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思考

2023-08-23 13:01杜凯华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文化自信创新

摘要:文化自信是“知行合一”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与时代紧密相连,同时更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自信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更是增强青年大学生文化自觉和创造活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创新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更对于思政课如何入脑入心入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文化自信;思政课教学;创新

一、文化自信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主阵地之一,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思想政治理论过硬和技术过硬的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和社会各种思想理念的相互交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干扰。因此,在教学中提升文化自信与融入思政课程,既是提升思政课文化感染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的必然之路。

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增强课程育人作用的重要途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通过文化自信的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认知与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道德与法治课为例,该门课程围绕理想、信念、精神、价值观以及家庭美德等方面进行教学,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讲解中国精神、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中国传统道德等知识的时候,可以从爱国主义思想文化渊源入手,以传统爱国文化思想、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入为切入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和认同,培养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从而取得润物无声的课堂效果,达到思政课育人的目的。

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增强青年大学生文化创新能力的价值要求。在文化领域,受不同社会思潮和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与冲击,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政治理想冷漠,政治和文化认同感降低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信仰危机等问题。在思想和精神上懈怠,过度追求物质,一味强调物质,忽视了精神层面的发展,导致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正确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出现了文化信仰缺失和迷茫等一系列问题。高校思政课承载着维护主流文化、批判易质文化、传承优秀文化、整合多元文化、创造先进文化等文化功能和文化价值[1],因此,将文化自信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文化认知和政治认同,增强自身文化鉴别的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与自信心,使之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和创造者,为思政课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二、文化自信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缺失的表现

(一) 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深度不足

从课堂理论教学层面来看,思政课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受自身专业基础的影响,缺乏教学自信,不能进行深入的知识拓展和延伸,存在围绕以书讲书、以知识点讲知识点的单一形式。具体表现在对于教材知识点的讲解过于片面化,教材内容方面挖掘過浅。如,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在涉及到法律教学部分的时候,由于部分思政课教师并非专业的法律人才,只是具备一般的法律水平和素养,因此,在教学深度上存在不足。在涉及到具体法律内容讲解的时候,只是采取知识点和法治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没有结合国内外,特别是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的文化渊源,缺乏文化的广度和深入。

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看,思政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融合度、文化底蕴的挖掘深度有待提高。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学两者并非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专业可以寻找不同的文化底蕴和渊源,实现与思政课的完美结合。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来看,两者之间融合度较低,内容方面联系不紧密。

如,大部分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虽然都能在教学中抓住相关的文化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但没有真正从专业课和思政课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专业和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因此使得教学内容得不到真正的扩展,教学效果一般。

(二) 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形式单一老旧

校内课程实践形式过于单一老旧。以新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例,涉及到关于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专题的相关内容,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学生搜集资料、上台演讲的形式进行,尽管可以激发部分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但是整体效果并不好,学生兴趣度不高,参与积极性较低,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校外课程实践活动缺乏新意。就目前来说,校外课程实践活动主要以学生到敬老院、特殊儿童学校等地方进行献爱心活动为主。通过与学生交流,部分学生反映此类活动从中学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一直在进行,虽然教育效果明显,但缺乏新意,部分学生对此项活动缺乏兴趣,达不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效果,也使得思政课与文化自信融入方面缺乏真正的融合。

(三) 学生自身文化自信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受到不良网络、非主流不良文化等的影响,部分学生自身文化意识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知的缺失,不能很好地辨别一些不良文化。如,受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极少部分学生盲目追求西方文化,热衷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过分强调个人主义,忽视集体主义,只强调索取而不谈付出,缺乏诚信,对于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诚信友善缺乏理解和认同,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

家庭文化教育的缺失也是影响学生自身文化意识的重要方面。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良好家风是影响学生文化素养和意识的重要因素。部分学生的家长由于自身文化基础薄弱,甚至文化素养的缺失,在家庭中缺乏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导致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同感,导致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

三、文化自信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探索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应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自身成长等方面融入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2]。

(一) 提高思政教师业务水平,挖掘课程内容深度和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思政教师业务能力与水平。思政教师不仅是政治理论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想的领路人,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因此,教师本人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政教师在了解本门专业的同时,更应该涉及到各个学科、各类知识。如,思政教师应加强关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學习,在教学过程中扩展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把文化自信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之中。

不断挖掘课程内容深度和创新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应该多与专业课教师加强沟通,深挖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课程联系。在思政课的教学中,通过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专业文化的介绍,深挖其中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精神。如,针对食品专业的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对学生食品传统文化和食品安全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和价值取向,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政治意识。

(二) 强化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丰富形式

加强校内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不能仅限于传统课堂组织演讲、辩论的形式,应该不断创新其他形式。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关于弘扬中国精神的章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精神,老师们组织学生们开展了弘扬中国精神情景剧大赛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报名和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进行展示,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国精神和文化魅力,在教学中有效融入文化自信教育。

丰富校外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红色革命纪念馆以及走访社会先进典型人物,倾听红色故事,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政治觉悟,使得文化自信和思政课教育能够更好的融合。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思政部组织学生到开封兰考参观焦裕禄纪念馆以及张庄治沙体验区,加深了学生对焦裕禄精神的理解与感悟。

(三) 关注学生成长,增强学生自身文化自信

积极正确利用网络媒介,借助信息化手段,增强学生自身文化自信,强化与思政课的融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针对不良网络文化以及非主流不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媒介,正确引导学生。如,利用学习强国App,让学生每日阅读和学习,记录学习笔记,定期进行研讨,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政治与文化理论。关注相关政治历史文化网站,观看如《典籍里的中国》等纪录片,不断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涵养。利用VR虚拟仿真技术,对历史红色文化情节进行再演绎,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更直观的认识,促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从家庭教育入手,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父母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学生与父母之间多多交流和沟通。

利用假期时间,到相关传统和红色旅游文化景点进行参观,用心感受文化带来的魅力。以河南红色景点为例,可以就近到河南省博物院、安阳红旗渠、信阳大别山等传统和红色景点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整个家庭成员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肖香龙.文化自信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06):130-136.

[2]张静.文化自信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培育路径探析[J].国际公关,2020(02):71-72.

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省社科联课题“黄河文化‘根与‘魂的河南体现研究”,项目编号:SKL-2022-1827。

作者简介:杜凯华(1984-),男,河南中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李赫蛮)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文化自信创新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