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023-08-13 21:48尚天霞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动画思维能力小学生

尚天霞

(白银市景泰县第一小学 甘肃 白银 730400)

前言

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可以通过良好环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跟随教师引导完成深度学习,高效完成课堂任务,掌握知识目标。就数学思维培养而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将经历提出问题、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归纳整理等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探究与合作探讨中完成问题的解决,并归纳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这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以下就如何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思维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1.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1.1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文本知识的多样化呈现,借用动画、视频等方式完成文本知识的呈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信息技术应用课堂中,学生将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环节,对于问题有了更多的联想。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很容易构建起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中不断提出新问题,自主进行思考,这样敢于互动、敢于创新的课堂模式搭建,将使得学生处于根据趣味性的课堂之中,其求知欲与学习兴趣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1]。

1.2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学数学的知识编排是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规律,具备层次感、逻辑感等特点,相对应的数学问题也有浅有深,为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知识理解,在探究中掌握好数学规律,并牢记相关的数字知识点,并对数学学习重难点进行分析与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将课堂的各个环节相连接,也将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成长。

2.应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2.1 将难点知识碎片化呈现,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就小学生本身发展来说,数学学习可以提升其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后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获得全面发展。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会出现数学学习吃力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要学会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借用多样的教学设备,完成对抽象知识进行分解,把大的知识难点分解为几个较小的知识点,以达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2]。

如在“圆柱体体积”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分解圆柱体”这部分存在较多疑问,分解的步骤繁多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会对课堂教学氛围与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为有效解决无趣这一问题,教师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圆柱体的解剖面的视频,学生通过观察解剖图与叠加视频,将获得思维的激发,透过多媒体展示的视频,通过对视频内容的分析,学生可以直观的完成知识的获取,圆柱体底面积是转化后的长方体底面积,而圆柱体体积则是长方体的体积。这样的呈现方式,实现了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联系已学习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进行新知识的理解。

借用信息技术,将难度较高的知识点展开碎片化处理,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得学生参与热情更为高涨,在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更加容易,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完成知识内化,从而达到提高思维水平的目的。

2.2 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呈现,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使用语言与板书来完成教学活动。在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知识呈现的方式极为单一,这就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依赖于死记硬背,这会使得学生知识理解不够准确,也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点常常处于一知半解的境地,很难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应用,将降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4]。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师可以借用信息技术完成知识的具象化呈现,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将帮助学生以形象思维完成知识的理解,并在自我思考与合作探究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探寻有效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有效理解和解题能力的提升。把数学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地展示出来,能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奠定打下良好基础,并在过程中完成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在“角”的相关知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角”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知识的有效引导。在“角的大小比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呈现两个角的重合动画,透过直观的画面呈现,学生可以直接感知到哪一个角大,哪一个角小。在看完动画后,教师可根据动画的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动画后,可以告诉老师大家发生了什么吗?两个角的大小应当如何判断呢?”学生在看完动画视频后,对于角的大小比较有初步的判断,会回答“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越大,角就越大,直线之间的距离越小,角就越小[5]。”对学生的思考,教师需要及时给予肯定,在这一前提下,开启“角”的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充分的教学铺垫后,学生将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

借用信息技术将数学概念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并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概念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学生在观察视频的过程中,会不自觉沉浸在新知识的思考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锻炼大脑、开发智力的良好路径。

2.3 将单一知识情景化呈现,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好动、性格活泼,很容易被丰富多彩的画面所吸引,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时,需要把握好学生的天性,基于学生的发展展开教学设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将单个知识的情景化呈现出来,以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向学生提供思维发散的场所,在最大限度上开发学生的大脑,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从而顺利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

如在“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基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创设出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森林里举办了一场自行车比赛,小老虎骑着三角形车轮的自行车,小狐狸骑着长方形车轮的自行车,小花狗骑着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大家猜一猜谁能获得第一名呢?”并把它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根据自己已学习的知识进行探讨,此时老师不需要评判学生的回答,而是继续播放动画,让他们继续观察。在比赛中,每一个小动物都使出了全力,不断向前,最终小花狗获得了胜利。结合情境,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获胜的是小花狗?”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完成思考与回答,在教师引导之下,了解圆的概念并形成基本认识。在讨论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顺势导入课程教学,完成“圆”的知识教学,在问题的探索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4 将死板知识生活化呈现,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当回归于生活。这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中提取教学元素,并将数学知识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是因为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且部分知识较为深奥,而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抽象思维较弱,很难在第一时间完成理解。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因此降低数学知识难度是解决学生抵触情绪的重要方法。为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教师可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从身边寻找数学问题,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完成问题的解决,明白数学的魅力,实现思维的发展,并在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长足进步。就小学生自身来说,他们的社会阅历相对较浅,许多的数学知识难以自主进行生活联系,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来直观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技术与知识的融合,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加上知识生活化呈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会有所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调动,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视频呈现生活画面,也将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最终完成问题的解决,在过程中,将促进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总结

总之,数学教学并非是一味的知识灌输,也不是简单的成绩提升,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融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也可以实现对知识的多样化处理,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并直观的呈现知识,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思维能力。而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方法的探索与经验的总结,完善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为学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动画思维能力小学生
做个动画给你看
培养思维能力
动画发展史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我的动画梦
我是动画迷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