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8-23 08:56吕开鑫李家发杨谷雅张晓玲
耕作与栽培 2023年2期
关键词:铜仁市龙头企业菌种

吕开鑫, 李家发, 杨谷雅, 张晓玲

(铜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招商服务中心, 贵州 铜仁 554300)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因其“短平快”优势,成为脱贫攻坚重点发展产业,全国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公布,2020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为4 061.43万t,总产值达3 465.65亿元,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继粮食、蔬菜、水果和糖料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贵州省2020年食用菌产量138.58万t,成功挤进全国前十位。铜仁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抢抓发展机遇,采取市领导领衔产业发展、专班运作工作机制,按照“强龙头、促加工,强品牌、提效益,扩规模、带农户”发展思路,多措并举强势推进,从2016年的0.5亿棒、产量2万t、产值1.8亿元到2022年10亿棒、产量50万t、产值50亿元,实现了井喷式发展,成功挤进了全省第一梯队。

1 基本情况

产业布局日趋合理。通过规划引领、系统思考、科学布局,铜仁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了打造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目标,规划布局了“一圈两带”,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铜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发展架构基本建成。

市场主体日益壮大。成功将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培育成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贵州省贵福菌业有限公司入选2022年度贵州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名单;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贵州省贵福菌业有限公司、万山区荣忠菌业有限公司等成功申报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家食用菌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被评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优秀经营主体,12家食用菌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据行业统计,铜仁市有各类食用菌经营主体315家,食用菌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打通小农户和大市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力量,也成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单品优势日益突出。依托资源优势,铜仁食用菌产业发展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差异化竞争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单品,主要以黑木耳、香菇、鹿茸菇、羊肚菌、双孢蘑菇、竹荪等为主优势单品占全市食用菌总产量的80%以上,黑木耳产量约占全省40%;鹿茸菇产量约占全省的90%以上,甚至在全国都有影响力,初步建成了全国最大单个鹿茸菇工厂化生产基地;羊肚菌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通过大棚种植、“油菜+菌”等种植模式,2022年全市羊肚菌种植面积达489.2 hm2,较去年面积增长64%,产量同比增长84%。逐步形成了“龙头引领、单品突破”的发展模式。目前,单品突破已经成为我市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路径。

项目基金争取成效显著。近年来铜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坚持项目为王,重点谋划实施一批食用菌产业项目:如玉屏贵福菌业二期日产25万棒鹿茸菇智能工厂化升级改造项目基本建成投产,预计达产后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将成为全国最大单个鹿茸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印江同发菌业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厂房建设、设备安装等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试生产阶段;梵天菌业与万山区合作建成投产高标准黑木耳生态智慧农场3个。争取现代农业产业巩固提升项目、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食用菌)项目等达2 100万元,完成食用菌产业招商到位资金6.59亿元。通过项目基金争取和实施,有力推动了铜仁市食用菌产业高速发展。

集群发展初见雏形。铜仁食用菌产业按照集群发展的目标,将区域内与食用菌产业相关联的市场主体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体系,包括菌种、菌材、基地、加工、仓储、物流、品牌、销售等环节,在这个集群内相互分工协作,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生产,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整个产业竞争力。每个区县立足自身的优势资源,瞄准产业集群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重点发力,做到分工协作,共同把铜仁打造成百亿级食用菌产业集群。截至目前,铜仁市有三个区县(印江、玉屏、碧江)获得了国家食用菌产业集群项目支持,累计获得3 400万元产业集群项目资金支持,铜仁市食用菌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初见雏形。

2 存在问题

菌种保障能力不足。菌种是食用菌产业的“芯片”,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就受制于人。通过调查了解,除个别食用菌龙头企业有菌种繁育能力外,多数食用菌企业存在菌种研发能力不足,没有自己菌种育繁中心,所需菌种多从外地购入,导致菌种质量不稳定,品质得不到保障,无形之中增加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

菌材保供能力不足。铜仁市尽管有丰富林业资源,但是林业资源分布地区基础条件较差,菌材资源零星分散,不适宜规模化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商业化菌业供需体系,菌材资源开发受限。目前,铜仁食用菌企业大部分的菌材物资需要从湖南、广西、云南等地调运,无形中增加生产成本。以玉屏县食用菌企业为例,每年需要购买菌材在2 000万元左右,为不影响正常生产,需要事先储备半年的菌材资源,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无形之中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全市食用菌产业仍以初加工为主,全市食用菌产业初加工产品约占70%,主要以烘干、简单包装设备为主,精深加工企业相对较少,食用菌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大部分食用菌企业都是鲜菇销售、统货销售,没有分级、包装,产品利润空间十分有限。

专业技术人才不足。食用菌产业高层次专业人才不足,实操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菇农严重不足,在食用菌人才培养方式和力度上滞后,从设计到菌种研发、工厂化管理等关键环节创新能力不足。市、县、乡三级专门从事食用菌产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技术服务指导不到位,也成为影响食用菌产业发展推广又一重要因素。

3 对策建议

抓龙头、强主体。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把抓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转移到服务企业上来,以问题为导向,帮助企业排优解难。继续加大支持企业申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和项目资金等,帮助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着力打造一批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食用菌龙头企业。二是招商引资优强企业。聚焦全国食用菌优强企业,围绕食用菌全产业链,在种植、加工、功能保健食品、调味品、特色饮品等方面精心谋划食用菌产业项目,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食用菌龙头企业来铜投资兴业。三是培育中小市场主体。加大对食用菌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组建一批运行高效、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让更多的群主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共同分享食用菌产业发展红利。

抓加工、增效益。一是打造环梵净山加工基地。以印江县为核心,以梵天菌业、同发菌业为龙头,打造黑木耳和双孢菇加工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二是打造东部食用菌精深加工高地。以玉屏为核心,以贵福菌业为龙头,打造鹿茸菇精深加工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着力把铜仁打造成为全省甚至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食用菌精深加工基地。三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利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菇农”产业发展模式,龙头企业负责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社、菇农负责种植,把龙头企业、合作社、菇农紧密相连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确保菇农获得稳定收益。

抓品牌、拓市场。一是做响品牌。支持拥有绿色或有机产品的优秀企业产品主动融入“黔菌”省级公用品牌体系,依托省级食用菌公共品牌“黔菌”的影响力,发展壮大企业品牌。完善市级区域公共品牌“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管理办法,形成“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基础架构,扩大公共品牌使用范围。加大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平台及新兴媒体宣传力度,组织专家深度挖掘、收集、整理铜仁食用菌文化,大力弘扬“一荤一素一菌”健康饮食文化,丰富“梵净山珍”品牌内涵,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二是拓展市场。瞄准本地市场,持续推动食用菌进超市、机关、学校等“七进”活动,扩大本地市场占有率;持续聚焦上海、北京、苏州、粤港澳等主要目标市场以及湖南、重庆、四川周边市场,积极与东部协作城市加强对接,支持企业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支持龙头企业依托各大电商平台培育线上旗舰店、专卖店,深化与盒马鲜生、抖音、拼多多等合作,打造食用菌网红产品,推动铜货出山,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商品化率。三是提升质量。强化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支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食用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源头确保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支持企业申报贵州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商标注册和专利注册、省长质量奖、绿色、有机认证,提升质量意识,支持企业进一步优化食用菌产品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和溢价能力。

抓基地、提标准。一是打造黑木耳标准化基地。以西部产业印江县带为核心,采取“梵天菌业+合作社+智慧农场”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快速推进黑木耳标准化基地高质量发展。二是是打造鹿茸菇工厂化高标准基地,以玉屏县为核心,以贵福菌业为龙头,加快建设全省乃至于全国最大的高标准鹿茸菇工厂化基地。三是打造双孢菇标准化基地。以同发菌业为龙头,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菇农”发展模式,通过“三零三保”(即零成本起步、零风险种植、零距离就业、保产量、保收购、保效益)利益联结方式,由同发菌业带动各村组建专业合作社,形成专业合作社与农户联业、联产、联动的利益共同体。

抓菌种、保菌材。一是抓菌种研发。充分发挥“李玉院士工作站”、铜仁职院以及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食用菌人才资源,围绕梵净山野生食药用菌丰富资源,调查摸清梵净山食用菌主要种类、分布等情况,开展食药用菌品种保育、驯化、开发、利用,逐步建立中国梵净山食用菌菌种资源菌种资源库,梵净山食药用菌物标本馆、梵净山食用菌菌种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最终建成“一库一馆一中心”奠定基础,支撑食用菌产业发展长期健康发展。二是抓菌材保障。依托我市森林资源优势,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菌材本地化供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建立本地食用菌菌材交易市场体系,为食用菌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菌材保障。三是抓校企合作。重点推进铜仁职院和市内食用菌龙头企业共建菌种研究中心和梵净山菌种资源库,从源头破解菌种难题,把有价值菌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抓林下、扩增量。一是扩大林菌增长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林菌产业,主要以林下灵芝、红托竹荪、羊肚菌、茯苓等珍稀品种为主,积极发展“稻耳”“菜菌”“果菌”等立体、多元、高效生产模式,扩大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二是探索林菌发展新模式。依托龙头企业贵福菌业有大量工厂化鹿茸菇出菇菌棒资源,积极探索鹿茸菇二次出菇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将林下鹿茸菇二次出菇发展成为促进农户增收主要收入来源。三是推动林下种植与工厂化生产协同发展。积极引进经营主体,加大项目和资金支持,实施红托竹荪、羊肚菌、赤松茸等珍稀菌工厂化生产及林下规模化种植项目,让工厂化出菇有效弥补林下种植的季节性短板,实现周年化出菇,常年满足市场需求。

抓保障、强支撑。一是抓组织保障。继续发展完善市领导领衔产业发展专班运作工作机制,市级食用菌产业专班负责统筹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责抓好落实。市、县区食用菌产业专班要加强日常调度和督促指导,定期研判产业发展的工作情况,高度重视产业发展风险防控,准确把握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确保产业发展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强化担当作为,建立快速、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二是抓资金保障。加强财政投入力度,市级财政要积极统筹整合东西部扶贫协作等资金,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各区县每年至少统筹各类资金2 000万元以上用于食用菌产业发展。抢抓机遇,加大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力度,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积极争取产业发展基金,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三是抓人才保障。加强人才队伍的储备和培养,大力实施“十百千万”食用菌人才培养工程,强化与省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多渠道引进专业人才,多方式培育本土食用菌人才,强化食用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食用菌人才综合能力,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铜仁市龙头企业菌种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贵州铜仁市逸群小学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第三小学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