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任务型写作怎么教

2023-08-18 19:07黄昌龙
语文建设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黄昌龙

【关键词】情境任務型写作;教学目标;情境任务;任务分析;教学内容

情境任务型写作,是指写作者面对蕴含在某种具体情境中的写作问题,在明确写作目的、情境、内容、文体、作者、读者、要求等写作要素的基础上,完成写作任务的一种写作形式。情境任务型写作怎么教才是科学高效的?下面以《“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与“意外结局”的运用——情节类微型小说的写作》(以下简称《情节类微型小说的写作》)为例来谈。

一、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对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预期。就一次具体的情境任务型写作教学活动而言,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设定恰当的写作教学目标。设定恰当的写作教学目标,关键是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对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教学目标的宏观定位指的是对写作的文体及该文体的总体写作要求的界定。教学目标的宏观定位,体现的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共性要求,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应然规定。理想状态的语文课程标准应该对写作课程的目标体系有明确的规定,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及其学习任务群中的写作目标有较为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应该包括写作何种类型的文体及对各类文体的写作有哪些关键性的总体要求。这样,就某个学段的一次具体的情境任务型写作教学活动而言,教师就很容易从这些共性的规定与描述中对写作教学目标进行宏观定位。遗憾的是,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课程目标的规定与描述,尚存在目标体系不够健全、内容描述不够具体的问题。比如高中微型小说的写作教学目标,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仅有些概括性的表述,如“尝试文学写作”“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这些表述对微型小说写作教学目标的设置仅有些方向性的参考价值。这时,教师就需要结合教材中的练习与自己的教学经验,在这些方向性的目标提示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写作的文体与总体要求,如“能够根据规定的情境任务创作一篇微型小说”。

教学目标的微观定位指的是对学生写作某种文体时需要遵守的具体要求进行界定。教学目标的微观定位,反映的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个性需要,是带有一定选择性的实然的追求。

写作能力有严密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有其内在的逻辑序列。就微型小说写作能力来说,首先,可从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环境创设、叙述选择、结构安排、主题表现、创作意图、价值追求等角度分成若干单元写作能力;其次,单元写作能力往往又由若干子能力构成,如微型小说情节的设计能力还可从情节的类型、情节的构造等角度分成若干子能力,而情节的构造又可以从情节构造的技巧、原则等角度再分成若干子能力。这样,微型小说写作能力、单元写作能力及其子能力,就由整体到部分地构成了微型小说写作能力结构体系的逻辑序列。

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等领域的能力发展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因此理想状态的写作课程目标体系应当将这三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不仅体现写作能力结构的逻辑序列,还要体现写作能力的梯度层级。有些文体的写作目标仅出现在低学段;有些文体写作需要在各学段持续学习,则各学段此类文体的写作目标在深度、广度上应有所区别。这样,一线教师就可以根据所教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与个性需要,从上述写作能力结构的逻辑序列与梯度层级中准确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的微观定位。如微型小说的写作,单就情节设计这一单元写作能力的教学而言,如果小学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真实的事件加以改造,形成一个情节完整的虚构故事”;初中的教学目标则可增大一些难度,如“创作一篇微型小说,能够在情节设计中运用伏笔、照应、悬念、巧合、误会、跌宕、反转等情节构造的技巧”;而高中的教学目标则可作进一步的拓展,如“创作一篇情节类微型小说,在情节设计中运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与‘意外结局”。

二、创设真实的情境任务

就具体的情境任务型写作教学而言,达到教学目标是目的,而创设真实的情境任务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情境任务是需要学生解决的蕴含在某种具体情境中的写作问题。真实,是对所创设情境任务的基本要求。这种真实,首先指的是写作任务的真实,蕴含在具体情境中的写作任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而设计的,是需要学生去努力完成的真实任务;其次指的是写作情境的真实,镶嵌这个写作任务的真实的写作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也可以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创生的拟真情境。一般来说,真实的情境任务应至少包含四个写作问题、七个写作要素(见表1)。

如为实现前述写作教学目标“创作一篇情节类微型小说,在情节设计中运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与‘意外结局”,则其情境任务可作如下设计:

王安忆曾说,“非虚构”告诉我们生活是怎么样的,而“虚构”告诉我们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也许我们对现在的某些现实有过不满、抱怨甚至痛恨,却又难以改变或者根本不可能改变它,那么我们不妨通过创作小说来构造一个超越现实的“虚构”世界,表现自己对理想的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的理解。

繁昌一中“浅草”文学社计划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推出《“虚构的世界”原创微型小说大赛》专栏,该专栏现面向全校学生征稿,期盼你写一篇情节类微型小说,发给该专栏编辑。

征稿要求:(1)在情节中运用一个“戏剧性的矛盾冲突”;(2)该“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的结局须为“意外结局”;(3)使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人物须为仿真的虚构人物;(4)标题自拟,字数不少于1000字;(5)须为原创,已发表过的不可参赛。

这个“情境任务”共有三段文字。第一段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写作的目的,解决的是“为何写”的问题。引用王安忆关于“虚构”的论述,实际上既是界定小说的本质特征,也指明了写作小说的目的,即“告诉我们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

第二段是对写作情境与任务的界定,解决的是在“什么情形”中“写什么”的问题。写作情境是繁昌一中“浅草”文学社微信公众号《“虚构的世界”原创微型小说大赛》专栏面向全校学生征稿。写作任务是写一篇情节类微型小说并投稿至该专栏的编辑,而专栏名称中的“虚构的世界”“微型小说”实际上也对小说的内容、文体作了限定。

第三段是对写作任务具体要求的规定,解决的是“如何写”的问题。“征稿要求”第(1)(2)条是对写作中要运用的写作规则的要求,第(3)条是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对写作所作的限定性要求,第(4)(5)条是对标题、字数及原创的要求。情境任务要求写的是小说,故叙述者、叙述接受者这些常识对写作者来说已不言自明,可以省略。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学生是初次学习“情节类微型小说”写作,起点比较低,教师还可以在“情境任务”之外用链接的方式补充相关理论知识,如情节类微型小说的特点——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意外结局、仿真的虚构人物的含义等。当然,如果教师将这些理论知识安排在写作指导时向学生展示、讲解,也是可以的。

三、开展精准的任务分析

作为介于“确定教学目标”和“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这两个环节之间的一个重要教学设计环节[1],任务分析是指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目标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的一种教学设计技术。[2]就情境任务型写作教学设计而言,其任务分析的核心是对教学目标与使能目标的分析。

分析教学目标,其任务主要是从知识(内容)维度、过程维度两个方面准确界定该教学目标的两维分类。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 M.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3],语文教学目标有三大领域,即语文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及态度领域。“创作一篇情节类微型小说,在情节设计中运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与‘意外结局”这一教学目标主要涉及认知、态度两个领域。修订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认知领域学习结果分为知识、过程两个维度[4],克拉斯沃尔等人则将情感领域目标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个性化五个等级[5]。根据这两种分类,可列出语文教学目标两维分类表的框架(见表2)。一般可先根据该框架明确教学目标的知识(内容)维度,再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维度。“创作一篇情节类微型小说”这一教学目标主要属于语文认知领域中的“创造”“语文事实性知识”(本质上是基于“语文事实性知识”的“创造”),创造的结果是写出一篇情节类微型小说文本;“创造”还会涉及语文认知领域中的“运用”“语文概念性知识”(如运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与“意外结局”这两个写作规则进行情节设计),还会“运用”“语文反省认知知识”不断调整写作的思路直至达到最佳状态。学生将要写的这个微型小说文本必然蕴含着对虚构的理想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的理解,因此“写一篇情节类微型小说”这一教学目标还涉及语文态度领域,其内容维度是“在所写的语文文本中表现的态度”,过程维度是“组织”,少数写作者的过程维度或可达到“个性化”的层级。

分析了教学目标所属两维分类的具体类型,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就是:要想达到这一预定的教学目标,究竟需要哪些先决条件(即学生必须知道什么或者能做什么)?这种先决条件的分析,其任务主要是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自上而下的若干层级的使能目标(或称子目标)。比如《情节类微型小说的写作》,其写作过程按先后顺序主要有五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学习目标,即使能目标(层级一)“1. 审读题目,明确写作任务及要求”,“2. 阅读范文,理解运用的写作规则”,“3. 研读例文,评析运用的写作规则”,“4. 构想习作,运用写作规则拟提纲”,“5. 实施蓝图,活用写作规则去创造”。这五个使能目标又各有其下一层级(层级二)的使能目标,可以(1)(2)等编号,如使能目标2的下一层级使能目标就有:

使能目标(1):能够理解所给范文运用的“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使能目标(2):能够理解所给范文运用的“意外结局”。

如有必要,还可对这一层级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进行分析,直到教师认为那些位于最底层的先决条件已经被学生掌握为止。如上述使能目标(1)又有下一层级(层级三)的使能目标,可以①②等编号:

使能目标①:能够结合文本解释范文中运用的“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的构成要素(即渴望、障碍、行动与结局)。

使能目标②:能够解释范文中运用的“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的类型。

使能目标③:能够结合文本解释范文在设计“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时所遵守的关键原则(即人物的渴望与现实的障碍之间有较大的反差;情节的发展既有难以预测的偶然性,也有现实可能如此的必然性)。

如果教师认为上述使能目标①②已经是最底层级的使能目标,而这些最底层级的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如使能目标①的先决条件即“理解‘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构成要素的含义”),已经被所有的学生(现实教学中往往是大多数学生)理解并掌握了,那么使能目标的分析工作就可以暂告结束。

四、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指的是教师预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其所传递的信息,其回答的是针对具体情境中的学生“最好用什么去教”的问题。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从搭建问题框架与开发具体细节两个方面着手。

通过任务分析,能夠清楚地分析写作教学目标及其使能目标,根据使能目标的层级分析,就很容易搭建出与各层级使能目标相对应的教学内容的问题框架。如根据“2. 阅读范文,理解运用的写作规则”这一使能目标及其下一层级的使能目标,可将对应的教学内容的问题框架列表如下(见表3)。

开发教学内容的具体细节,其主要任务是对教师指导学生研讨问题框架中处于最底层级的问题(如表3 中的第三级问题)的过程作具体设计。面对这些位于最底层级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怎样的水平上给学生以及时有效的指导,以使学生能够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迅速的回答,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起点能力的准确预估。这种准确预估在“审读题目”“阅读范文”“研读例文”这些以促进学生习得写作规则为主的教学内容开发中十分重要,在“构想习作”“实施蓝图”这类以促进学生运用写作规则为主的教学内容开发中也必不可少。下面是为表3 上的一个第三级问题开发的教学内容具体例子:

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一般由渴望、障碍、行动、结局四个要素构成。范文运用的“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其四个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解释。

A. 教师提示:渴望是小说中的人物在某种情境中亟待实现的愿望等;障碍是使小说中人物的渴望不能轻易实现的抵抗力量;行动是小说中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渴望积极采取的应对障碍的行为、措施;结局是小说中人物采取行动应对障碍之后形成的最终状态。

B. 教师以《走出沙漠》[6]为例,分析并概括其运用的“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的四个要素,根据表格上的问题提示将答案要点填入表中(略)。

C.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醉人的春夜》[7]《讲究》[8]运用的“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的四个要素,并将答案要点填入表中(略)。

上述例子展示的是语文概念性知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的构成要素”教学的过程与具体内容。教师预估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不理解“‘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的构成要素”,故先解释渴望、障碍、行动与结局的含义,再以《走出沙漠》为例进行分析。如果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已经理解了这四个构成要素的含义,这一教学内容就可省略。

开发教学内容的具体细节,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具体细节的设计要遵循语文概念性知识学习的规律。如上例对“范文运用的‘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的构成要素分别是什么”的研讨,其学习结果应该是对语文概念性知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构成要素)的“理解”。教师提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构成要素后,学生的学习结果有可能还停留在“记忆”语文概念性知识这个水平上,所以还需要教师通过对范文(如《走出沙漠》)的分析促使学生由语文概念性知识的“记忆”走向“理解”。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示范分析,那是否也能够理解其他范文如《醉人的春夜》《讲究》中“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的构成要素?故教师还需请学生自己来解释这些范文中“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的构成要素。

第二,选择典范的写作范文、例文是教学内容的具体细节设计能够成功的关键。有些情境任务型写作的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起点较高,或者说情境任务型写作中所需要运用的写作规则学生已经达到“理解”甚至“运用”的水平,则写作范文、例文并非完全必要。但是就绝大部分情境任务型写作教学而言,如果学生对写作中必须运用的写作规则不甚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则教师选择一些写作范文、例文并指导学生研讨其中运用的相关写作规则,就显得必不可少。

选择写作范文、例文的重要标准有三个。一是规范运用写作规则,即范文、例文必须较好地运用情境任务型写作任务中规定运用的相关写作规则,如前述《走出沙漠》《醉人的春夜》《讲究》三篇情节类微型小说,都运用了情境任务规定的两个关键写作规则,即“在情节中运用一个‘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该‘戏剧性的矛盾冲突的结局须为‘意外结局”。二是难度与篇数切合学生实际,写作范文、例文的难度一般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匹配,篇数可根据学生学习起点的高低适当增减。当然,有的情境任务规定要运用的写作规则比较复杂,或者写作规则的变式很多,则写作范文、例文必須有足够的类型和篇数与之匹配。三是适当区分艺术层次,即所选写作范文、例文在艺术表现上尽量有一定的差距,一般来说写作范文的选择标准主要是经典,其思想内容、表达形式都应完美一些;而写作例文选择标准主要是规范,其思想内容、表达形式都比较规范,比较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上从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创设真实的情境任务、开展精准的任务分析、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四个方面提出了情境任务型写作怎么教的策略,一线教师如能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实践科学运用这些策略,则高效的写作教学必然可期。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线性代数课程学—研—用教学内容及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