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023-08-13 21:48戴艳洲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创设历史情境

戴艳洲

(毕节市赫章县哲庄镇初级中学 贵州 毕节 553207)

引言

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中,初中历史教学实效低这一问题尚未得到明显的改善。教师应根据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立足历史教学的具体实情,引入多种科学的教学方式,打造充满创新发展活力的历史课堂,让历史教学氛围不再沉闷,也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的学习行为,突显出新课改环境下的历史教学特色。教师可选择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融入历史课堂,让学生在情境性、情感性的学习体验下产生更浓郁的历史学习兴趣,带着对历史的向往,展开自主高效的学习。

1.概述情境教学法

有学者对情境教学法做出了这样的叙述: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目标地投入内容,或者引入一些具有强烈情绪内容的、把形象当作主体的、生动表达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体验,进而协助学生了解教材当中的历史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就在于对学生情感层面的调动。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法具备三个关键性特征。其一在于形象性特征。创设情境的时候,场景中的主人公形象是十分生动的,能够让学生直接且充足地认知到场景,感悟到场景要求。其二在于情感性特征。对于情境的创设,教师需要依托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习需求,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把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情感要素联结在一起,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明晰答案,并在合作中磨炼合作精神。其三在于推动性特征。教师若是想要转变教学方式,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能自主探究、深入学习、沟通合作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获取身心上的全方位发展。

2.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整合性教学模式

有些历史教师倾向于改进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但是却很少研究新课改之后不断涌现的新型教学方式,甚至很少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推进历史教学的创新变革,丰富历史教学方法体系。这就导致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出现了单一化的问题,不利于从全面创新改革的角度,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此外,教师对整合性的教学模式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倾向于采取单一的教学手段展开历史教学。教师应注重开阔教学视野,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这方面入手,让初中历史教学呈现出崭新的发展局面,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提升自身历史素养与历史学习能力。

2.2 在教学设计方面,部分情境缺乏目的

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相关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缺乏目的性,所创设的情境纯粹是为创设而创设。这是一种严重的本末倒置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有的教师设计情境教学方案时将侧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但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并不强,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学生历史认知水平的把握不准确,没有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发展水平,也没有遵循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导致学生很难理解新学习的历史知识。学生主动性不强,甚至不愿意参与到情境学习中,而是充当课堂的观赏者或者旁观者。其二,部分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设置问题的目的不够明确,不利于情境教学的推进与实施。学生面对这些问题也是不知所措,更不知道从何答起,这些问题难以起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其三,还有一些教师在情境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意义不大,学生能够轻松获取答案,甚至已经知道答案,但教师为达到情境教学的效果,还是会提出这些问题。这样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还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不高[2]。

3.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3.1 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比较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活泼新颖的教学模式。角色扮演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利用角色扮演,学生深入历史学习里,借用对角色的揣测,更好地去理解不同人物的内心,尝试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关键所在,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当学生进入角色中,学生已经不再是学生,而是其所扮演的这一个角色,将会不由自主地从这一角色本身出发进行思考,还原当时的情境,强化他们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带入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呈现过去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教师要调动起全班学生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亲身经历主动思考,在表演中渐入学习的佳境,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大变革的时代”时,教师可以商鞅变法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扮演农民、旧贵族、诸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商鞅变法对自己的影响。在表演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相应的角色,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探讨不同阶层所展现出来的态度,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认知。

3.2 创设活动教学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

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感觉历史魅力的同时,懂得如何应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怀,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身心得以提高和发展。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作为课程导向,以融入核心素养为目标,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是教学的主要方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真实成绩,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循序渐进地获得知识,并感受到艺术熏陶。同时,教师需要对不同学生的历史成绩进行统计,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制订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目标。让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教师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相契合,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爱国情怀、民族情怀、文化情怀。从学生内心进行深度塑造,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成形。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开元盛世》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课堂情境剧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剧中扮演人物,这能够把学生带入到历史课堂中。学生在对历史人物再塑造时,能够充分体会到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同时可以提高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在娱乐中获得真知,相比于正常授课学生的接受度也会大幅度提高。同时,教师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对当时的历史进行梳理,让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大幅提高,达到学习开元盛世那节课的所有目标。

3.3 举办多样活动,完善系统知识

历史学科重史料,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情。初中阶段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对活动他们有很大的热情,积极性也较高。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举办各类活动创设实践情境,如演讲比赛、辩论会、书写大赛等。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下册“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课时,针对知识拓展部分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教师可以组织本班学生以“向雷锋同志学习”为主题组织演讲比赛;或者举办一次“学雷锋”主题活动,可以到社区、街道、养老院进行卫生大扫除,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慰问演出活动。通过切身体验,加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从小在心里播下服务人民群众的种子。又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秦始皇是功大还是过大”“项羽在汉朝统一过程中有功还是有过”为话题进行主题辩论赛。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查阅资料,通过资料的积累形成自己的见解,在不断完善后形成自己的辩论文字。

3.4 依托多媒体技术,开展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

许多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情感时,都普遍喜欢使用多媒体技术设置生动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画面冲击下,带着一定的学习热情走进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可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其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怀着学习激情走进情境,能使其快速学习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效率。例如在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一课中,教师可从影视作品中选取“爱国学生示威游行”的影视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这种视频内容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了热血沸腾的感觉。教师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境学习体验,让学生产生更强的情感共鸣,可以带领学生跟着视频中的爱国学生一起喊口号,让学生仿佛走进了爱国学生游行的队伍中间,感受到了自己发表宣言、誓死力争、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爱国情感。此时,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氛围“沸腾”了,学生主动走进情境,带着自己的爱国情感,对这节课的历史知识进行了自主的学习,如五四运动的学生游行口号、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五四运动带来的影响等等。由此,学生在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中,不仅提高了历史学习效率,还增强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3.5 营造表演式教学情境,合理还原再现历史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由于历史讲述的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件、现象与人物,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天然的时空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不过,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手段来还原历史场景,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表演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表演式教学情境,与学生一起通过表演还原并再现历史现象,使其以角色亲自体验当时的情形,助推他们深入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3]。例如,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从公元581 年隋朝建立到五代十国的历史,经历西晋末年以来的分裂后,到隋朝重新完成统一,隋唐时期开创与完善的科举制对后世官府选拔人才起着深远影响,三省六部制更是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这两个知识点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教师可以采用表演式的情境教学方法,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使其在小组内可以模拟一个隋唐时期皇帝上早朝的情形,学生分别扮演皇帝、各省的长官,以及六部的尚书、侍郎等角色,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并让学生探讨这一制度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继续在小组内模拟古代科举考试的情形,还原当时历史情境,使其深入到情境之中,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科举制度。教师通过创设表演式的教学情境,合理还原与再现历史,驱使学生高效理解所学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3.6 依托影视音乐创设历史情境

在传授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练习题,整合巩固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深化、内化对应的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依托影视音乐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历史场景当中了解对应的历史事件及其进程,学会评价相应的历史人物[4]。以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 课《秦统一中国》为例。教师在讲述这节课的时候,可以依托影视音乐创设历史情境。在导入的时候,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使学生直观了解秦的昌盛及灭亡的原因等。教师创设一个“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切实的情感体验,客观且全面地评价秦始皇。

3.7 设计活动情境,理解历史微主题内涵本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教师坚定不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自主思考、小组活动、大胆展示作为主体学习形式,每个学习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思维活动。但是,如果教师以传统的、毫无新意的问题直接切入,则难以引导学生以历史微主题的形式思考问题,也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思维灵感的生成。因此,教师要设计相应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易于领悟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历史微主题内涵,促进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的双收获。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 课明朝的统治,教师在讲述明朝皇权高度发展时涉及了科举制。科举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距离学生生活实际也较为久远,教材或史料的学习很难让学生对科举制有直观形象的印象,学生难以理解明朝科举制规定对皇权加强的影响。教师可在学生初步感知明朝科举制的考试内容、答题依据、考试文体等基本知识后,利用希沃一体机设计一个情境活动,如“请给明朝举人提出迎考的建议”,给出“按四书五经答题、标新立异、采百家之言、观点独特新颖、八个部分、文体灵活多样”几个选项供学生选择。这样的活动情境,加上希沃一体机自带的游戏功能,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瞬间激发,纷纷到讲台前尝试游戏操作。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认知科举制的内涵,学习效果较之教师反复强调、死记硬背有明显提升。

3.8 借助问题情境启发历史思维

在教授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比较引导的方法,创设问题式历史情境,使学生将不同事件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在解析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和观念,并能够对历史上的人物做出全面且客观的评价。以往的问题模式主要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但在问题情境启发中,教师要设置问题链,让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课堂提问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在平台互动讨论区与教师和同学继续开展互动。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为例,教师在讲述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对比分析法,提出这样的问题情境:“《马关条约》与李鸿章个人相关还是与清政府相关?”学生可以在了解李鸿章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交流,然后解析出正确的答案。教师紧接着提问:“《马关条约》的签订对当时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请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学生的思考各不相同,可以让学生将思考的过程和答案上传到平台讨论区,利用信息化平台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情况,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都能够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深度的交流[5]。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为迎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师有必要转变原有教学理念,结合学生成长需要制订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保障教学的有效性、资源的丰富性。结合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梳理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达到拓展学生知识储备的目的。教师还要积极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真实性,并借助历史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结合德育元素,利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达到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学生在初中历史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创设历史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