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取向
——兼论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

2023-08-13 21:48余光进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思维

余光进

(铜仁市寨桂九年一贯制学校 贵州 铜仁 554300)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知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生活,那么学生就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实际上是极为不利的。学生的生活情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升华,同时课堂学习所获得的情感可以在生活中再次体验。深度教学与生活化取向有机融合,其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学中封闭、机械的形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受制约和影响,学生能够自主的探索和发现知识。本文,将详细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取向,分析深度教学的落脚点,希望能够更好的助力学生成长和发展。

1.生活化取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趋势

1.1 义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程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和探索。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其是义务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材、教师以及学生可谓是缺一不可。首先,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喜欢的学习内容以及方法,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展现学习的趣味性,实现学习与生活的高质量对话。首先在内容上要想办法吸引你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出来,以使得各类知识能够真正被学生所内化,提升学生的素养。其次,教师的教学工作实施要以教材为基础,但是也不能过分依赖教材,而是要做好到教材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平衡点,引导学生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最后,学生的学习也不能只是局限于课堂之上,还需要适当进行延伸,要准确把握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之中,感受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究竟应当如何发挥作用与价值,让学生形成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意识,展现知识的作用与价值。

1.2 新课改要求教学坚持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和要求,教学应当落实到生活实际之中,要能够在生活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数学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坚持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其可以更好的展现数学知识之美,同时还可以更好提升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传统的以考试为中心开展教学的模式得以转变,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通过与生活的融合,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兴趣更加浓厚,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因为兴趣低迷,对学科内容产生排斥的情况,以生活为切入展现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更好助力学生成长和发展。

1.3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生活化作为支撑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所受重视度不断提升,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数学思维方式、核心能力的形成等都需要在生活中反复锤炼才有可能形成,生活是支撑所在。数学教学活动实施期间,教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多角度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认知,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之后,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成就感,数学学习兴趣将会更加浓厚,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将会更加深刻。

2.生活化取向:小学数学教学应当遵循的原则

2.1 坚持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指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生活为着眼点渗透知识时,要有顺序性、层次性,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在理解知识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知识的学习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其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规律,注意做好教学问题的设计工作,学习之初所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过大,要保证所设计的问题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得学生能够尽快从心理上接受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掌握的数学知识增加,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从横向和纵向增加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当然,在坚持渐进性原则时,教师也需要控制好提问的频次,如果问题设计过于繁杂,教师将知识分解的过于琐碎,容易导致整体的知识结构被破坏。因此,在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及时纠正学生所产生的错误思想,保证他们系统学习数学知识。

2.2 坚持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是知识传授的重要特征之一,只有做好学生思维启迪工作,才能使得知识更加顺畅高效的传授给学生。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然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以生活化的素材切入数学知识就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在启发学生数学思维时,教师就可以围绕生活着手,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在以生活为抓手融入各类元素展现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可以优先选取一些具有启发性思维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相关元素中所蕴藏的数学知识。针对一些基础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概念,教师需要重点讲解,保证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注意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否则的话启发性教学目的就难以顺利实现。最后,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和思考,帮助他们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以使得生活化深度教学更好落地。

2.3 坚持发展性原则

数学知识的学习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将会不断增加,在以生活为抓手切入数学知识,开展深度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发展性原则,不仅要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品质,以助力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同时坚持发展性原则时,教师还应当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等是不同的,其发掘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能力也有着显著性的差异。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时候存在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哪些影响,然后针对性的设计生活化探究任务,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为后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生活化取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路径的选择

3.1 教材内容融入生活化元素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识点都在生活中找到与之相关的场景。在课堂上如果强行输出数学定义、概念等,那么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趣,学习动力不足,如果能够将生活情景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一系列教学问题都能够解决。

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教材的数学知识看做是静态、刻板的,而是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如学生的好奇心重,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就可以尝试围绕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启迪他们的思维,达到自主构建知识,深度学习的目的。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结合教材,捕捉生活化元素,将教材中部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具体的问题。比如说,在学习几何知识的适合,几何知识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部分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的适合难度相对比较大,但是如果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让学生们分析部分几何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这样却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知识,助力学生更好成长和发展。最后,教师还可以主动搜集教材中所提及的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选取合适的生活素材与数学知识点融合,这样可以使得课堂教学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为生活化深度教学的推进提供帮助。

3.2 教师的观念和意识要生活化

意识和观念对于个体的行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师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认识等,都将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深度教学落实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及意识,明确生活化深度教学的意义。首先,在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依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联系实际生活,分析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应用和体现的。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借助多元化的生活元素,展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比如说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适合,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顾客”小游戏,让学生扮演顾客,感受人民币是如何被使用的,其涉及到了哪些知识。其次,教师还应当认识到分数并非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只是以分数评价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树立以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的理念,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展现知识的效用。最后,教师还需要积极大胆的更新教学模式,比如说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转变为对话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学期间始终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3.3 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体现生活化

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极为有必要的,在思维训练环节展现生活化概念,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生活学知识。具体训练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积极更新思想观念,摈弃传统的教学思路和理念,而是坚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分析学生在面对一个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时会如何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使得教学效率最优化。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多元化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的多元思维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达到生活化深度教学目的。其次,教师还应当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明确他们在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时存在有哪些困惑,多角度的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好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学生在探索知识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要第一时间予以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信心。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以数学的思维和眼光看待实际的数学问题,要结合生活的经验和数学知识灵活恰当的解决各类数学问题,以保证深度教学目标的顺利落实。

3.4 课后作业中融入生活元素

作业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双减”背景下,要求对学生减负,而课后作业中融入生活元素,则可以在满足减负需求的同时,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课后作业时,也要注重生活化,展现作业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需要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工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解决问题,应用数学知识。比如说,在学习统计知识的适合,可以让学生们统计自己家中一年的水费或者是电费,分析哪个月份用电量/用水量最多,其原因是什么,每个月平均用电/用水量是多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节约用电/用水等等,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与价值,这样可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效用。

3.5 灵活应用数学原型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诸多重合的地方,在教学中灵活应用数学原型,有助于学生掌握和学习数学概念、原理、方法等,同时还可以使得课堂上师生更好进行互动交流。当然,在应用数学原型时,教师也需要立足于实际的教学内容,灵活应用数学原型,注意数学原型的应用频率、应用类型,如果应用不当,不仅难以充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在应用数学原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携手合作,通过制作和寻找原型。比如说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保证他们能够顺利掌握相应知识。

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取向深度学习的注意事项

4.1 科学合理选择生活素材

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元素可谓是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素材所发挥的作用与价值也存在有显著性差异,以生活为落脚点切入数学知识,可以有效展现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生活元素都适合当作教学的素材。比如说,教师在选择的时候不加甄别,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水平、知识储备等,随意选择生活素材,那么可能会对教学工作的实施产生制约。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生活素材的效用,教师在正式应用生活素材之前,还需要做好筛选甄别工作,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素材的选择要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好教学节奏以及时间,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接受素材,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4.2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小学课堂教学坚持生活化,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学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应用生活化教学素材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期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动态,比如说,教师所应用的生活素材是否是学生所喜欢的。教师要注意尊重和理解学生,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这样才能为后期教学的高质量推进做好准备。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生活为切入点,可以更好推进深度教学的落实,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要想真正做好数学教学工作,展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教师还需要积极大胆的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学生喜欢的数学模式以及内容,充分展现数学这门课程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助力学生成长和发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其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灵活应用不同类型的数学教学方以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助力教育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思维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