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五育并举背景下
——以生为本,有情管理的探索

2023-08-13 21:48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五育育人融合

徐 飞

(和政县马家堡中心小学 甘肃 临夏 731200)

引言

新时代学校教育管理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出发,侧重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五育并举的教育管理互相促进、互相依赖关系,以统一整体的教育管理方式,构建融合的教育管理体系,让学生在紧密联系的一个教育管理整体中,体现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打造五育并举这种有特色、有亮点的教育管理综合模式,做到以生为本,有情管理的教育管理融合课程目标,从而发挥出五育并举育新人的教学管理作用。

1.五育并举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1 “五育”不平衡

新时代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发展,应当从平衡的教育管理发展出发,让教育管理工作体现出五育并举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作用,形成平衡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完成教育管理育人的主要任务。因此,小学学校大力推进五育并举教育管理的进展,围绕以生为本,有情管理为中心进行合理规划,如果出现五育的不平衡,就会导致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出现偏差,致使学生之间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无法规避“五育”之间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严重则会出现重智、轻德、弱体、抑美、缺体等五育不平衡状况。

1.2 “五育”不充分

小学学校重视五育并举背景下的教育管理创新发展,倾向于五育充分结合,并呈现出五育相互结合的教育管理方式,让学生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管理模式中,自身的五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关注“五育”各个教育管理层面,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为主,在深度思考的前提下打造新时代教育管理模式,为培养学生形成个性品行打下基础。如果在五育并举不充分现状中,缺乏对“五育”之间各育良好发展进行思考,学生各方面的成长无法通过“五育”来体现,面向新时代下的五育并举发展新趋势,存在不充分“五育”教育管理相互连接的问题,严重阻碍小学学校教育管理革新进度[1]。

1.3 “五育”不联系

“五育”不联系是教育管理者认为五育之间是相互独立,各成体系的,如同各个学科教育一样,其内容之间的联系存在较大的不同,需要围绕各个育人领域进行设计,缺少对五育并举的认识,造成以五育为核心的教育管理,既体现不出教育管理融合的优势,也无法将各个教育管理内容进行相互渗透,导致培养学生各能力和素质存在偏差,无法将五育并举下的教育管理协同开展,难以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管理价值。

2.五育并举对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1 “五育并举”是一个整体

新时代五育并举强调各个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教育融合的视角出发对五育进行融合,避免出现五育并举提出与具体实施存在偏差,无法从一种教育过渡到多种角度,出现五育并举整体性缺失,阻碍五育并举背景下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推进五育各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将其作为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在五育并举一个整体的教育管理中,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得到共同提升。作为教育管理的一个整体,各育之间相互依存与促进的关系,处于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状态,促使各育之间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模式进行优化,从整体的教育管理方式出发,作为一个整体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2.2 “五育并举”的相互融合

五育并举下的教育管理方式创新优化,需要提出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融合五育并举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采取有情管理的方式,在教育管理的各个学科中做到五育并举,促进五育并举下的教育管理顺利发展,促使小学学校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为此,避免出现五育单独罗列的教育管理过程,需要在五育并举融合这一关键阶段中,在各自教育管理关注、重视的基础上,达到相互贯通的教育管理融合状态,达到教育管理与五育互育相互融合,促使学生在相互融合下全面发展与生长。通过五育并举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有情管理,学生在每个方面都能茁壮成长,并在相互协同,彼此协调的教育管理中整体发展。小学教育管理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再达到一种相互之间的教育融合管理目的,有助于在五育与管理相互之间彼此支持下,促使五育并举充分落实到教育管理中的关键位置[2]。

2.3 “五育并举”的育人任务

关注小学五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以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根本的目标,完成小学学校教育管理中的立德树人任务,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新时代五育并举背景下的教育管理核心,应当体现在以学生为本的层面上,完善五育教育管理体系,深化五育并育人方式,促使小学教育管理突出五育实效,有序完成五育并举的育人任务。尤其在以课程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就是在五育并举下的教育管理中,让学生从教育管理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和关键能力。

3.新时代五育并举背景下以生为本,有情管理的策略

3.1 关注五育价值领导

小学学校教育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于带领学生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管理领导下,自身思想和品质得到具有价值的领导,开设多样化的五育教育管理活动,让学生在五育中体会思想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中,从关注价值领导出发,开展具有价值导向的教育管理活动,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作为学生思想和能力的学校领导者具有正确的思想,顺应教育管理的基本规律,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具体化的指导[3]。

例如,在学校主题拓展教育管理活动中,向学生提供五育实践的场所,保障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利用主题拓展教育管理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让学生在五育教育管理这一五大方面中,德、智、体美劳五种素质全面发展。比如,先关注于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再在五育融合的思想改变教育教学和管理,实现从五育价值领导转化到学校教育管理各方面工作中的目的,可以在新时代五育并举背景下开设主题拓展课程,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价值进行参与并成长。如在劳动教育与习惯思维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实践方面的内容探索,又要关注于实践探索背后的思想,再结合有情管理的指导方式,让学生关注劳动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以此获取在劳动中的成长经验。

3.2 强调改变育人方式

将五育并举真正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落地,主要是强调学生在教育管理回归教育本真的基础上,利用精心制作的教育管理方案,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将教育管理和五育并举相互结合,为学生构建五育相互融合的教学结构,让学生能够在五育并举背景下,自然学习知识改变自我。因此,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变革,包括建设五育教育实践基地,改变评价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教育管理创新发展中,实现自我的成长突破和不良问题改正。

例如,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在线上线下融合状况下开展全面育人工作,主要是突破课堂教学管理的局限,向校外范围进行延展,突破整个教育管理的局限,将课内外、校内外有效衔接在一起,实现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比如,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深度考虑内容,可以围绕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勤劳为主,针对教育管理的方向进行纠正,优化有情管理的方式。如小学要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可以鼓励学生们在家里多干家务,在学校多参加校内劳动活动,实现在劳动当中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在从实际劳动中体验中劳动的价值后,让学生明确劳动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才能真正将五育进行融合,体现五育互育真正落实在教育管理工作中。

3.3 强化教育治理效果

教育从管理走向治理,是小学教育过渡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治理体系优化,治理能力体现的价值所在。因此,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建设符合五育并举要求,结合学生主体地位进行管理方法的变革,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让学生在多方参与协调和多元治理思想的管理中,自身能够在遵循学校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我。而学校管理强调协商、民主的教育治理方式,侧重于规则、法治下教育方式,让五育并举落地,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4]。

例如,在五育形成合力的教育管理方式中,学校要求管理者利用多方面的社会资源进行优化,将其深入到学校教育管理系统工程中,主要是结合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借助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关注和支持下,将学校教育管理方式和途径进行延伸,以各种因素共同努力解决教育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比如,以植树节为契机来开展“植树节耕种”活动,鼓励全班学生参与到植树活动中,需要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相互帮助的前提下,在实践劳动中锻炼身体,在植树文化意义上强化思想,在美化环境上明确作用。通过这种教育治理效果的长期实现,有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到植树活动中应协调好除草、耕种、挖坑、撒种、埋土等任务,在植树小组的相互配合和鼓励中完成劳动任务,最终实现劳动、体育、德育等教育协同开展目标。

3.4 坚持德育为先

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而适时的小学教育管理便是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与道德修养,这也是小学教育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新时期的小学教育愈发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学科教育中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五育教育,从而实现学科育人的教学目标。

在课程教学中渗入五育并举教育内容时可将德育教育作为首要内容,只有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才能学好知识。因此,小学领导与教师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内容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合,开发德育与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等相互融合的校本课程。以德育与语文校本课程为例,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成长认知规律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可结合课本中的有关德育教育的内容开发校本课程。例如,教师可根据《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内容结合感恩这一主题进行校本开发,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感恩,父母为带给我们良好的生活条件与受教育条件做出了哪些辛勤努力,借助互联网平台搜集更多的有关感恩的教学素材,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相融合。其次,设计种类丰富的校本活动,如“我为父母做小事、感恩征文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知、情、意、行的德育素养。最后,完善德育教育评价机制,重点关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采用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方法调动学生参加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3.5 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作为五育并举中的基础性内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但就目前小学体育教育情况来看,仍存在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其他学科教师占用体育课程的情况,加之学生肥胖率居高不下各项体能测试及格率低,致使学校五育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困难。因此,在五育并举教育背景下,学校要提高体育课程在总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每天都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生活、坚持锻炼的良好观念。

例如,学校除了要增加体育课程的课时数以外还要完善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秉持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与教育资源搭建适合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场所。同时,与学生做好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育目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开发出一套符合本校办学理念与素质教育内容及标准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充足的体育训练对自身未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学生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6 注重美育熏陶

美育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小学美育教育的开展不仅仅是加强音乐和美术的教学质量,也要在所有学科教学中渗入美育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发现语言美、艺术美、数字美,并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与教师的引导逐渐形成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学校可从两个角度出发开展美育教育,首先构建符合小学生审美标准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共同打造符合自身审美特点的班级环境,使学生能在自己喜爱的环境中开展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时刻接收到美育的熏陶。其次,将美育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开发出种类多样且内容丰富的美育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审美喜好自由选择课程内容,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增加审美鉴赏课与实操课在小学美术与音乐课程体系中的比例,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同时组织开展“校园美学比赛”不限制题材、不限制形式,学生可将自己创作的任何能表达美的作品带到比赛舞台中参与评比,借助校园网功能将参赛学生的作品拍照上传,只能由学生与教师对其进行投票,并要求学生在投票的过程中要从欣赏的角度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的看法,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进而增强学生审美自信。

3.7 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协同教育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学校在开展全面育人工作时不仅要加强对内部资源的利用,开展更多的五育课程,也要加强对社会资源的利用,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从多角度、多维度、多渠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全面育人工作的质量。

首先,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在学校制定完并开始落实育人计划的过程中给予教师更多的知识与帮助,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其次,构建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全面育人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做好课后延时服务,耐心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让家长从教育的旁观者变为教育的参与者,在增强亲子间距离的同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最后,引入社会中的教育力量,聘请从事多年学生教育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教育人员到校园中组织开展五育课程,学生家长也可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帮助专业教育人员开展课程教学,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教育管理顺应新时代五育并举的要求,在教育管理中探寻实施五育并举的契机与路径,围绕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标为中心,全力推进五育并举背景下以生为本,有情管理有序开展,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五育并举与学校管理变革有机融合,体现出鲜明的教育管理时代性,明确的教育管理发展目标,进一步完成新时代五育并举背景下以生为本,有情管理任务。

猜你喜欢
五育育人融合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