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渗透劳动教育的通用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2023-08-23 00:57黄少芝
高考·中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劳动教育教学实践

黄少芝

摘 要:时代变迁,当前的劳动教育较十年、二十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飞速发展,劳动教育要有新的形态。笔者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针对县域高中通用技术课的开设情况,结合高中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进行劳动教育形式创新研究。尝试以变废为宝为主题,将校园回收的废弃物进行创意设计,展开通用技术教学实践,希望能给从事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同人,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核心素养;劳动教育;教学实践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出台,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五育指的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当前整个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因此必须加强。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在落实劳动教育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为此,将劳动教育纳入通用技术教学具有研究价值。

一、研究的契机——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两大学科理念相通

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实践,培养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初步掌握现代生产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脑体结合,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手段。新版课标明确要求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须认真落实课改精神,转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升高中学生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能力、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等)。由此可见,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通用技术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在教学理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共通之处。

二、研究背景:当前县域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的开展现状

(一)周课时数少,教学任务重

每周仅安排一学时课程,一学年不仅要完成《技术与设计一》和《技术与设计二》两本教材的教学,还要指导学生参加全省统一的通用技术学业合格性考试,教学压力大。

(二)课程资源匮乏,无论师资还是硬件配备都亟待提升

软件方面,通用技术学科教师和劳动教育学科教师大都是其他专业转岗过来,且不少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素养和理论水平有待提升;硬件条件受当地经济条件影响,通用技术课的实践室配备跟课标要求存在不小的差距,劳动实践基地尚待开发。

(三)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普遍不重视

现有的高考评价体系,很大程度影响了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对高中学生的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态度,低关注度和不重视的现象极其普遍。

(四)高中学生课余时间少

高中生日常学习的科目多,课业重,学习压力大,课余时间几乎被九大考试科目占满。

鉴于以上诸多因素,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授课很容易回到“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在严重缺乏生产劳动体验和技术探索的环境下学习,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很难落地[1]。

三、开展通用技术教学实践研究,开辟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穷则思变。笔者从事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教学工作之余,一直在思考: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如何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近年来,笔者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逐步将劳动教育纳入通用技术教学实践。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省级课题“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劳动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在如何将劳动教育渗透通用技术教学实践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设计实践项目筛选

新课标提出,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图样绘制、创新设计和物化能力。通用技术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提升技术素养,而学生技术素养要依靠实践活动获得提升。为了达到淬炼学生的劳动意志品质目的的同时,又能让学生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教师需对学生的实践项目进行严格、仔细筛选。具体筛选原则如下:

1.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

二十世纪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认为,人是有主动性的,自由的和有创造性的,教育任务是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和发展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并且罗杰斯还提出:教育活动应以受教育者为中心;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具有潜能并能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发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前必须明确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高中生正处在特殊的转型期:年龄上,高中生处于少年到成年过渡时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认知上,他们想象力、批判精神、逻辑思维能力及知识储备都达到了一定水平。所以,选择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创新设计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劳动意志品质大有裨益。

2.结合通用技术学科教材

通用技术教学目前使用的教材,必修部分包含《技术与设计一》《技术与设计二》两本书。教材《技术与设计二》包括结构、流程、系统、控制四大章节,不仅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它的每个章节都有相应主题的设计任务。如此一来,授课教师就可以教材为依托,以课标为指导,有的放矢地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比如:结合《结构与设计》单元的《简单结构设计》一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设计纸质桥梁模型。学生通过分析设计要求、选择制作材料、查阅资料、画设计草图、动手搭建桥梁模型、设计技术试验测试桥梁模型性能、优化桥梁模型、展示最终桥梁模型等一系列环节,完成纸质桥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在沉浸式设计体验中,有效提升学生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图样绘制和物化能力等核心素养。

3.基于真实情境

无情境不教学,就是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素养。核心素养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时才表现出来,这意味着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迁移到真实情境中。如:在《简单结构的设计》一节,学生发现人们在长时间使用手机时容易造成手部酸痛、肩颈疲勞问题,引发思考,进而引入“角度可调式手机支架的设计”。角度可调的手机支架不仅能解放双手,缓解肩颈疲劳,还能维护身体健康。那什么样的支撑结构的手机支架能达到这样的需求呢?身边适合制作这样手机支架的材料有哪些?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运用所学的技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2]。

4.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的实践项目尽可能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挖掘和选取,熟悉的实践项目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践活动同时给予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保有持续探究技术的热情,达成深度学习。

5.多样性

在实践活动时,教师应提供多个实践主题,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章节内容及各自的兴趣,进行灵活、自由的选取。多样性的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运用纸板进行书立、多功能文具收纳盒创意制作;用闲置的牛仔衣物进行创意设计,制作笔袋、手提挎包、帽子等;用旧答题卡、草稿纸等卷成纸棍设计桥梁模型;用饮料瓶进行水火箭、创意笔筒等的创新设计。

6.可操作性

通用技术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强调通识性、基础性的学科。一味追求“高大上”的实践项目,如让高中学生做科技创新发明,容易偏离通用技术教学初衷,反而会导致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积极性逐渐消退。

综合以上原则,筛选出实践项目——“校园回收垃圾为原材料的创新设计”。

(二)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变校园回收垃圾为创新设计的制作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择好设计实践项目,接下来面临的首要难题是:设计制作的材料从哪里来?笔者所在学校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县级高中,办学经费不充裕,学生实践活动经费更加有限。加上学校班级多,班生多,每年的学生实践活动经费缺口非常大。要解决实践活动经费短缺问题,唯有从身边去寻找可利用的资源。恰逢学校正在开展省级课题“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劳动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的研究,学校环保协会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垃圾的回收。校园回收的垃圾种类非常丰富,有废纸、纸板、饮料瓶、易拉罐、旧衣物……这些常人眼中的废弃物,换个视角,从技术设计角度去审视它们,其易获得、易加工、可塑性强、零成本、学生熟悉等特点立马凸显出来[3]。这些特质使其成为创新设计的理想原料。变废为宝的创新设计实践,是劳动创新形式的有益补充。校园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在还校园于洁净的同时,不仅能有效节省学校办学经费的开支,而且能达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物质的优良品质,增强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等多元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三)以“设计的一般过程”为主线,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完整的设计

“设计的一般过程”是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计一》的核心内容,也是贯穿必修一整本教材的主线。“校园回收垃圾为原材料的创新设计”项目参照“设计一般过程”,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发现与明确问题

旧物改造创新设计这一项目是个很大的、相对模糊的主题,在指导学生开展具体实践活动时,首先必须予以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在设计之初的“发现与明确问题”阶段,笔者发现,校园回收的垃圾中,纸质材料和饮料瓶占比最大,其中纸质材料又主要分成废纸(草稿纸和试卷答题卡)和纸板。学生在探讨材料选用问题时,通过仔细分析,发现纸质材料和饮料瓶具有易获得、好加工、可塑性强、来源丰富等特点。校园的垃圾回收不仅带给学生劳动体验,还给实践活动提供了零成本的创新设计材料。比如:结合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计二》第一章《结构与设计》中的《简单结构与设计》一节内容,以废旧答题卡为制作材料,确定设计主题:桥梁模型的设计;以纸板为原材料,进行书立、多功能文具收纳盒、便携式小板凳的创新设计。又如:结合《技术与设计二》中的《流程与设计》《控制与设计》两个章节的设计活动,以碳酸饮料瓶为主材料,进行水火箭的创新设计。各班级可根据各自收集的材料和学生兴趣,灵活选取以上任意一个实践项目进行创新设计。学生明确设计主题后,结合教师公布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探讨明确设计要求。

2.制订设计方案

制订设计方案的关键在于构思,而构思的关键又在于能否科学设计分析并恰当运用构思方法。一个完整的构思过程不仅是分析、构思、权衡、比较、优化等思维活动交互辉映的过程,也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图形表达等能力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比如:便携式小板凳制作的这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保持中立的态度与各组学生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运用硬纸板为原料,画出便携式小板凳的设计草图,并给出详细的设计实施方案。

3.制作模型和原型

在制作模型和原型环节,学生依照各小组制订的设计方案,展开设计实施工作。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运用所学的技术理论知识为指导,选择正确的劳动工具和运用合适的工艺,将设计进行实体化。在创新设计的制作模型和原型环节,学生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之前绘制的设计草图,使用剪刀、美工刀、螺丝刀、老虎钳等劳动工具,运用裁剪、粘贴、组装等工艺,让作品逐步成型。学生在制作模型和原型过程中,出力流汗,感受技术魅力和工艺美,体会劳动的艰辛。提高学生物化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4.优化设计方案

在优化设计方案环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结构合理、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自行设计技术试验对设计作品便携式小板凳模型进行性能测试;分析设计作品的长处和不足,对已有设计展开评估和讨论,进而提升性能、改进作品。在“优化设计方案”环节,为了达到设计要求,学生经常需要反复、多次通过技术试验来测试其强度和稳定性,进而不断调整作品的结构和外观。这个过程特别磨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看到自己的作品逐渐完善,会直观感受到坚持不懈的结果,并获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由此逐步提高学生技术意识和工程思维,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编写产品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不仅是用户选择、使用产品的参考依据,而且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产品的特性,从而帮助用户安全、正确地使用产品。因此便携式小板凳成品设计完成后,小组成员还要协作完成说明书的撰写。编写便携式小板凳说明书时,各组成员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体现本组设计方案的特点,详细说明便携式小板凳的组装方法、使用方法和日常保养维护的注意事项[4]。

6.作品的展示和交流

作品展示和交流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每个活动项目实施到这个设计阶段,笔者都会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做作品展示汇报。分享要求:各组学生推举1—2名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就本小组设计制作的作品围绕制作的创意、设计团队、制作心得、设计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5分钟的展示和介绍。为了提高汇报效果,学生代表在介绍之前需将其设计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有信息技术基础的同学还可借助PPT幻灯片展示。每到展示汇报的时刻,学生面对自己精心设计的作品,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作品汇报课,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和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分享设计经验和心得的同时,自身的表达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以“以校园回收垃圾为原材料的创新设计”项目为抓手,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完整地体验设计全过程,实现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和劳动教育的“学”“思”“做”融合。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有效进行劳动教育渗透,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师指导通用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2]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3]王鈺.面向通用技术课程的作品制作教学设计与实践[J].科技风,2022(22):118-120.

[4]谢经贤.基于技术素养导向的通用技术项目教学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1):33-34.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规划办课题“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劳动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成果之一,立项批准号:FJJKZX21-173。

猜你喜欢
高中通用技术劳动教育教学实践
高中通用技术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
高中通用技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探讨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高中通用技术“结构与力学”的实践思考
实施探究性学习提高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有效性教学研究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