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3-08-13 21:48吴小斌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时针分针情境

吴小斌

(临洮县洮阳镇五爱小学 甘肃 定西 730500)

将知识应用在生活,能够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原理,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是孕育知识的源头。因此,在数学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灵活使用生活情境来实现将数学教学与之进行整合,激发其对知识的兴趣,燃起探索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现带动学生思维力进行发展。这样就能在学生兴趣的驱使下,实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从而就能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有所收获,并得以全面发展。

1.根据教学内容实现情境创设

数学学科具备着自身的独特性质,这也使得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对于数学教学来看,教师要保证将抽象性思维进行转化,并通过利用学生的直观想象力来进行理解。在过去所应用的题海战术上,往往只能够使学生通过数学公式套用,从而通过不断练习来熟悉计算的方法,这也使得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只能够利用单一的解题思路来进行习题解答。当遇到相同的核心知识,就会因为题目的变化而导致学生的思考能力形成定势,无法实现对问题进行解析,这就使得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瓶颈。对于课堂练习来看,很多学生虽然在课堂上的表现很好,但是也会出现在课后练习时,就忘得一干二净的现象[1]。对此,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个弊端问题。毕竟,对于生活情境来看,能够创建独特的学习环境,并通过直观教学来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透过生活化的本质,就能够使学生在结合课堂知识的过程中,将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化与生活化。

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难以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理解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本身来,将现实中所应用的物品进行结合使用,并通过学生的直观观察来实现创建全新的教学方式。这样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立,就能够使学生快速地掌握学科知识,并加以应用。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即使教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那么学生也不能够准确地说出图形的名称,而且也不能够在记忆时,通过理解这种图形所表达的含义来加深印象。对此,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物品来向学生进行展示,像长方体、正方体模型、粉笔盒、字典等这些物体让小学生直观看到、摸到,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容易让其建立起空间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轻松自如地达到教学目标。比如,在讲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拿一个篮球或者是排球向学生展示,并告诉学生像这样圆润且没有棱角的物体就叫做球。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物品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快速理解,脑海中留下了清晰的痕迹,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随后,为巩固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举例,学校之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哪些物体是球呢?学生就会在思考之后给予教师答案,那么这样通过课堂活化,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

2.使用艺术语言转化抽象知识

对于数学当中的某一些概念和定理来看,都有着自己的专业名词,或者是会有一定的数学公式来进行表达。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会发现,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很多学生其实具备的探究能力并不足以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而且,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又具备着好问的心理,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反反复复的解释,又会拖慢课堂的教学节奏,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学情绪,让教师本身自信心也会受到影响。对此,想要保证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这些专业术语问题进行攻破,教师则可以通过利用语言的艺术来实现加工,这样通过利用通俗的话语进行解释,实现以生活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帮助学生记忆这些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公式等内容,从而既能实现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能够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2]。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很多学生记不住时针、分针、秒针的区别,这就使得学生在习题练习时,常常会在对应钟表填写时间上出现错误现象,那么教师在介绍时针、分针与秒针时,则可以跟学生说:“表盘里住着三个兄弟,大哥叫秒针,二哥叫分针,最小的弟弟叫时针。大哥个子高,跑步特别快,当他(秒针)跑完一圈时,二哥(分针)才能走一步。二哥(分针)比大哥(秒针)矮一点,跑步速度也没大哥(秒针)快,他(分针)跑完一圈时,最小的弟弟(时针)才能走一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最小的弟(时针)是一个小婴儿,他(时针)又矮、又胖,所以他(时针)跑步最慢。”这样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介绍,就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一个形象的认知。毕竟,学生们都知道,年龄越大,个子越高,跑步也就越快,所以最小的弟弟肯定在表盘里跑得最慢,进而就能帮助学生形象的区分时针、分针与秒针。在学习“角的度量”时,很多学生容易把锐角、钝角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在介绍锐角时,可把它当作小青蛙,把钝角当作大青蛙,这样一个开口小,一个开口大,学生自然容易理解,又觉得好玩。

3.利用生活小游戏来创设情境

没有任何一个小学生能够拒绝游戏,这与小学生的天性有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其实就可以通过以游戏的方式来实现整合数学教学,并选择与生活相关的游戏情境进行创设,这样才能使游戏的效果得以发挥,同时通过学生的参与来实现自主探究与成长,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可以始终有兴趣参与课堂学习[3]。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游戏的方法以及时间来看,要进行设置与把握,这样才能避免由于学生过度沉迷游戏,而无法在后续教学中进行引导,导致学生过度兴奋,对课堂知识却提不起兴趣,这样的游戏设置是徒劳无功的,因此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并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乐。例如,在记忆1-100 的数字顺序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肢体进行报数。比如,序位是1 的同学,要说出“1 棵柳树扭一扭”然后摇摆自己的身体,就像风吹过柳树一样。序位是2 的同学,要在序位1 的同学说完口令时,迅速接上序位数字并加上形容词,如“2 只小猪哼哼叫”,然后学小猪的叫声。这样通过循环游戏,既能够让学生记忆1-100 数字的顺序,又能够在配以形容词上,让学生能够正确匹配对应的单位,这样既能够巩固学科知识,又能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下,使学生快速记忆并掌握基础知识。游戏情境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学得轻松,也能让教师教得如鱼得水,双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

4.通过生活情境实现互动交流

教学的过程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进行强化。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实很多教师在交流上往往会出现无效沟通的问题,这就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实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对于课堂交流来看,它能够实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能通过集体性学习与活动的创建,使学生能够产生参与数学学科活动的兴趣,并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因此,在生活情境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通过互动模式的整合来实现优化情境应用,并通过学科知识应用来实现设置不同的模块,这样通过教师的指导,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深思,从而通过反复沟通与交流,就能够实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成长。例如,在学习“口算乘法”时,教师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组织数学竞赛,并让学生在口算抢答的过程中,实现优化发展。这样,通过小组内部进行沟通交流,就能够推选出每次参加对抗的代表,并通过竞赛准备的方式来进行对抗。这样就能在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也可以给予学生共同更多的空间进行发展,同时以小组沟通交流为基础,实现共同发展,进而就能使得此次活动的开展,可以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此外,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数学教学,为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增强合作互助的意识,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收获别样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教师先提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有哪些?学生思考后争前恐后地回答“水桶”“冰激凌”“笔筒”等,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制作一个“甜筒”雪糕的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小组中互相交流合作 ,增强了对圆锥这个立体图形的认识。对于理解上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的帮助下,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力争让每一位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都能在操作实践中有所收获。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增强其合作交流的意识,都离不开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推动每一位学生数学应用与操作能力的发展 ,让学生体会数学带来生活上的便利。

总结

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在方方面面,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并就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联想,从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对数学学科能够产生探索兴趣。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融合游戏与简练艺术化的语言到数学教学中,也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因此,教师应精益求精地运用多种方法,有效地把生活情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还原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时针分针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画分针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计算钟表角度有方法
巧算时针与分针夹角的度数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