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而美好已然逝去

2023-08-15 17:54王杨
小说月报·原创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罗非鱼张老师李老师

班主任和罗非鱼,是陶小沛生命中无法抹去的光和暖。在《已然逝去》中,让读者跟随陶小沛即“我”的回忆和那辆摩托车,一次次穿梭于临水中学和澄碧湖水库风景区,经历了从过去到现在,从少年到成人,发生在师生间的情感故事。

小说通过“我”的经历串联起三段不同的师生关系。“我”,陶小沛,家庭贫困,上初中时双休日也留在学校,只吃一顿饭,因为回家要三五块零花钱会让母亲更愁苦,更因为“不安分”的父母以及四分五裂的家庭生活,令他想人为拉开与家的物理距离。如果说物质匮乏是陶小沛的童年阴影,原生家庭情感的缺失则成为他人生中无法逃避的黑暗存在,自卑、敏感、孤独、悲怆伴随他左右。暑假在回家路上临时决定留下捡石灰打工两个月,换来开学后妈妈跑到学校丢下学费的一顿痛骂,这样不正常的亲子相处模式在成年后的陶小沛看来,因为远离争吵和令人惊恐的家庭氛围,竟也算得上是一段虽然辛苦却宁静的时光。不曾得到,无法给予。面对父母晚年渴望天伦之乐的需要,陶小沛无法满足,甚至带着恨意地表示美好的事物需要付出代价换取——他可能会变成一个冷漠、麻木、无情的人,所幸他在某个不回家的周末,偶然来到湖区下游铺满白色鹅卵石的浅水滩,吃到了班主任张道然钓上来的罗非鱼。

穿着皱巴巴T恤和土得掉渣的塑料凉鞋,经常被做临时工的老婆破口大骂的张老师,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家中摆着“蒙娜丽莎”,享受独自野钓的乐趣。不难看出,一地鸡毛的现实生活中,张道然老师仍葆有对美好事物和美好情感的追求,内心充实富足,情感能量充沛,因此,他能够给予,不露痕迹地给学生以爱、关怀和鼓励。一条条烤好的罗非鱼时常慰学生的饥肠辘辘,钓鱼烤鱼的时光,也为学生的生命暗影带来光亮、暖意甚至隐秘的快乐,就像他肯定陶小沛“暗恋”情愫时所说,“人的心里得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在里头装着,才能支撑着你,不然这漫长且琐碎的一生就没法度过了”。

张道然老师所给予的温暖和美好,平衡着原生家庭带给陶小沛的伤害,而问题学生张宝凌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陶小沛对张宝凌的上心和努力,源于心里装着的、得自于张老师的美好;也源于张宝凌的原生家庭和经历让他想到从前的自己,自己淋过雨而想要给别人撑伞。与张宝凌接触,陶小沛愈发想念张老师和临水中学,他一次次返回记忆,乃至付诸行动探访旧地,寻找与张老师相处的时光,目的是想像当年张老师将自己带出黑暗一样,将张宝凌带向有光之处。张宝凌的父亲和毛大豆都曾隐晦或直接地提醒过他张宝凌有“问题”,但陶小沛认为宝凌的问题只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因为“他有一双清澈的眼睛”,而这是作为老师的陶小沛所愿意相信的一种“美好”。

故事尾声,面对曾经倾注了感情去帮助的学生偷走自己摩托车的事实,陶小沛选择让这次盗窃事件到此为止。作为老师,他不忍看学生毁在自己眼前。“失去要比拥有可靠得多,没有就可以永世避免那些彼此互相伤害的言行。我宁愿没有。”原生家庭对陶小沛造成的伤害之一就是他其實害怕拥有,张宝凌偷车或许是因为母亲生病迫不得已,或许是出于陶小沛没有看到或不愿正视的“问题”,但当美好的愿望被打碎,伤害开始显现时,陶小沛取消原有约定,并确定以后不会再见张宝凌,未尝不是出于“失去比拥有更可靠”的自我保护心理。

陶丽群在小说中几次写到陶小沛“心里弥漫的尖锐的疼”:得知张老师去世消息时;看到张宝凌黑白分明的眼睛和沉默不语时;得知张宝凌偷车并再次看到他黑白分明、无辜的眼神时。次次心疼都与师生关系有关,而之所以在这些时刻心疼,是因为它们都指向美好事物的消失、压抑,以及美好情感的破碎和被辜负。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句歌词在陶小沛身上实现了,但又没有完全实现,陶小沛不是张道然老师,张宝凌也不是以前的陶小沛,师生之间的美好时光和理想关系,就像流动的湖水和游弋的罗非鱼,无法重现也不能复制。

除了张老师与“我”、“我”与张宝凌这两对师生之外,小说还写到了李清玫和毛大豆这一对师生。不同于前两对学生在校时得到老师的关怀呵护,毛大豆是在遭遇了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现实重击后,在已遭清退的李老师的废品收购站才得以被治愈。同样不同于前两对学生无法回报老师,毛大豆为李老师在已然破败的教工宿舍区搭建了一个家,并时时回来探望,听老师讲几堂课。毛大豆有着在生活中摸爬滚打所获得的智慧,看人眼毒,对来向李老师要钱的外孙也颇具江湖智慧。相比之下,作者让他为李老师建小屋、来上课,带上了梦幻般超脱现实的色彩,对李老师而言,这是他的理想归宿;对毛大豆,这里又何尝不是他现实生活之外的“桃源”。

在某次采访中,陶丽群曾提起,从写作开始,每一篇作品里似乎都带有一些她自己的影子。她也曾提到,小时候因为贫困,对故乡的生命体验并不好,充满着排斥。而师范毕业后在广西百色那坡县一个边防镇的中学任教的时光,反而一直在治愈自己,那个地方令她有落脚之地的感觉。不知小说的灵感是否来自于那段任教经历中的某个点,但作者的确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之外,所能为学生的个人命运带来的改变和影响。当“我”再次回到临水中学和湖边,荒废的操场和教学楼、破败的教工宿舍和被杂草掩盖无法寻找的湖岸豁口,无不提示着时过境迁,师生间曾经弥足珍贵的情感联系已然逝去,这是陶小沛的惆怅,或许也是作者的惆怅:“一切早已面目全非,没有任何东西能在时光流逝中独善其身。”

作者简介:王杨,中国作家网副总编辑,有文章发表于《文艺报》《香港文学》《特区文学》等。

猜你喜欢
罗非鱼张老师李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罗非鱼养殖模式
张老师喝茶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罗非鱼 年总产量全国第三位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李老师的心事
罗非鱼肥胖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