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之间铸金牌
——记中国体操队教练员金卫国

2023-08-22 04:57曹时雨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操队吊环刘洋

曹时雨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中国男子体操队“师徒”合影

在体操平衡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在一根宽度仅10 cm的长木上完成高难度动作,唯有保持身体平衡才有赢的可能。体操教练之路同样是条需要时刻保持平衡的单行道,相信既往经验还是直面执教考验?着重打磨老将还是优先选育新人?专注共性培养还是强调因材施教?提升动作难度还是强化动作表现?面对从训练到参赛的种种两难选择,奥运金牌教练金卫国在不断摸索中找寻最佳平衡点,于平衡间铸金牌,用坚守和奉献帮助中国体操队在东京奥运会上重现辉煌。

1 退役执教,探寻身份平衡

同大多数知名教练员一样,金卫国也曾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他9 岁起开始练习体操,3 年后走上职业运动员之路,曾先后为“八一(体育工作)队”和国家队效力。但不同的是,“八一队”运动员的身份还标志着金卫国是一名军人,他勤学苦练、磨砺本领,在训练场与比赛场展现军人毅力,获得全国性赛事双杠项目冠军。

体操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项目,运动员的好成绩常出在年轻时,刚到国家队训练的金卫国就感受到年龄对其运动生涯的压力,“我入队时已经22 岁,当时基本上没有年龄这么大才入选国家队的”。经过综合考虑,4 年后金卫国决定告别赛场,此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未知的抉择路。回想起退役后的选择,金卫国用热爱来概括,他还想在这片他投入青春的领域贡献余生。他耐心细致的性格和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得到队伍领导的认可,比起最初的援外工作,“八一队”认为金卫国拥有转型成为教练员的可能。就这样,1993 年金卫国回到自己在“八一队”时的教练刘仕贤门下,以教练员的身份再次成为一名运动场上的“学徒”。6 年后,金卫国被调至国家队执教,在这里他遇到昔日的恩师黄玉斌,开始追逐教练生涯的光荣与梦想。

很多人认为,相较于运动员,处于幕后的教练员更加轻松,但金卫国认为并非如此。他深知教练员身份有其特殊之处,尤其是由运动员转型而来者。“教练员和运动员很不一样,不是所有运动员都能成为教练员,很多工作需要从零学起。”运动员需要做的是形成自己的练习经验、把动作打磨到最佳,而教练员不仅要对动作有深入领悟,还要懂得如何把自己的经验教给运动员。除此以外,体操各单项的呈现形式各异,男子项目的双杠、吊环,女子项目的高低杠和平衡木等,每个项目的要求、动作要领都不尽相同,教练员需统筹把握,为运动员的项目选择及有针对性的训练把关。金卫国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摸索,既利用好运动员时期积累的参赛经验,又积极寻求训练方法的突破,最终找到新身份的平衡。

2 青黄接续,注重选材均衡

进入国家队20 余载,金卫国逐渐从执教新人成长为世界冠军背后的金牌教练,如今昔日的弟子也在国家队教练团队任职。在师徒的不断传承间,一代代中国体操运动员从体操房走向世界舞台。这些冠军运动员也和金卫国一样,曾经是刻苦练习体操的少年。20 世纪末,作为一名年轻教练员,金卫国负责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培养工作。由于体操项目打基础阶段的训练量较重,运动员不仅需要练好基本功,还要一遍遍学习复杂的动作,训练时间往往较长,一天练下来,小运动员苦不堪言。对此,金卫国非常有耐心。他一遍遍地打磨运动员的动作,依据运动员的成长阶段调整训练方案,真正做到用心对待每一位运动员。金卫国对弟子的关心不仅体现在训练中,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面对这群从小就离开父母的“小家伙”,金卫国格外照顾,训练累了给他们炖汤喝、天气转凉为他们添置衣物、感冒发烧会守在他们身边,还会监督他们写训练日记、带他们补习文化课……金卫国的耐心倾注都被运动员记在心里,鞍马奥运冠军肖钦甚至在采访中称呼金卫国为推着他向前走的“家长”。

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关心,让金卫国对体操选材独具经验。除在训练中判断运动员的基本功是否扎实、身体素质强弱外,金卫国还能评估出他们在不同项目中的潜能。“一些小孩腿部力量好,比较适合练跳马;还有些孩子上肢力量好,可以重点发展鞍马或吊环。”这些经验为金卫国培养出各类赛事冠军提供了帮助。2012 年,在“八一队”崭露头角的刘洋来到国家队集训,金卫国发现他在吊环方面的潜能,于是从训练计划到任务安排都为刘洋量身打造。2016 年,志在必得的刘洋兵败里约奥运会吊环决赛,只拿到第4 名,一向成绩突出的他陷入低谷。随后数年,金卫国并没有放弃,而是强化刘洋的训练。金卫国不断地找刘洋聊天,不厌其烦地和刘洋沟通训练状态,教刘洋用理性的方式找准自己的问题。功不唐捐,这些努力最终在4 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上给这对相伴10 年的师徒最好的答案。

刘洋的训练与成长照映出金卫国对不同阶段运动员训练的差异。当前,尽管国家队已不再面向低龄运动员进行“初级选材”,而是直接从各省队输送的苗子中选材,但体操馆内还能经常看到金卫国为不同年龄段运动员提供指导。前不久,他因保护一位正在练习吊环的15 岁年轻队员而摔倒,导致肋骨骨折,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他毅然缠上腰封重回训练场。对金卫国而言,无论是奥运冠军还是初入赛场的年轻队员,都是他放心不下的弟子。

3 言传身教,权衡训练方针

金卫国不仅了解运动员,而且耐心打磨人才,在训练方法上有自己独到的感悟。对他而言,体操单项具备共性,因此很多时候的训练,尤其是打基础的训练都是一致的,运动员从全能练起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基础与更宽阔的成长空间。国家队体操训练馆内的横幅上写着“素质能力第一、基本技能第一、训练方法第一、技术创新第一、难度发展第一、编排创新第一”,这些都建立在重复与苦练之上,扎实的基本功才是根本。金卫国告诉记者,或许每个运动员都有擅长的项目和动作,但真正练好这些动作没有捷径,想要表现优异唯有“严格要求,勤学苦练”。

技术动作千锤百炼

如果说基本功反映的是训练的共性问题,那么,运动员学习不同项目和动作则是个性化的过程。对此,因材施教事半功倍。在金卫国看来,让运动员进行有目的、有方法、有取舍的学习是教练员的价值所在。“每个体操动作都有技术要领,练习者要找到该动作最关键的技术环节通常需要教练员的指导。”习得一个复杂动作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共同雕琢的过程,教练员只有领悟动作精髓才能进行讲解,之后运动员根据讲解进行拆解练习,最后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练习表现予以反馈,让运动员意识到哪一方面尚有不足。金卫国认为,“查漏补缺”的最后一步是对教练员的最大考验:运动员的动作达不到最高标准,有时是因为“能力欠缺”,身体素质尚不足以支撑其完成该难度的技术动作;有时则是“脑力不足”,运动员不能理解该技术动作,或者无法指挥肌肉完成技术动作……因此,弄清楚运动员的动作问题到底出在何处,需要教练员对动作要领了如指掌,对运动员足够了解,对训练表现仔细观察,并与运动员及时沟通。唯此,教练员才能真正“查漏补缺”,帮助运动员实现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训练过程中,金卫国会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安排训练计划,动态地调整训练目标。在他看来,适当的训练方法十分重要,若在错误的训练道路上苦练,效果会适得其反,甚至造成运动损伤。“练习一个动作的最佳方式是找一个该动作做得最好的人,与其动作进行对比,然后找出差距并加以改进。”在共性培养和个性训练间的反复权衡是金卫国久经赛场的积淀。

4 幕后统筹,防范备赛失衡

比赛检验训练,也是对教练员的考试,如何备赛决定运动员能否把平时训练的收获最大化呈现,这对教练员的统筹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就单个运动员来说,教练员需要与参赛运动员协作,编排动作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合理编排找到D 分(难度分)与E 分(完成分)的最优解。对整个团队而言,教练员不仅要积极组织运动员在各类选拔赛中获得积分与资格,还要根据赛制变化调整运动项目、合理安排参赛阵容,争取让整个团队拿到最好成绩。例如,刘洋东京奥运周期专注于吊环,某种程度上是东京奥运会“4+2”赛制的产物,而即将回调的“5-4-3”赛制要求他练习更多项目。因此,针对变化的规则与外部形势,教练员需做到幕后统筹、周全备赛,帮助运动员做好训练安排迎接比赛的到来。

东京奥运赛场瞬间

细抠队员技术细节

难度向来是中国体操队的朴素追求,拔高动作难度、进行动作创新一直是我国教练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李小鹏跳”到“严明勇支撑”,中国体操队拥有很好的创新基础,虽然达到一定高度后难度再向上提升十分不易,但面对对手的不断模仿、追击、超越,拥有较高实力的运动员仍会向更高的难度发起冲击。“以其他人完成不了的最高标准制订技术要求,和运动员一起编排创新动作,这一过程不是一天二天的构思,而是夜以继日的尝试和完善。”

体操成绩取决于D 分(难度分)与E 分(完成分)构成的总分,有时难度略微上升反而导致整体表现下降进而影响最终成绩,因此,在保难度“量”的同时保证完成的“质”,成为金卫国面对的主要问题。金卫国认为,合理编排是一个因人而异的过程,不同运动员的“质”“量”比可能不同,不能盲目追求最大难度。如果某个动作不适合该运动员,那么他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最高标准,但如果动作契合,反而可能实现意外的突破。此外,运动员的最佳动作表现也是一个长期打磨的过程,金卫国坚信练习感觉,即使技术动作已经练到一半,但感觉仍然不够契合,就应迅速转换,避免浪费时间。最后,教练员编排动作的最终效果还体现在难度动作间巧妙的“衔接”,正如国家体操训练馆里的标语“既巧又难”那样,既是稳和新的平衡,也是力与美的结合。

备赛是一项保障工作,如何避免高强度的训练给运动员带来伤病是另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体育科技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动伤病。以前,运动员在吊环、单杠等高器械项目练习中常会由于动作不熟练而导致摔倒等情况,现在,防护装备不断进步,意外伤害已不再是困扰体操运动员训练的难题。取而代之的是,长时间、超规格的重复训练成为伤病的主要原因。对此,金卫国深入研究训练后的放松活动,提出体操训练后针对上下肢不同部位的牵拉放松方法。正是在金卫国这样的教练员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专业的体操训练保障才不断涌现。

5 不负热爱,通向赢的未来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对于体操项目的热爱都是最重要的。”很多时候,金卫国从训练馆下班走在路上仍然想着训练的事情,哪一个动作还没有训练到位,哪位运动员应该调整训练安排,等等。回望来路,金卫国如此这般对体操全神贯注:热爱让他走上体操之路,热爱让他选择成为一名教练员带领爱徒拿下奥运冠军,热爱让他对每位运动员和每个体操动作都尽心尽力,热爱更让他将中国体操队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面对未来,热爱还将驱使金卫国带领弟子继续前行,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与伤痛迎接最终的胜利。巴黎奥运会中国体操队想要复制东京奥运会的辉煌面临不少挑战,如“5-4-3”赛制导致项目安排与动作编排改变、国外对手的进步等,都要求中国体操队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做好更细致的备战。“以赢的目标备战巴黎奥运会”,中国体操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始终怀揣着一股拼劲,以奥运会为周期向着心中的冠军梦想一次次发起冲锋,在动作难度与完成质量之间保持最佳平衡,穷尽所能铸就金灿灿的奖牌。

猜你喜欢
体操队吊环刘洋
体操队留影
第50届体操世锦赛中国男子体操队成绩分析
A class of two-dimensional rational maps with self-excited and hidden attractors
又见刘洋
刘洋作品
翻身吊装设计中的吊环载荷分析
刘洋 藏石欣赏
水上吊环
20钢吊环螺钉断裂分析
船用吊环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