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2023-08-13 21:48邱小超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心理健康

邱小超

(嘉峪关市第二幼儿园 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学前教育是教育整体系统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品质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幼儿身体健康教育已初具形式,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重视,但是随着物质的充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所以采用必要的措施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社会的诉求。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承担着主体性责任,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强健身体体魄的重要物质保障。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步入社会所接触的第一个场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心理品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综上所言,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品德发展的重要途径。

1.幼儿园利用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调查

笔者运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从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情况,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对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1.1 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的认识

教师和家长是幼儿教育的两大主体,他们,对家园共育活动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决定着家园共育活动是否能够有效开展。第一,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共育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在教育系统中,不同的主体在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家园共育活动中,教师主导家长配合,教师是领导者组织者,家长是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身份普遍存在。教师和家长对自身角色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够在自己的角色职责内从事工作,但未养成相互合作的良好氛围,对自己角色职责外的工作未表现出热情。例如,在访谈中,教师表示,教师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责任人,家长也在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但是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不得法。同时,因为现在的家长对于儿童都比较溺爱,不能客观的评价幼儿的行为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家长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第二,教师和家长对于采用家园共育方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对于家园共育方式都持有积极认可的态度,小部分家长对于家园共育持消极态度。总是错误的认为家园共育是教师将自身职责变相转嫁到家长身上,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幼儿一生发展中意义。同时,态度和行为在家长身上未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态度积极并不意味着行为积极。这一点在日常访谈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正如微老师所言,关于幼儿健康发展我一直在积极与家长沟通,但是一部分家长对该问题表现出了漠视的态度,总认为是教师在推卸责任,对于家长这样的态度教师也表示很无奈。另一部分家长虽然对于我的沟通在语言上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但是实际行动却不如语言表现出来的那么热烈。

1.2 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直接决定着教师和家长对其的关注程度和投入程度。第一,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感兴趣并且关乎切身利益才会去关注,在关于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度的调查中,笔者发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尽相同。总体来看,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都有关注,但是教师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家长的关注度。老师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更加的深刻和长远。83%的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注重观察学生的情绪和情绪背后的心理状态,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绪调整课程安排。家长对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在不同素养家长身上表现不同。65%的家长未将幼儿的行为与情绪相结合,在家庭教育中忽视了幼儿的情绪培养。对于幼儿的情绪表现没有敏锐性。第二,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内容的关注。情绪表达、个性品质、不良习惯、其他障碍是家长和教师关注的主要方面。具体而言,教师更关注学生情绪,表达个性品质,不良习惯。家长更多的关注于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和改变,忽视了个性品质,学生情绪在儿童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这样的培训教师和家长也给出了相应的答复。张老师说,良好的情绪感知,表达和控制是考察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因为,只有在良好情绪的指引下学生才能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快速的适应陌生环境。王同学的家长说,幼儿心理健康,对于家长来说有点抽象,我们更多的关注于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的适应程度和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习惯。我们很少将幼儿园适应度和行为习惯升到儿童心理健康的高度。第三,幼儿园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频率。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频率方面呈反向关系。大部分幼儿园能够定期召开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家庭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频率较低,同时,家庭与幼儿园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幼儿园能够根据幼儿的不同情绪表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是榜样和说教。有其原因,家长具备较少的专业知识是限制家庭低频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因。教师对家长来说具备更多的专业性,在幼儿心理健康活动开展方面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正如王同学家长所言,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样的情绪表现就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现,不知道如何开展专门的心理教育,只能在孩子表现出不良情绪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1.3 家园共育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使用情况

对于这一内容,笔者从家长和教师对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在关于家长和教师对家园共育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方面,教师和家长达成了一致,统一认为家园共育方式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教师和家长在教养方式,教育行为方面保持一致,幼儿才能有助于幼儿健康心理品质的养成,如果家长和教师在教养方式上不尽相同,就会给幼儿造成接受困惑,最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品质的养成。在幼儿园利用家园共育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调查中,笔者发现多媒体信息的活动方式已成为了家园共育的主流。微信公众号推送消息,微信QQ 群与家长沟通占据着家园共育的半壁江山,入园离园时的面对面沟通位居第二,以家长开放日为主的集体是沟通排到了第三位。这样的沟通方式一方面提升了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效率丰富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但是线上沟通也有着明显的不足。例如,锦上添花有余,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形式花哨,但效果有待提升。

2.家园共育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各方力量的关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家园共育方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需要我们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2.1 家园共育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家庭和学校的重视

调查显示,值得肯定的是采用家园共育的方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关注。幼儿园和家长一致肯定采用家园共育方式可以有效的推进幼儿心理教育。同时,幼儿园和家庭双方也迫切的希望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但是,在如何合作上家庭和幼儿园还没有寻找到平衡点。教师主导家长参与的模式仍然是家园共育的主流模式,教师未能充分挖掘出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引导作用,家长也未能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素养推动自身能力的提升。

2.2 家庭和幼儿园在利用家园共育方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缺乏专业性

虽然说家庭和幼儿园对采用家园共育方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充分一致的认识。但是双方在利用家园共育方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缺乏专业性,尤其是家庭。大多数家庭无法系统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在心理教育方面处于缺失地位,最终导致对于幼儿的心理教育更多的落到了教师的肩上。但是大部分幼儿园教师也并不是专业科班出身,未能储备大量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只能依据教材上给出的内容进行教学,而未做到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选取教材内容。

2.3 幼儿园利用家园共育方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单一

虽然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但是幼儿园利用家园共育方式开展幼儿健康教育的形式仍然处于浅显的阶段,接送交流电话,微信沟通成为了普遍方式。家长委员会、家长志愿者等高层次的沟通方式很少被幼儿园使用。这样的方式虽然降低了沟通成本,但是在沟通效率上不尽如人意。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家长沦为了倾听者,失去了主动权。教师掌握了沟通的主动权,教师的权威性被提高,最终影响了教师和家长的平等合作。

3.幼儿园利用家园共育方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家园共育途径。

3.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影响着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行为,好的教育观念能够引导教师和家长顺利开展相应的教育,坏的教育观念在阻碍教师和家长开展教育活动的步伐。首先,教师和家长要正确认识彼此之间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家长是幼儿的第一监护人,是幼儿出生以后接触到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发展。教师是幼儿步入社会接触到的第一个专业教师,他们在指导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相对于家长来说更为专业。由此可见,家长和教师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要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要扬长避短,发挥1+1 大于二的作用,通过家园共育共同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平等的教师家长关系是指教师和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二者要共同担起教育幼儿的担子家庭和幼儿园,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彼此沟通交流,查漏补缺。教师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家长要将幼儿的个性特点及时的告知教师。家长要树立取育儿的自信,要明白再好的专业教育也替代不了家庭教育,教师要降低自己的校委要明确学校教育必须依托家庭教育才能产生影响力。其次,教师和家长要提高自身心理教育知识的储备。知识是指导实践的利器,教师和家长要想顺利采取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心里健康,就必须掌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用知识引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的汲取心理学专业知识,家长要有意识的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用实践指导自己的理论学习。同时,对于幼儿的心里健康教育教师和家长要树立预防在先,发展为主的教育意识。老师和家长应相互联合,尽早发现幼儿心理发展上的苗头,及时地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3.2 注重创建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

环境是隐性教育资源,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良好环境中成长的幼儿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不良环境中成长的幼儿心理健康程度良莠不齐。幼儿园和家庭要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着手建立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首先,建立安全稳定的物质环境。物质空间是幼儿生存的主要场所,安全稳定的物质环境对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卧室中学习锻炼,不仅可以让幼儿身体强健还可以让幼儿的内心感受到和谐与宁静。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创设物质环境时,应该考虑到整个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在创设班级环境时,教师应将安全性,放置在首要位置,在创设区角布置桌椅时,考虑到环境对于幼儿的安全性,不要将不安全的材料或物品使用到班级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例如,在创设主题墙时,教师要将环保材料运用其中。在布置幼儿生活环境时教师和家长要将温馨性放在首要位置,要选择温馨的色彩鲜明的物质材料。例如,在布置幼儿卧室上,在女生卧室放置粉色的玩偶,在男生宿舍放置地球仪,篮球足球等物品。其次,教师和家长要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内心充盈剩余物质充盈,要想培育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和家长就要共同联手创设温馨安全的精神世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和幼儿要保持平等互动的良好关系,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善于倾听幼儿的表达,要及时发现幼儿情绪上的变化,要根据幼儿的情绪设置相应的课程,让幼儿在和谐温馨的一日活动中。在家庭活动中,父母要使用良好的教养方式,要与孩子做朋友,要倾听孩子的内心,要压抑自己的控制欲望,建立平等互助的家庭关系。除此之外,家长之间也要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方式,要给幼儿做出表率,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家庭交往中养成良好的情绪表达方式和个性特征。

3.3 综合利用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家园共育方式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课程是传递知识最为有效的途径。针对幼儿园和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零散不系统,不深入的问题,幼儿园可设置专门的健康教育课程,以课程为载体,充分利用各种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家园共育方式,构建全面深入的幼儿健康教育课程。首先,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幼儿一日活动涵盖幼儿园课程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园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综合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例如,在班级中设置悄悄话区角,让幼儿在该区角中自由表达。再比如在用餐休息时,引导幼儿准确表达自己的习惯和需求。其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化的家园沟通渠道。调查显示,沟通不畅是造成幼儿心理健康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目前,社会各领域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师和家长要根据时代变化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腾讯会议开展线上家长会,家长沙龙,让家长在线上充分表达自己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和建议。比如幼儿园要定时在幼儿园公众号上公布心理健康书籍,为家长学习知识提供平台和指引。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心理健康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