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原味之美

2023-08-19 18:17巢燕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乡愁祖国美的

巢燕

点击中国教师报上的页面,一篇名为《美丽无法复制》的文章吸引了我的眼球。

作者陈涛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乡愁》为例,为我们阐述了诗歌的有效教学之道,即踏踏实实地诵读与涵咏,体会深藏于其中的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在诗歌教学中也曾感到困惑,比如说如何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习诗歌的精髓。授之以鱼固然简单,但是要授之以渔却并非易事。虽然偶尔也会依照其他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去让学生对诗歌进行续写、仿写,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也不知问题出在何处。

《美丽无法复制》这篇文章通过举实例的方式给语文老师以启示。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课后练习中,要学生仿照课文做添加训练,但即便是教师用书上的参考答案,从全诗的总体风格考量,还是格格不入。正如文章作者所言:“这样的训练,除了寻找差距,别无意义。”另外,作者还为我们列举出教学《乡愁》的课堂片断,在学生为《乡愁》看似精彩的续写中,流露出的却是未能理解全诗的苍白。

作者为我们明白地阐释了诗歌之美是无法复制的。

诗歌,它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音韵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感情。

每首诗的完成,都经过作者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到自己满意为止才呈现给读者。可以说,每首诗都是诗人的呕心沥血之作。对于这样的诗,夸张地说,增一字则嫌多,减一字则嫌少,改一字则味变。所以,对于诗歌教学,不能简单地采取续写、仿写的方式,这样只会破坏诗歌的美感。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保持诗歌原味之美的基础上去理解诗歌的精髓呢?

我觉得还是可以用陈涛老师的话来回答:踏踏实实地诵读与涵咏,体会深藏于其中的情。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变过去一些不可取的教学方式,比如说满堂灌、题海战。但是,对于传统教学中那些值得继承和发扬的部分应坚决予以保留。比如说诗歌教学中的诵读涵咏这种教学方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有这样的说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对于一首诗,甚至是一篇文章的理解,诵读和吟咏何其重要。

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在这首诗中,诗人把他对康桥的无比眷恋之情都寄予在诗歌的景物之中。那河畔的金柳化成了美麗的新娘,软泥上的青荇也在向诗人招手致意,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就不难从诗人细致描述的康河的一景一物中理解诗人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了。这些理解,需要学生反复诵读、吟咏、咀嚼,而不是让学生任意改动一些句子或续写一些段落能够做到的。

所以,我们在诗歌的教学中,要注意保持诗歌的原汁原味,让学生反复诵读,深入体味,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去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去感受诗歌的建筑美和音乐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美的享受。

猜你喜欢
乡愁祖国美的
永远的乡愁
乡愁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九月的乡愁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回头一望是乡愁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