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3-08-13 21:48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分层图形教学法

杨 蓉

(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中心小学 宁夏 吴忠 751999)

引言

分层教学法是指先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技能等,将学生适当地分为各个阶段,然后对各个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这里面涉及到:教育对象的差异、课堂问题的差异、授课老师的差异等。分层教学法的终极目的是让每个阶段的学习者都可以跟上学习进程,并在自身可以接受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知识。有关研究证实,各个学习者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其学习水平、知识水平及发展情况等也具有一定差别,所以,老师不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策略强求一致,更不要用唯一的指标去评价每个学习者。只有通过采用分层教学法来实施教学,才可以适应每个阶段学习者的认知需求。

1.分层教学法的概述

对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分层教学法指的是教师依据小学生真实的数学学习状况和他们当前的认知水平将其进行合理的层级化分类,并且,能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层级化、分组化的数学知识教育,以此来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质量,提升班级所有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分层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层级分类,也就是说教师所划分的对象是班级所有学生,而分层的依据则是这些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所以,在层级划分之前,教师要认真观察班级全体学生,要依据事实判断他们各自的学习能力、思维水平、学习态度和思想观念,然后再根据这些要素进行类别或层级的划分。由此而得到的各学习小组就会呈现出独有的特点,比如,有的学习小组各成员综合学习水平相当,有的小组学习思维较为相似,有的小组更善于解决问题等。而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小组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

2.分层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价值

首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能切实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之间难免存在差异,其思维能力、学习水平以及智力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别,而分层教学法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分层教学法顺应了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新课改教育理念贯穿于数学课堂中,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模式作为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体现形式,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教学,以此促进学生间的共同发展。最后,分层教学法在数学中的运用体现了公平公正的教育原则。分层教学法可以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进而提高班级教学整体水平。除此之外,分层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决定学习程度高低的就是思维能力。教师应当在备课阶段就考虑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有着精细的设计,合理地把握好不同层次学生与不同层次问题间的关系。对于简单的数学问题,学习层次高的学生不需计算就能准确的回答出来;中等层次的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来思考解题思路与对策;学习层次低的学生就需要通过深入、认真思考和计算来得出结论,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思维都得到了锻炼。数学中等难度的问题,高层次的学生稍加思考就可以解决问题;中等层次和低层次的学生就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思考,随着问题的解决,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与回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

3.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问题

3.1 数学知识更困难

因为其自身的数学基础知识很难掌握,这就使得初等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困难。数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想象、实践等多种能力。而且,由于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要记住很多的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大量的练习,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有难度的。大部分的学生都觉得,在很多科目中,相比较数学的学习是最困难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困难问题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3.2 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

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习惯了按部就班地开展理论灌输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趣味性,不愿意认真投入其中。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学生习惯跟着教师的思路对问题进行思考,而不是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在正常情况下教学应该是引导的过程,是启发的过程,而不是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事实证明,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灌输式的教学不仅效率低,同时还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长期的应试教育让很多教师都习惯了灌输式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也没有思考的主观想法,导致其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影响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3.3 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限于在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方面,而是应为小学生们今后长久发展打好学习基础。然而,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目光仍然比较浅显,并没有制定出能够促进小学生们未来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

3.4 教师难以顾及所有学生

在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资源仍然面临分配不均匀的现状,而且,一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当代人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这也使各阶段的学校不断扩大自身的招生规模,其结果就是一位教师要在一段固定的时间段内教授几十名学生,而这种大班授课的教育模式也显现出了师生比例不均衡的现实问题,甚至这种授课模式还会引发其他一系列与教育教学相关的问题。对教师而言,他们要想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教育结果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常都是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的学习成果来进行判断的,并以此为依据来判断自己是否还要继续开展教学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小学生就会因为自身的认知能力或者学习方法不正确等一系列问题而没能跟上教师讲课的进度,最终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无法达到预设的要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会因此不断下降。另外,一部分小学生误以为教师关注不到自己,即便自己思想开小差或者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教师也不会马上发现,所以就出现了懈怠的学习心理。教师也会因为时间的限制或者自身精力有限而无法对班级所有学生都保持较高的关注度,也难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善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就要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和教育理念,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到每名学生的状态变化,要多与小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借此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从而创设出更完善、更全面的教学模式。

4.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是以知识讲述为核心,淡化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吃不饱”和“难消化”的问题,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以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情况为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同,分层教学法的合理应用需要以对学生的合理分层为基础和前提。为了能完成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掌握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方法,在实践运用中,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其次要明确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再次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况,最后要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分层教学,从而保证教学效果。但教师要明确,分层不是分类,不是把学生按照分数的高低划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成不同的教学小组,并基于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定制恰当的学习目标,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方法实现课程教学。因此,分层教学的分层,要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在充分考虑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并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层次形成正确的认知,确保所有学生都具有积极的学习热情。例如,可根据学习自主性以及学习能力划分成ABC 三个层次。A 代表学习自觉性强,且知识消化能力强,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学方法。B 和C 学习自觉性上相对较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且需要构建一定的外力因素激发其学习热情。

4.2 细化分层教学目标,降低数学学习难度

例如:学习组合图形面积求解时,首先制定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C 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组合图形分解,把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利用面积公式求出每一个图形的面积再进行相加;B 层次的学生需要了解分割法和补全法,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计算;A 层次的学生需要探索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转化,可以根据平面图推理出组合图形的立体图形,画出三视图。然后,数学老师要采取由易到难的原则开展分层教学,先带领学生观察组合图形,可以设计启发性问题,例如:可以把组合图形分割为几个图形?组合图形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这一环节可以尽量让C 层次学生来回答,让其能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更加积极发言。老师可以鼓励B 层次学生讲述自己分割组合图形的方法,讲解自己运用到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快速掌握分割法和补全法;老师可以抽出5 分钟左右时间引导A 层次学生思考如何构建组合图形立体图形,每一个面都是什么图形,进一步启发优等生创新思维,指引他们进行拓展性学习。

4.3 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对课后作业进行细致分层

在课后练习作业的设计上,教师也要积极做好分层设计,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帮助学生在实现知识巩固的基础上,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解答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挑战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在“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中,对作业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强调海量刷题,而应是围绕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设计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特点的作业。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并让学生具有自主选择权。“作业超市”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学生在做好基础题目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自主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以此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这一方法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是十分重要的数学课程之一,为强化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掌握,提高运算正确率和效率,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在“作业超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放入多类型的相关数学题,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后练习中自主选择有练习价值和适当练习难度的题目,完成课后作业。如C 组学生可以选择十题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题,5 道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题;B 组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技巧,就可以选择增加难度,可以自主选择20 道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题,其中要有多个分数加减的计算题;A 组学生则可在选择多个分数的异分母加减计算题基础上,选择几道实际应用题,更好地巩固运用分数计算。如此,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选择课后练习作业,且选择的题目适合自身计算水平,并能提高自身计算能力。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会更强,学习水平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4.4 按分层安排课外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中,教师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做同样的功课,而是要把他们的任务分成不同的分层来安排。例如,在课后作业安排中,教师把A 级的学生安排为“把他们的数学测验结果和两个数据表格”;B 级的同学们的课外任务是“对自己的数学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并编制一张数据表格”;C 级的同学们的课外任务是“对他们的数学测验结果进行统计”。通过对课堂上的分层布置,可以达到巩固知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4.5 结合不同层级设定课程评价制度

小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作为教师首要的教育对象,他们在认知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心态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促使他们拥有强大的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才能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才能用平和的心态收获更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所创设的分层教学模式不能只关注到课堂的授课活动,也要考虑到教学评价环节,要充分发挥课程评价对小学生所起到的促进作用,用分层的理念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相对应的教育评价,以此来纠正他们的认知态度,并借此帮助“潜力生”建立自主学习的信心。分层评价的本质是为了能对小学生进行更客观、更全面的综合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人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和性格品质等要素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以此来使小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效果反馈,另外,教师还能借此帮助他们纠正个人发展的方向,从而使其能身心健康的成长。以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课程为例,教师要先根据班级小学生的课堂表现、万以内数字的测试结果、学习的态度、课堂作业的完成度等内容将其划分成优秀、中等、加油三个类别。然后,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公开的表扬,同时,要把他们认定为学习的榜样,要引导和鼓励其他小学生向他们看齐。对中等层级的小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到阻碍其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之处,并且,引导他们合理地做出改进。而对需要努力提升的这部分“潜力生”,教师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帮助他们分析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层级式的课程评价不仅能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信心,还能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师生交流和沟通,在拉近双方距离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进而提升他们主动求知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本身就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弥补原有不足,促使学生在上数学课时能积极参与其中并认真听讲。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通过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深入研究,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况,然后实施分层教学,从而保证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通过对教学内容、作业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分层,充分发挥出分层教学法的作用。

猜你喜欢
分层图形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