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漂回乡陪母抗癌:镜头下的孝心亲情氤氲

2023-08-15 03:34毛六子
知音·上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二姑升国旗李斌

毛六子

家在吉林省通化市农村的李斌,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打拼,母亲却被确诊患了乳腺癌三期,李斌毅然决定辞职回乡陪母亲抗癌。他用视频拍摄故乡美好的景物,镜头下记录着父母动人的爱情,捕捉那些沉甸甸的温情,让他懂得幸福并不在都市的高楼大厦里,而是在母亲那日渐明朗的笑容里。

打拼梦未圆:惊悉老家母亲身患绝症

2020年9月的一天,李斌刚准备下班,突然接到舅舅从东北老家打来电话:“你赶紧回来劝劝你妈!她确诊了乳腺癌,三期了,说什么也不愿治。”

李斌半天才回过神来,连忙颤抖着手点开手机买机票,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

李斌,1996年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种地养育一双儿女。母亲李学丽深知农村的艰辛,从小就教育李斌和他妹妹:“你们要好好念书,以后考上大学了,到大城市上班,住高楼。”为了激发孩子,李学丽还特意带李斌去了一趟天津塘沽的大姨家,看着那些高耸的楼房,她对李斌说:“儿子,好好努力,争取以后考上大学,住这样的高楼!”李斌也被漂亮的城市吸引,点头回答道:“嗯!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住高楼!”

2015年,李斌考上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土木工程系。儿子终于跳出农门,李学丽兴奋得大摆宴席庆贺,热闹气氛在简朴的农家小院飘了很久。

大三那年,上海华润建设工程公司旗下一子公司来校招聘,李斌顺利通过面试,来到了比哈尔滨还大的上海。儿子一个人在外,李学丽又欣喜又担心,经常打电话问儿子工作顺不顺,生活好不好。

李斌上班、拍搞笑短视频,忙得不亦乐乎。两个月后,他觉得土木工程不适合自己,跳槽到一位远房叔叔在上海开的线上教育公司,负责宣传工作,虽然这与他所学的专业不对口,但很符合他的兴趣爱好,而且他认为自己年轻,有的是时间试错。

2020年8月,因为疫情等原因,叔叔公司业务下滑。李斌告诉母亲想另外找工作,母亲劝他:“儿子,这年头到处都停工停业,能有一份工作做着就很好了。”李斌正在剪视频,丝毫没有注意到母亲有什么异样,哪知母亲早就有病了。

接到舅舅的电话,李斌急忙从上海飞回吉林,慌慌张张地赶到长春市人民医院。病床上,母亲憔悴得像变了一个人。医生告诉李斌,他母亲患的是一种叫赫突阳性型的乳腺癌,已经三期了,这种癌症容易转移,必须马上手术,然后化疗、放疗、靶向和后期服用抗癌药,前后保守估计要二三十万。

父亲对李斌说:“家里没什么钱,你妈连自己的农村合作医保都没交。你妈不想治,又不知从哪儿打听到捐献遗体会减免治疗费,打算捐献遗体。她还不让我们告诉你……”父亲说着说着哽咽了。

李斌克制着内心的痛苦,对病床上的母亲说:“妈,钱的事你不用担心。等把你病治好了,我还要带你去天安门看升国旗呢!”他知道母亲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到天安门看升国旗。果然,听到儿子这么说,李学丽眼睛里就有了光。

李斌四处打电话筹钱,每天愁得焦头烂额。但面对母亲时,他总是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那天他实在崩溃,便在视频里对网友说:“很多人劝我放弃……我妈辛苦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天安门看升国旗,但为了我和妹妹,她连电影院都没进过。我好怕让她留下什么遗憾。”

李斌是个拍搞笑内容的短视频博主,可那天连说话都哽咽了。网友被他的一片孝心感动,纷纷留言说:“等妈妈病好了,就赶紧带妈妈圆梦去。我们会一直支持你,加油!”那段时间,很多网友关注李斌,他每天新增好几千粉丝。

2020年10月12日,李学丽在长春市人民医院做左胸全切手术。李斌守在手术室门口,感觉每分每秒都那么漫长。门开了,医生出来告诉他,手术很成功,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人却两眼一黑,他赶紧扶着墙壁,这才想起来,自从得到母亲确诊癌症的消息后,他有好几天都没怎么吃饭了。

李学丽醒来后说:“儿子,老姨今天从天津赶来照顾我,你赶紧回上海上班,别把工作耽误了。”

因为疫情原因,医院只允许一位家属陪护,老姨来医院照顾母亲,他就进不去了。再加上后续治疗费还是个庞大的数目,李斌不得不回了上海。

李斌继续一边工作,一边拍短视频,不定期更新母亲的身体情况。视频里,母亲经过一轮轮的化疗,头发都掉光了,虚弱得跟之前判若两人。

李斌实在担心母亲。2021年4月,他请假回了一趟老家。母亲刚刚经过了新一轮的化疗,恶心呕吐,浑身骨痛,虚弱得说话都没力气,看到儿子回来,高兴之余还是不忘提醒他:“儿子,妈没事儿。你早点儿回去,不要耽误工作。”

李斌安慰母亲:“妈,放心吧,我早就把工作安排好了。”他用鏡头拍下母亲的点点滴滴制作成短视频,想着如果哪天母亲突然走了,那便是他最好的念想。看着母亲虚弱的样子,李斌决定等母亲身体稍微好一些,就带她去北京圆梦。

亲情在召唤:辞职回乡陪母亲抗癌

李斌再次回到上海时,叔叔的公司已经面临关闭。他应聘到一个刚成立的新公司,成为公司第一个入职的员工。从商标注册到网络销售,李斌利用自己这两年在互联网行业积累的经验,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帮公司步入正轨。

2022年春节后不久,上海封城,公司订单几乎发不出去。李斌被关在不到十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回想起这几年来的起起落落,觉得前途一片迷茫。

李学丽更是揪心,总是提醒:“儿子,做事儿不急这一时的。你要注意防护,千万别出去。”

李斌想要带母亲去天安门,完成母亲毕生最大的心愿。他告诉母亲:“妈,等上海解封了,我就回来陪你。”听说儿子要回来,李学丽说:“也好,回来吧,钱也不是一天两天就挣得完的。”

2022年6月,上海解封,李斌却辞职回到吉林老家。下车,老家一望无际的原野,便让他觉得连呼吸都顺畅了很多。家里院子热热闹闹的,公鸡小鹅小猫小狗,充满了浓浓的农家烟火气。

李学丽头上长出花白的头发。儿子回来她高兴不少,但还是一脸憔悴。她指着家里的那些旧柜子,挨个给李斌讲:“实木的电视柜,是你姥爷亲自做的,50多年了,还是很结实;这个是从你二姑家拿的,他们买了新柜子,就把这个旧的送我们了;这对柜子是姑姥送的;沙发是大姨给的……”

母亲慢慢地、絮絮叨叨地说着,李斌的镜头随着母亲的指引,捕捉着那些沉甸甸的温情。那些被母亲擦得干干净净、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旧柜子,因为有亲情的沉淀,而让家显得格外温馨。

7月6日,李斌带母亲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恢复得不错,但还需继续服药,定期复查,特别要注意放松心情,不要有心理负担。

为了给母亲增加信心,李斌说服母亲,让妹妹给她化了个妆,又戴了假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李学丽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李斌趁热打铁:“妈,你看,等再过段时间,就能恢复成这个样子了。我这次回来,是一定要带你去天安门看升国旗的,所以你一定要赶紧好起来。”母亲坚定地点点头,“嗯!”从那以后,李学丽脸上多了笑容,精神也越来越好。

2022年9月,李斌带着母亲坐上了从长春到北京的高铁。因为李学丽是第一次坐高铁,李斌进去了,她却不知道怎么刷身份证,被拦在了闸机口。看着母亲不知所措的样子,李斌想起小时候是母亲把他慢慢养大,现在母亲需要他陪着慢慢变老,突然间,他不想那么快回上海了。

李斌带母亲去参观了天坛、雍和宫,圆明园。每到一处,他都会给母亲讲关于这些名胜古迹的故事,就像小时候母亲给他讲乡村的传说一样。

李斌要带母亲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了。头天晚上,李学丽激动得一夜都没睡,凌晨三点一过就起床了。母子俩早早地来到天安门广场,广场上早就挤满了来看升国旗的人。为了让母亲看得清楚,李斌把母亲背起来,就像小时候母亲背着自己那样。听着雄壮嘹亮的国歌,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母亲在他的背上激动得热泪盈眶。

从北京回来,李学丽兴奋地对儿子说:“外面可真大!等病好了,我一定还要到处走走。”终于替母亲圆了梦,李斌觉得这是最有意义的事儿。他笑着回答母亲,“嗯,我们明年就出去旅游!”

听说李学丽去天安门看升国旗回来了,大姑二姑都赶紧过来听外面的新奇事儿。大姑63岁,二姑58岁,两位朴实的东北农家妇女和其他大多数老一辈农村人一样,一生与这片黑土地相守,一辈子都没离开过东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们不知道自己到底种出了多少斤粮食,这些粮食又填饱了多少人的肚子。正是无数个和她们一样默默无闻的人,撑起了一个国家牢固的根基和命脉,而他们自己却隐入烟尘。在李斌看来,这些长辈平凡而又值得尊敬,值得历史和后辈们铭记。于是,他萌生了为长辈们拍纪录片的想法。

听说儿子要拍纪录片,李学丽笑道:“人家那些大人物、大明星才拍纪录片呢,咱们这些种地的农民,拍出来有人看?”

李斌说:“妈,当时我爸那么穷,连娶你进门的钱都是借的,你过门后还和我爸还了好几年债,你说现在有几个女孩子做得到?”李学丽羞涩地笑了:“儿子,那是以前,时代不一样。”“所以嘛,我才觉得你们那代人真的很伟大,无论感情还是事业,都是我们这一代人很难做到的。”李学丽觉得儿子说得有些道理,主动替李斌联系姥爷姥姥和大姑二姑,并说明了儿子要为他们拍纪录片的事儿。

镜头下的孝心:父母爱情和温情一家人

在母亲的帮助下,李斌完成了对家里几位老一辈人的拍摄采访。姥爷不但是一位老中医,还是个技术不错的手艺人,会打柜子,会做笛子。然而姥爷的十八般武艺,还是抵不住岁月的洗礼,面对电钻这样的“新鲜事物”,姥爷表现得像个孩子一样一脸茫然。大姑一辈子都在农村,连县城都没去过,至今没用过手机。大姑父有肺结核,常年要打针吃药,大姑就这样默默地守护了他一辈子,两个人一天也没分开过。二姑和二姑父踏实能干,都快六十了,家里还养着7头牛。年轻时二姑父为了买牛,一天平均要走一两百里路。因为常年高强度劳作,二姑父膝盖半月板磨坏了,三个月前刚做了手术。李斌说,大姑二姑都很疼他。虽然二姑家离得远,但爷爷奶奶在的时候,每年大年初二,二姑铁定要回来,会给他带很多好吃的。李斌上幼儿园时去二姑家过暑假,二姑每天都会给他五角钱的硬币买冰棍。在那个没有手机的年代,吃着冰棍看二人转,成为他童年最温馨的记忆。

李斌还拍摄了父母的爱情。父亲小学三年级辍学,19岁时到母亲的村子收大蒜,一眼相上漂亮的母亲,花了74块钱,拍了一张婚纱照。二三十年过去,他们先有了儿子,后又有了女儿,那些平凡反复的农村琐碎事,在父母甜蜜的相守中升腾,让李斌和妹妹也感受到踏实和安稳。

李学丽反复看着儿子为他们拍摄的纪录片,激动地对丈夫说:“病后,我托儿子的二姑,真的是想你在我走后能再找一个伴儿。”丈夫紧握着她的手红了眼眶:“你可真狠心,还说要把遗体捐出去,你以为真能免得了医药费?”李学丽不好意思地笑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想着人都死了,遗体拿来干吗?还不如捐出去,好歹还能救两个人。”丈夫听不下去了,一把将她抱在怀里,发誓要好好保护这个跟着他吃了一辈子苦的女人,30年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无论她变成什么样,也是如此!

李斌把这些纪录片整理成集,取名《回家吃饭》。许多网友看过他这几期视频,想起自己操劳一生的父母,回忆起曾被亲情温暖的点点滴滴。有网友说,不是现在这个社会人情薄凉,而是我们太忙于奔跑,不自觉地选择了对感情的淡漠和忽视。

因为这几期视频,李斌的粉丝量大幅增长,达到了全网50多万。他好像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活着的意义不一定是非得取得多大成功,但一定是做了些什么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的事。

东北是国家的粮仓,许多传统的小吃由来已久。李斌准备把它们都推荐出去,让天南地北的网友,在了解东北这片土地和东北人的同时,也了解东北的传统美食文化。李学丽显然还停留在传统固有的交易形式上,一脸纳闷地问:“儿子,能行吗?这人家也能买?”李斌点点头,开玩笑地说:“那当然了!到时你往镜头前一坐,就像守摊子一样。”

2023年春节后,李斌开始直播带货,卖一些东北地道的小吃。每次直播,李学丽都会坐在儿子身后。她不知道就这样对着摄像头说话是不是真能卖东西,但会认真地帮着儿子介绍卖的产品。上高中的妹妹有时也加入进来,身为吃货的妹妹更有发言权。因为价格公道,而且每个品种李斌都亲自品尝过,所以经常刚一上,就被网友们一抢而空。

3月初,李斌和人合伙投资养牛。每天早上,他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喂牛,然后铲粪,给牛饮水。劳作中,他仿佛从自己身上看到了上一辈的影子。但他知道,自己永远成为不了上一辈。时代的齿轮从老一辈的身上碾过,化作春泥,养育着下一代生根发芽。而自己,正是被养育长大的下一代。

三八妇女节那天,父亲专门开车到街上买了母亲喜欢吃的酱牛肉和一只猪耳朵。午饭后,父亲去喂牛了。母亲在打理她养的雞,阳光打在她身上,有种说不出来的踏实和安稳。尽管春耕还没到,但一家人已经开始朝着忙碌而幸福的方向出发。李斌用镜头记录着父母平淡恩爱的生活细碎,却是奔波于大城市的下一代无法触及的珍贵。

因为有儿子的陪伴,李学丽每天都过得很开心,身体状态也越来越好。随着母亲身体的康复,李斌也开始筹划着带母亲出游的路线。上海一家电视台联系到他,邀请他去参加一档节目,随着乡村短视频的火爆,更多的人想了解现在真实的中国农村。李斌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决定以上海作为第一站,开启他和母亲的看世界之旅。

编辑/胡平

猜你喜欢
二姑升国旗李斌
观看升国旗仪式
World Wetlands Day
凤凰尾
升国旗
The Wizard of Oz
The Wizard of Ozby L. Frank Baum
The Wizard of Ozby L. Frank Baum
记住您的爱
二姑的笛子
孙杨要求重升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