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2023-08-24 17:46谢素纯
高考·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实践应用高中地理信息技术

谢素纯

摘 要:在基于信息技术的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推进高中地理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地理课堂、组织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得到充分的调动和维持,让学生在由浅入深的探究中逐渐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高中地理为例,对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地理;实践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对社会的生产和民众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让地理的教学方式和表达方式更加形象且生动。这一改变不仅契合了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习惯,而且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客观需求,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知识体系得到全面提升。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效率较低

在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影响下,大多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训练,而是仅仅根据高考地理的得分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和设计,在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时候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对学生的地理素养和逻辑思维进行培养,使得地理教学浮于表面。同时,部分学生在高强度的学科学习压力下,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语文、数学和英语这类主要学科上,没有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不够认真、在进行地理探究活动的时候容易走神,使得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二)教学氛围枯燥,学生兴致不高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加以完善,让学生在全面掌握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之后能够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做出解释和判断[1]。然而大部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没有意识到地理思维的灵活性,往往按照传统“先讲后练”的教学方式开展,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往往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讲解,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和主观能动性,甚至会让学生在刻板枯燥的教学氛围中失去学习地理知识和观察地理现象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教学模式单一,制约学生发展

新时期教学课程的改革和教学理念的革新,使得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受一对多授课制的影响,部分教师过度依賴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忽视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科学习压力,以统一的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地理素养完善,同时也让学生没有完备的理论基础和活跃的地理思维来指导后续的实践探究。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一)有利于让地理教学更生动形象

视听并行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获得显著提升。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让视听教学的模式得以有效开展,将地理知识的概念和内涵以更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到地理课堂上,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深度发展[2]。教师通过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同时能够观察到地理和生活的本质关联,并在相关图片和视频的观看和观察中,感知地理概念背后的人文历史,从而让学生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充分培养,让学生在参与地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对抽象理念的理解和认知。

(二)有利于让地理教学更便捷高效

高中地理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丰富且多元的,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教学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教师采取怎样的引导方式,都需要尊重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高中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进行地理教学设计。对此,教师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够适当简化教学之前的准备环节,让地理教学的设计得以优化。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的时候,通过多媒体信息化技术手段,能够为学生及时补充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前沿信息、人文知识等,让学生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让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以此促成高效高质地理教学课堂的构建。

(三)有利于助力学生后续深度学习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不仅是对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完善,而且是对学生思维逻辑的训练,更是对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将信息手段与地理教学相融合,能够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在团队的氛围中进行学科思维的碰撞,从而更好地对个人观念进行表达,对个人能力进行完善[3]。同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对地理知识进行展示,能够让学生在直观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能够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后续的深度学习奠定牢固的思想和能力基础。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重视课前预习,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相较于中小学而言更为丰富,内容也更有深度。同时,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还需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进行锻炼,以此促成学生地理素养的完善[4]。对此,教师需要客观看待课前预习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价值,通过组织学生提前做好知识的预习,以便能够构建高效的地理教学课堂。比如:在学习《大气的运动》章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GPS定位系统来对气压带和风带进行观察,并鼓励学生在预习环节搜集整理与本课程有关的信息和资料。这种课前预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正式进入课程之前首先对课程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能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记录,以此确保学生课堂听讲过程中的专注度。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组织学生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为主题展开辩论,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正方以有利影响为持论,反方以不利影响为持论。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举出实例加以说明。通过前期的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重点,从而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二)借助影视资源,调动学生兴趣

影视资源作为一种集视听享受为一体的有效教学方式,既是对单元知识点的形象展示,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影过程中更加自主自觉地加入到地理知识的学习行列中来,为教师开展后续教学助力。除此之外,影视资源凭借自身的直观性,还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正式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以此实现注意力的高度集中[5]。比如:在学习《地质灾害》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首先给学生播放《2012》的精彩集锦,让学生在观看世界末日来临之际的地质灾害效果的时候,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地质灾害爆发对人类社会的毁灭性打击。在完成精彩集锦的观看之后,教师可以就影片内容对学生的观后感进行提问,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营造出活跃的地理课堂氛围。在这之后,教师可以顺势对课程内容进行导入,以此让学生能够在对地质灾害产生学习兴趣的时候,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地理和生活之间的本质关联,从而构建起高质高效的地理教学课堂。

(三)利用微课技术,开展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当前阶段学科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满足了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客观需要,而且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之上获得能力和素养的协同发展。教师通过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地理基础、课堂状态等,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地理探究小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工的过程中保持地理思维的活跃性,同时让学生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现个人的价值,获得地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比如:在学习“河流地貌的发育”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借助遥感技术将我国大型地表河流的地貌进行整理,并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视频,对遥感技术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地表河流地貌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让学生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例如PS图片处理、PR视频剪辑等,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进行还原,并借助互联网平台搜集提炼原资料中的河谷和冲积平原的数据,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小组完成对河谷地貌发育的论述。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动态图像,活化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完成知识的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电子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单元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自由开放的地理课堂,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氛围的感染下更加自主自觉参与地理活动的探究中去。

(四)运用技术工具,创设生活场景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是对自然、人文等地理知识的集中展示,这些内容组成的庞杂性和内容本身的琐碎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对此,教师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合理真实的地理环境[6],能够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抽象知识和细碎内容进行理解和吸收,以此完善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比如:在学习“常见天气系统”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以此为学生创设一个更真实的生活场景,缓解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心理压力。在气象员进行天气预报的时候,学生可以直接观看到遥感图像或地图信息,并且能够在观察区域气象的变化情况之后,结合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对这些现象加以解释和说明。为了让学生对“暖空气主动移向冷空气”过程中,锋前、锋面、锋后的天气情况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教师还可以借助Flash动画的方式加以演示说明。在演示到具体知识点,如冷空气移向暖空气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反应进行解释。这种将信息技术和现实生活进行结合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解读地理概念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地理和生活的本质关联。

(五)分析学习数据,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地理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学习难度较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因为地理知识的庞杂而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质量没有保障。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时候,需要立足于学生高中阶段的认知基础和思维习惯,在课程教学之余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学习质量等进行数据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以此作为后续教学优化和教学调整的重要依据。比如:在学完“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课中学习状态、对知识的理解情况等进行信息输入,并结合学生过往地理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此形成学生的阶段性成长曲线,对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分析。教师可以结合分析结果设计课后作业,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布置作业为“总结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此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对于基础牢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作业为“搜集整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以此拓寬学生的知识视野。

结束语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了。教师在知识教学之余,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逻辑思维方式等进行培养。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的客观现状,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需要立足于当前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地理教学的模式和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创新,最大限度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以此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形象生动的地理课堂,在缓解学生地理学习压力的同时,为学生后续的深度学习和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朱言言.高中地理学科育人新样态的探索[J].文理导航(上旬),2023(2):79-81.

[2]韩雪松.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策略探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2023:5.

[3]何佳荣.基于思维进阶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建构[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2023:3.

[4]张甲胜,林华,张曼琳.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逻辑与导向[J].地理教学,2022(23):17-21.

[5]齐忠平.基于区域认知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2(36):109-111.

[6]瞿丹.主题情境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22(12):34-36.

猜你喜欢
实践应用高中地理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