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经典塑造“红色基因”

2023-08-14 23:02徐素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红色教育红色基因语文教学

徐素华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振奋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新的时代,语文教师应当将红色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让下一代也受到红色文化的浸染与熏陶。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作为切入点,论述开展“红色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希望可以给各单位的同仁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  红色教育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7-0001-03

“红色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要旋律之一,一代代的中国人阅读着先烈的故事,体会英雄的胸怀,共同走向了为国奉献的道路。为了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进行红色渗透,让学生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有多来之不易。

一、新时代小学“红色教育”的问题

如今,“红色教育”已经对培养学生产生了十分突出的成绩,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在开展“红色教育”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育方式缺乏创新

学校作为进行“红色教育”的前沿阵地,有责任将“红色基因”传播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但是目前,有部分学校的红色教育方式比较传统、陈旧,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这就导致最终的效果不甚理想。有一部分学校虽然购买了红色教材,但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就导致了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红色文化的动力,使红色文化无法扎根于学生心中。

(二)学生缺乏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只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对于其他方面的培养,关注度不足。虽然其按照教师的要求,去购买了《红岩》《林海雪原》这类的红色经典,但由于不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对红色经典吃不透,嚼不烂,无法达到红色教育的目的。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国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学习、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家长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学生安排了很多辅导班,缺乏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红色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课本资源

在我国的语文课本上,有很多英雄的故事,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其进行深入、扩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灌输,而应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1]。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小英雄雨来》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先去阅读课文。这篇文章内容较长,但是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其文字也是比较浅显的,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鉴赏一篇文章,光是阅读故事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育要求学生“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并且注重情感体验”,但是雨来所处的抗日时期,距离学生较远,如何引起学生共鸣,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所面对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对学生进行引导,从文章当中寻找雨来和学生的共同点,让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文章中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阅读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敌人是怎么对待雨来的?而雨来又是怎么进行斗争的?”在学生回答过后,教师再次进行提问:“课文中的雨来,年龄只有12岁,与各位同学的年龄相仿,请问,为什么各位学生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而雨来却要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是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引导学生进行回答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想法进行归纳总结,如果学生在思考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那么,教师应该及时予以指出。值得重视的是,语文教师在指出学生缺点的时候,不应该是以居高临下的语气,而是应该以引导的方式,对学生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让学生带有感情地阅读课文。通过旧社会与新社会的强烈对比,学生会在不知不觉间,受到红色英雄的熏陶,提高其爱国情操。

(二)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红色教育形式

小学生的思维并不成熟,很难对抽象的内容进行思考。故此,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讓学生阅读课文,而是应该积极地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红色教育”的形式,利用图片、视频、漫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红色教育[2]。例如,在学习课文《黄继光》的时候,教师应首先进行情境导入:“1950年6月,朝鲜半岛爆发军事冲突。我国军民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不断扩张,开展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战场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在这些英雄中,有一位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让我们共同呼唤他的名字——”学生齐读课题。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朝鲜战场的场景,科普美军和我军武器上的差别,以及我军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把炒面一把雪的艰苦,让学生对朝鲜战场的凶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师再次对学生进行引导:今天我们跟随先烈的足迹,去探究英雄短暂却又光辉的一生。然后,利用视频软件,播放黄继光生前的故事,以及其亲人、朋友对其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英雄的平凡与伟大。随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阅读课文。在这时,学生对英雄的事迹、故事的时代背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更为深刻地体会到黄继光身上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在朗读过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标记出文章当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针对这些句子进行思考。例如:“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在这一句话当中,‘屡次一词,具有怎样的含义?你认为去掉这个词可以不可以?‘比雨点还密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句话说明了志愿军战士面临着怎样的危险?”通过这种询问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对基本的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志愿军战士当时所面临的艰辛,提升其爱国情怀。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假如你现在站在黄继光烈士的墓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老师现在请你利用课余时间,将此刻你想说的话,拍摄成视频,发布在班级微信群中。”这个环节为小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抒发自身情感的机会,将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推向高潮。

在正式授课前,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预习。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一般表现形式为5~10分钟的短片,其时间较短,内容较为集中,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疏导。例如:在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着这节课中的重点,拍摄成短视频,发布在班级的微信群中,让学生围绕着视频进行预习。值得重视的是,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应该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地迎合学生的内心需求。例如,部分学生对影视剧很有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剪辑一些红色影视剧,如《黄克功案件》《周恩来回延安》等,拉近学生和视频内容的距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报刊杂志等渠道,搜集延安的故事,为之后的学习夯实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这些故事,在全员讲述后,通过民主的方式进行投票,对于那些名列前茅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其一定的鼓励。

(三)依托红色活动,进行课外延伸

语文教师不但要将目光放在课堂上,还要针对课本内容、教学目的、学生内心需求等元素,进行课外教学延伸。让学生们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1)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语文教师在开展“红色教育”的过程中,目光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该向课外进行扩展。例如,在进行课间休息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红色影片,如《英雄儿女》《野火春风斗古城》《红珊瑚》《打击侵略者》等等。值得重视的是,观影不能够只关注电影中的故事,教师应该对于故事的背景、历史原型等进行科普。在观影过后,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询问:“同学们,你觉得影片中的英雄为何而战?你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你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什么样的精神?”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会促进学生思考,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提升其对红色精神的认识[3]。

(2)家校合作,对学生开展“红色教育”

家庭教育是社会、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会伴随孩子一生,对其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和家庭展开合作,共同开展对学生的“红色教育”,比如,可以让家长带着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看望烈士家属,为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基本物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受到烈士事迹的感召,从而提升其爱国情怀。再如,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爱国主义基地,让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查询该爱国主义教学基地背后的故事。然后,利用节假日的空隙,带着父母去爱国主义教学基地进行参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担任“小小讲解员”,通过这一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印象,又可以让家庭关系更为融洽,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对课文进行扩展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依照课本,但却不拘泥于课本。在讲述课文时,应该积极地对该课文进行扩展,让学生对课文的背景故事有所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周总理的生平、我国当时的社会情况等等。在正式授课之前,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名人名言?”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随后,教师可以再次询问学生:“大家想知道周总理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说出这一番话的吗?”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事先让其搜集的资料。通过这些手段,让学生真正地明白,周总理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体会到周总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然后,教师再将学生分成小组,分角色对课文进行朗读。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伟人的情怀,产生共鸣和了解。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如:“同学们,你们觉得周总理的梦想现在已经达成了吗?请说出你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将旧社会的种种不幸,与如今的幸福生活进行对比,从而明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真理,提升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感情。

(五)关注平凡人物的红色事迹

在很多教材中,为了体现人物、事件的代表性,课文中常常以革命领袖为例。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革命领袖与其相距甚远,其很难从伟人的故事中产生共鸣。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搜集身边的平凡人物的红色事迹。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采访那些参加过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让其叙述当年在战场上的经历。这些老兵和学生是同乡人,有着和学生相似的口音与经历,其中有不少甚至是学生家里的长辈,从其身上汲取红色基因,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采访后,学生可以将老兵们的口述历史,由口头语言转变成书面语言,并且在彼此之间进行传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接受到“红色教育”的熏陶,还可以锻炼其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为其之后的工作与生活奠定基础。

(六)将红色资源融入口语交际教学中

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语文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语”,即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一部分是“文”,即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过去的红色教育中,部分教师只关注阅读、写作等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关注力度并不够。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提升其爱国意识,教师应该对口语交际课程予以重视。例如:教师在教授《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我国革命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老一辈革命家,你们是否可以说出几位革命家的名字?并说出其主要贡献?”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我所了解的老一辈革命家”这一主题,讲述革命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互相沟通、互相交流。在不断思考、不断讨论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还可以使学生们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感受到这些故事当中的深刻内涵,从而达到传承红色基因的目的。

三、結语

总而言之,物质生活极度发达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向学生普及红色精神,让学生从那段峥嵘岁月中,感受到其祖辈的伟大,并让学生以其祖辈为榜样,走上为国奉献的道路,为我国之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齐艳玉.红色校园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战邮精神为例[J].文教资料,2021(8):25-26,47.

[2]杨亚星,孙青.建党百年视域下红色校园文化的当代价值[J].文苑,2021(15):28-30.

[3]苟进萍.红色基因融入文明校园创建路径探析 ——以临夏中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13):54-56.

猜你喜欢
红色教育红色基因语文教学
对“红色教育”回归本位的思考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完善党校红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