学习兴趣同时获得上升,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

1.4 增强小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出来,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并提高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增强学习自信心,对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也具有很大影响。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恰当的时间去应用平板或者电脑等等进行学习,这样他们在其中所学习到的不清楚知识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反复学习,可以不断增强自我学习本领,并形成最佳的学习习惯[2]。

1.5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

在老式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教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过度讲解知识,那么对学生来讲就会起到反作用,学生在其中也会自动将教师安排成监督者的身份,有许多学生对教师的情感都是又敬又怕,师生之间关系也比较紧张,教学气氛也越来越紧绷,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存在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现象。因此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优化这种现象,第一,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师打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气氛,第二,此种教学手段也是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一种方式,而且教师利用此方法可以展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公平等等,学生在其中可以体会到自己与教师之间的关联越来越亲密,教师也可以与学生更加友好的去互动,从而打造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2.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2.1 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具体情境

数学科目当中的大部分公式与概念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年纪小具象思维匮乏,无法有效理解这些公式与概念,长时间下去就会对数学科目知识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萌发出畏惧心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视频,采用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去阐述知识,使学生能够有效理解其中的内容,学习兴趣也会不断上升,学习动力与积极性同时提高[3]。

比如,教师在讲解《图形的拼组》这一单元知识时,就可以有效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去创造出相对应的情境,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比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概念的知识时,还可以应用多媒体的作用将树叶的形状呈现出来,并使用其他颜色的线将树叶的主干绘画出来。并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此树叶的图形具有哪些特点?”当学生萌发出探究心理的时候,就需要按动多媒体鼠标,使图形的整个右边都能够沿着主线进行运动,同时与整个左边重合。教师采用此种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本单元知识点。然后紧接着,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图形的主干和教材中哪个知识点做到有效呼应呢?”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点拨下,发现主干就是今天学习的重点,也就是对称轴。与此同时,还需要灵活利用程序设置的作用,使图形左右两边分别呈现对称点,这样学生就可以明白对称轴的点依旧是完全重合的,以此来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性质做到深入掌握。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平移知识时,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相同的网格,然后在网格的左下与右上标注出相同的图案,并使用鼠标将左下移动到右上,这样会使图案有效重合。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数一数图形的点移动距离。此时他们就能够发现图形对应的点距离是一致的,这样学生就会深入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在此种教学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形象、直观的画面,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点,有助于打造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2 利用知识框图,创建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存在相互贯通的现象。学生经过不断学习,能够掌握很多知识,但是只有对所学知识开展系统的整理与归纳,才可以收获到扎实的记忆,并能够做到有效贯通。所以,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灵活信息技术的作用去设计知识框图,使学生根据某些角度对有关知识实施拓展与延伸,从而创建出丰富的知识体系[4]。

比如,小学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复习图形与几何知识时,教师就需要将应用多媒体将知识框图城呈现出来,以此来使学生创建出丰富与完善的知识体系。第一,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我们所学习过的图形知识从整体上进行分类,都存在哪几种类型呢?”学生此时就会在大脑当中呈现出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等等图形。然后,教师就需要和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可以想起图形方面的知识吗?”基于此,此时学生的大脑就会出现部分所学知识,无法将全部知识做到有效整理与归纳。那么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的价值呈现出来,利用其将知识框图呈现到学生视野中,使学生明确掌握所学知识。比如,数学教师可以以周长方面的知识为例,就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将所学习过图形周长公式逐一播放出来。再比如,面积计算知识为例,教师同样可以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图形面积计算公式逐一播放。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框图对知识点实施总结。比如,三角形、长方形这类图形就是平面图形,但是像圆锥与圆柱这一类则是立体图形,并都有体积和表面积,而其他图形却没有。在此种教学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展现出框图,学生同时就会回想所学内容,并在长时间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数学修养。

2.3 搜集各种资源,解决疑难问题

在现实教学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由于知识素养薄弱,在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会缺少一定的思路,无法正常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就需要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数学知识引入到其中,使学生凭借新观点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并站在新角度去理解与掌握疑难问题,这样能够有效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知识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其的作用去搜集相关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知识。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依靠自己阅读教材知识点,那么他们对本单元知识就不会形成一定的学习思路。基于此,教师就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如:“同学们,你们会应用信息技术去搜集相关知识点吗?并注意查找是否存在计算的巧妙方法呢?”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搜集相关知识,并利用此方法搜集知识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懂得如何计算多边形的面积并掌握技巧。再如,还有一些不规则多边形,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搜寻资料,这样就能够真正发现将其的计算方法。在此种教学课堂上,学生可以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去搜集教学资源,不断拓展他们的思路,以此来寻找到解决方法,持续增强自主学习本领。

2.4 进行自主探究,拓展认知视野

从我国当下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大部分都存在应对考试,因此就会过于重视学习教材当中的知识,而忽略了对教材以外的内容开展探究,更加不会形成综合的知识素养。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去学习教材以外的知识,这样能够有效拓展他们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与认识,丰富教学趣味,激发出他们的创造能力[5]。

比如,教师在讲解《年、月、日》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学习或者搜索知识,让他们学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第一,学生经过对课内知识的了解,可以对平年、闰年、时间及大小月获得全新的认识。最后,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去判断闰年、平年呢?”当学生在疑惑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学习、探究。学生经过深入探讨其中的知识点时,就能够掌握平年与闰年的判定方法。另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结果。比如,学生可以在网络资源中搜集到2016 年与2012 年这两年的末尾数字是16 与12,刚好又可以整除4,所以属于是闰年。再比如,2013 与2015年的末尾数字是13与15,在整除4的时候就会出现余数,因此这两年就属于是平年。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恰当的时间向学生讲解农历与公历的等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此种教学情况下学生可以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整体了解相关知识点,不断丰富知识素养。

2.5 学习数学文化,提高人文情怀精神

在应试教育的不断熏陶下,有许多学生都认为学习数学科目知识的目的就是提高考试成绩,并没有意识到数学科目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影响,无法对数学科目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中,需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教材当中的数学文化,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家的品质与精神,以及数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讲解《圆》知识时,就可以有效呈现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使学生学习到一些与数学科目当中所包含的数学文化知识,使学生形成人文情怀精神。比如,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与交流,如“同学们,你们可以亲手动手制作圆形吗?同桌之间可以比一比谁制作的最好、最完美。”此时小学生就会兴致勃勃的去动手制作,但是几分钟以后,他们就会发现如果没有圆锥,只依靠双手就会发现制作完美圆形是非常难的事情。然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古代人们是怎样制作车轮的呢?”这样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好奇心就会被成功激发出来,然后教师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相关视频或者图片,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站在数学的位置去分析、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制作圆形的方法,并收获到深入体会。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圆周率”这一方面内容的时候,就需要向学生提出:“圆周率的数值是谁计算出来的?是怎样计算的呢?”此时的学生就会出现疑惑与好奇心,然后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将圆周率的发明人的资料、相关视频等等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其是我国著名数学家,经过不懈努力与坚持,最终收获到圆周率的数值。基于此,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一同观看圆周率的纪录片,让他们去学习数学家在探究真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高尚品质与道德精神。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圆周率的计算历史,从而不断深化对圆的认识。在此种教学课堂下,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了解更多数学文化,体会到数学科目的魅力与价值,从而形成人文情怀精神。

2.6 利用信息技术,拆功能键网格群组

课堂教学时间非常紧迫,在加上教学内容的存在限制性,使学生产生许多疑难问题,无法在课堂上做到全部理解与掌握。所以,教师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去创建网格群组,在课下时间去讨论教材中的知识点,使学生可以逐渐养成课后学习与钻研的优秀习惯,持续提高学习动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完《小数加法与减法》知识以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时间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在群组中去提问。比如,有部分学生对基础的加减法计算还没有掌握熟练,就可以向同学请教提高速度的技巧。基于此,有部分学生会认为小数加减法应当立足在整数加减法,并对小数点开展移动,这样就可以计算出结果。再如,有部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出结果以后,需要保留几位小数而存在疑问。此时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到情境当中灵活选择。使学生了解在普通的计算过程中,需要完全保留小数位数。在银行等等相关行业中,就可以将小数点后中的0 忽略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计算食物价钱时就需要保留两位小数,有的情况下保留一位。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整体理解小数加减法知识。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建群,可以更加广泛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

结语

综上,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并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与优化,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完善数学素养,使小学数学教学成果整体上升。

猜你喜欢
图形数学知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分图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找图形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