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11A1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病情程度、新辅助化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

2023-08-14 08:44王雅琪崔志超陈晶晶
广西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阳性细胞免疫组化阴性

谷 峥 王雅琪 崔志超 马 杰 陈晶晶 常 猛

(唐山市人民医院乳腺一科,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乳腺癌具有异质性,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差别较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临床上根据乳腺癌分子分型制订的个体化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了预后评估的准确率[1-2]。新辅助化疗是目前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具有缩小肿瘤体积、增加手术机会、抑制肿瘤微转移等作用[3]。研究显示,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仅为10%~30%[4]。因此,寻找能够预测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指标对获得更高的pCR率具有重要意义。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关键成分,同时也是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因子。Ⅺ型胶原蛋白α1链(collagen type Ⅺ alpha 1 chain,COL11A1)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化学抗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COL11A1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患者复发的标志物[5]。本研究探讨COL11A1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病情程度、新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乳腺癌患者个体化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3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71(48.80±15.39)岁。纳入标准:(1)在新辅助化疗前对患者进行组织穿刺活检,并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乳腺癌;(2)临床分期(TNM分期)[6]为Ⅱ/Ⅲ期;(3)均按《NCCN乳腺癌筛查和诊断临床实践指南》[7]进行诊治,并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4)治疗前资料如常规实验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等完整。排除标准:(1)出现远处转移者;(2)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者;(3)既往有肿瘤治疗史者;(4)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8]。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唐山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新辅助化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9]治疗,21 d为1个周期。其中,82例患者接受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方案治疗,53例患者接受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治疗,化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其他对症治疗。患者接受1~8个化疗周期,中位化疗周期为3个周期。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符合手术治疗指征[10],于化疗结束后2~4周内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

1.2.2 样本采集:于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前,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空心针活检枪(Bard Peripheral Vascular,Inc.,型号:14 G)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肿块穿刺术。取3~5条组织,将其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用于免疫组化检测[11]。

1.2.3 免疫组化检测:用石蜡包埋上述组织标本后制备成4 μm厚的切片,脱蜡、水化后进行抗原修复,用PBS冲洗3次,3 min/次,滴加COL11A1兔抗人单克隆抗体、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兔抗人单克隆抗体、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兔抗人单克隆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兔抗人单克隆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兔抗人单克隆抗体(Abcam公司,批号:ab270946、ab108398、ab32085、ab134182、ab16667;稀释比例均为1 ∶200),4 ℃孵育过夜,滴加山羊抗兔IgG二抗(Abcam公司,批号:ab150080;稀释比例为1 ∶500),37 ℃孵育30 min,经DAB显色、苏木素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后,置于光学显微镜(深圳市华显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型号:SMZ-0745-500U)下观察。

1.2.4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根据阳性细胞率、染色强度进行免疫组化评分,免疫组化评分为上述两项评分之和。其中,无阳性细胞、阳性细胞率<10%、阳性细胞率10%~50%、阳性细胞率51%~80%、阳性细胞率>80%分别记0分、1分、2分、3分、4分;无着色、淡黄色、棕黄色、棕褐色分别记0分、1分、2分、3分。COL11A1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免疫组化评分<3分为表达阴性,≥3分为表达阳性[12]。ER、PR表达于细胞核,阳性细胞率<10%为表达阴性,≥10%为表达阳性[13]。HER2表达于细胞膜,免疫组化评分≤1分为表达阴性,≥3分为表达阳性;当评分为2分时,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拷贝数扩增>2.2为表达阳性,<2.2则为表达阴性[14]。Ki-67表达于细胞核,阳性细胞率≤14%为表达阴性,>14%为表达阳性[15]。

1.2.5 疗效评价标准: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对化疗效果进行评价。完全缓解指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指病灶直径减少>50%;疾病稳定:病灶直径减少≤50%或增加≤25%;疾病进展:病灶直径增加>25%或有新病灶出现[16]。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根据术后病理结果进行pCR评估,pCR的定义[17]为经治疗后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均无癌细胞残留。

1.3 随访 首次手术治疗后,通过电话、复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随访内容:(1)是否继续接受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2)有无定期复查及当前生存状况;(3)如患者死亡,原因是否与乳腺癌相关。无复发生存期定义为首次手术治疗至首次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或随访结束的时间[1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无复发生存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患者的COL11A1表达情况 135例乳腺癌患者中,COL11A1表达阳性92例,COL11A1表达阴性43例。见图1。

图1 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患者的COL11A1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200)

2.2 COL11A1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的关系 COL11A1阳性患者的ER表达阳性率、HER2表达阳性率、Ki-67表达阳性率均高于COL11A1阴性患者(均P<0.05),而两者的PR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OL11A1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的关系[n(%)]

2.3 COL11A1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COL11A1阳性患者的TNM Ⅲ期比例、肿瘤直径>5 cm比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COL11A1阴性患者(均P<0.05),而两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COL11A1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和pCR率的关系 COL11A1阳性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和pCR率均低于COL11A1阴性患者(均P<0.05)。见表3。

表3 COL11A1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情况总有效率和pCR率的关系[n(%)]

2.5 COL11A1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关系 135乳腺癌患者的总体无复发生存率为71.11%。COL11A1阳性患者总体无复发生存率为59.46%,低于COL11A1阴性患者的85.25%(χ2=10.919,P=0.001),见图2。

图2 不同COL11A1表达情况的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曲线的比较

3 讨 论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18]。近年来,乳腺癌的早期检测和早期干预已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总生存率,但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仍欠理想[19]。ER、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可决定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且可作为制订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的依据,但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分子分型相同的患者的预后也不尽相同[20]。因此,寻找能够评估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新型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

ECM在肿瘤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胶原蛋白是ECM中含量最丰富的成分,不仅参与肿瘤进展过程,还是肿瘤细胞化学抗性的重要影响因素[21]。Ⅺ型胶原蛋白是一种较小的纤维状胶原蛋白,其α1链即COL11A1在多种恶性肿瘤(如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等)中表达上调,与肿瘤的血管生成、侵袭性、耐药性有关[22]。COL11A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参与促纤维增生反应,其高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强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23]。此外,在浸润性乳腺癌中,COL11A1可能在已形成的转移灶中呈高表达,这是因为正在经历上皮-间质转化的肿瘤性上皮细胞和具有高转移能力的癌衍生细胞均有可能表达COL11A1[24]。研究发现,乳腺癌细胞的COL11A1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抑制其表达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促进其凋亡[25]。还有研究发现,COL11A1的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复发的标志物,检测其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个体化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26]。本研究结果显示,COL11A1阳性患者的TNMⅢ期比例、肿瘤直径>5 cm比例、腋窝淋巴转移率、ER表达阳性率、HER2表达阳性率、Ki-67表达阳性率均高于COL11A1阴性患者(均P<0.05)。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乳腺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ER、HER2、Ki-67表达阳性则提示乳腺癌的侵袭性高,易复发,预后差[19]。由此推测COL11A1可能通过影响ER、HER2、Ki-67表达,参与乳腺癌的进展,从而影响患者预后。

新辅助化疗常用于治疗乳腺癌局部晚期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获得pCR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优于未获得pCR的患者,因此预测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25]。在本研究中,COL11A1阳性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和pCR率、总体无复发生存率均低于COL11A1阴性患者(均P<0.05),提示COL11A1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欠佳,预后更差。这说明COL11A1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有关,其有望成为评估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的指标。

综上所述,COL11A1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的病情程度、新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均有关,COL11A1阳性患者的病情更重,新辅助化疗效果和预后更差。COL11A1有望成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猜你喜欢
阳性细胞免疫组化阴性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钼靶X线假阴性乳腺癌的MRI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人胎脑额叶和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发育性变化
黄癸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