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盘活党报红色资源 凝聚起新征程奋进力量

2023-08-26 23:50富沛海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精神力量红色资源党报

摘要:党报红色资源是做好党的舆论宣传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创刊七十多年的长春日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长春日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了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的积极探索实践。

关键词:党报;红色资源;文化;保护开发;精神力量

中图分类号:G219.24;D642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3.03.007

党报姓党,党报的创办发展真实记录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是一部记载详尽丰富生动的充满革命激情的历史教科书。党报红色资源是做好党的舆论宣传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21年11月6日在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习近平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90周年强调要“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创刊七十多年的长春日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长春日报自觉挖掘传承、整合利用好党报红色资源,在党的舆论宣传和政治思想工作中传承凝聚红色力量,全方位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一、见证记录中国共产党在长春的奋斗历程

《长春日报》原名为《长春新报》,是中共长春市委机关报, 创刊于1945年11月15日,时值抗战胜利,成长于解放战争的战火硝烟,至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其间经历三次停刊复刊。1954年4月1日,《长春新报》改名《长春日报》。这段历史成为长春党报新闻宣传事业的根脉和起点。

1945年8月20日,苏联红军在抗联教导旅配合下击溃日本关东军,收复长春。同年10月,石磊(曹瑛)从延安来到长春任市委书记,立即着手创办报纸,社址在今西安大路78号,石磊(曹瑛)兼报社社长,章欣潮(延安干部)任总编辑。经过紧张艰辛的筹备,《长春新报》于1945年11月15日创刊。石磊(曹瑛)题写了报头并撰写了“发刊词”,明确宣布本报宗旨是“以维护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要求为出发点,以人民的呼声为呼声”,坚持党为和平、民主、团结而斗争的一贯主张,宣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内战。为了驳斥蒋介石和美国否认“运兵参加进攻东北”的谎言,《长春新报》针锋相对地登载了《美国帮助国民党运兵,支持扩大东北内战》的消息,揭露反动派搞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当时,出于斗争的需要,报纸暂时没有公开党报面貌,以民办的形式出现①。

伴随东北长春战场的形势变化,作为党报的《长春新报》也随之几次停刊、复刊。1945年12月,国民党接收大员飞抵长春,中共长春市委转入地下,《长春新报》工作人员撤出长春,并于12月15日第一次停刊。1946年2月,中共长春市委秘密返回长春市内,《长春新报》原班人马返回长春,2月25日《长春新报》第一次复刊。4月初,苏军即将撤出长春,《长春新报》于4月4日第二次停刊,报社人员撤到吉林。1946年4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解放长春,4月20日《长春新报》第二次復刊。5月,国民党挑起的内战在东北全面爆发,东北民主联军撤出长春,《长春新报》再度停刊。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后的第四天即10月23日第三次复刊。1954年4月1日,《长春新报》改名为《长春日报》①。

早期的《长春新报》充分发挥党报宣传功能,在宣传报道内容上形成了鲜明特点。

一是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人民喉舌的作用,及时宣传市委工作部署,成为市委指导和推动工作的有力工具。创刊伊始的《长春新报》把拯救中国、改造中国作为自己的使命,大力宣传我党争取和平、民主和人民群众反独裁、反内战的斗争,及时报道群众为争取切身利益而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斗争。1945年11月15日,在创刊号一版头条位置醒目刊登题为《要求实现和平民主》的本报特讯,报道长春市各界人士和团体代表发起东北和平促进大会,呼吁立刻停止内战,实现民主和平。

二是勇于斗争,宣传东北抗战的真实历史,抨击美帝侵略行为。从1946年2月到5月,报纸连续刊登了关寄晨《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斗争史略》的系列文章。5月13日,报纸第二版发表了东北民主政治协会代表高崇民先生在庆祝胜利大会上的演说词,题为《“九·一八”的真象》。他在历数国民党卖国投降的历史后说:“东北光复与中央军没有关系,那是苏联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抗日联军、自治军的功劳……”②1950 年 6 月 25日,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长春新报》紧跟中央部署,大量宣传报道抗美援朝运动。1950 年7 月9 日, 刊发题为《坚决拥护外长声明,反对美帝的新侵略》的文章,报道长春市各界人士在座谈会上坚决拥护周恩来外长关于“对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中国人民绝不能置之不理”的声明;1950年11 月 6 日,刊发《本市各界誓以行动抗美,很多人报名参加担架队输血队》的宣传报道;1951年 4 月5日,刊发《开展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等报道。

三是全面践行群众路线,反映群众声音、关注百姓民生。党报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桥梁,《长春新报》创刊开始就大力报道群众组织的建立和群众运动的发展,创刊号一版刊登《群众运动如怒涛澎湃,各团体正展开积极工作》,介绍了“东北工人联盟”“新青年同盟”“青年读书会”及“文化总联盟”等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情况。长春解放后,救济灾民、安定人民生活,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也是《长春新报》宣传报道的中心任务。在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报纸集中突出地报道了军管会和市政府入城后立即组织力量修复铁路交通抢运粮食,组织工作队深入各区,紧急发放粮食救济灾民等工作情况。报纸刊登了东北野战军入城布告规定的约法八章及军管会决定的六项任务、市委市政府告民政书,号召全市人民以主人翁姿态做好城市恢复工作。

四是记录翻身解放的人民群众新变化,用舆论捍卫新中国。长春解放后,市委马上领导推进了长春民主改革,发动广大劳苦群众起来推翻汉奸恶霸等敌伪残余势力的压迫,建立民主政权。《长春新报》从31期到45期,几乎每期都在一版显著位置,利用大字标题,连续报道人民群众参加民主革命斗争的情况,旗帜鲜明地站在民主革命的第一线。1946年5月3日一版头条刊登《二道河子吉林分区居民清算斗争大获全胜》的报道,5月4日一版头题报道东荣区“大兴当”质物归还原主,一百四十余户得到了好处等相关情况。

五是突出重要会议报道,履行职责发挥市委机关报的政治作用。刊登会议消息是报纸政治报道的一部分,《长春新报》及改名后的《长春日报》,对中共长春市代表大会、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政协会议以及工代会、团代会、妇代会等各届次重要会议的开幕和闭幕,都予以隆重报道。例如:1949年12月25日报道《中共长春市委会召开首届党代会》;1954年2月17日报道《中共长春市首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并配发《把市党代表大会的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的社论;1954年 8 月 15 日报道《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1956 年 4 月 29 日报道《政协长春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隆重开幕》,并发表《祝长春政协会议成功》的社论。其他如中共长春市委召开政治思想工作会议、宣传工作会议、组织工作会议以及长春市政府召开各种重要会议,报纸都进行了及时报道。

六是记录经济建设成就,报道工农业战线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在初步恢复秩序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是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推进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长春新报》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从1949年3月起连续不断地报道工交战线的广大职工克服困难、热火朝天地开展生产竞赛运动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从1953年开始,《长春新报》的经济报道紧紧围绕长春市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展开,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1953 年7 月21日,《长春新报》一版以《祖国建设中的一件大喜事,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工兴建》为标题,报道第一汽车制造厂7月15日隆重举行奠基典礼。1956 年8 月 30 日《长春日报》一版报道《昨天人民广场一片人海,国产汽车和 11 万多市民见面》,见证和记录了新中国第一批国产汽车的诞生。1957 年7月17日,《长春日报》一版《又一座现代化工厂在我市兴建,长春客车厂建设工程开工,我国自造国际最新型客车的日子不远了》;8 月8 日,一版《攀登制造雷达、电子仪器的技术高峰,我国第一气象仪器厂在本市扩建》。这些报道见证记录了长春工业化城市崛起的历史。1958年是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长春工业建设继续突飞猛进。《长春日报》5月13日一版《又是一个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在汽车厂提前诞生》;6月21日《我省农业生产就要进入机械化的新时代,长春拖拉机厂破土兴建》;8 月1 日《“红旗牌”国产高级轿车诞生》;12月4日《本市兴建现代化纺织厂》。这些报道生动反映了长春市工业战线发展的迅猛和磅礴气势,讴歌了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焕发出来的冲天干劲。

走过70多年历程的《长春日报》,用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一块块报纸版面,全景式记录了党领导长春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发展历程,让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烙印在一张张发黄的报纸上,流淌在一代代党报人的血脉中。70多年风雨兼程、薪火相传,党报人成为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记录者。

二、积极探索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的实践

运用红色文化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方法。进入新时代,长春日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履行党报职责使命,紧紧围绕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自觉挖掘、传承、利用好党报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努力做好党的舆论宣传和政治思想工作,更好地让党报红色资源焕发时代活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是创建“党建学习微课堂”,传承党报红色基因。截至2022年7月,报社在职员工722人、退休353人,党员291人(在职240人),党支部16个。针对报社党员工作时间不统一,遍布编采、行政、后勤、工厂、发行各个岗位的情况,为了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发挥党报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功能,2019年报社理论学习中心组秘书组创建微信“长报党建学习微课堂”,将线上宣传学习与线下活动有机结合,制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当好意识形态主力军”等学习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长春第一张党报的诞生、发展历程,几代党报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坚守,唤醒红色记忆,补强精神之“钙”,激励党报人从精神源头振奋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奋发有为的动力。

二是把红色资源融入党报宣传报道新闻实践。多年来,报社利用党报红色资源,进行大量宣传报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党报工作者把红色资源应用于新闻业务工作中,深挖红色“富矿”,推出“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在党旗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春”“党旗飘扬,致敬榜样”“重温红色经典”等专版专栏,追寻红色记忆、铭记红色历史,报纸与新媒体齐上阵,是将党史学习教育与采编业务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

三是营造党报红色文化阵地的浓厚氛围。为了突出市委机关报政治导向和红色文化特色,报社对走廊两侧墙面、大厅等进行改造,增添了报社简史、历史版面、新闻报道、图片等展板,一张张老报纸、一篇篇旧新闻,记录着这座城市和国家的发展轨跡、历史事件,展示了党报的发展历程。国庆70周年时制作的“七十载砥砺奋进、七十版见证历史——长春日报社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历史版面展览”展板,彰显了党报红色资源底蕴。

四是开展“红色领航”行动,建立“党建联盟”。为了创新运用红色文化作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功能,进一步传播党报红色基因,让更多基层党建插上“红色芯片”,报社机关党委发挥宣传优势,先后与桂林街道、吉林杞参、90中学、吉林电科院等单位建立“党建联盟”。通过共同制定《党建联盟章程》,举行“红色领航筑堡垒”联盟签约仪式,整理相关红色资源史料,助力联盟单位制作视频、画册等宣传品,形成资源联享、活动联办、阵地联用的生动局面,助推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更加重视保护挖掘利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基因

近年来,报社在党报红色资源挖掘、提炼、利用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红色文献保存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报社报纸库房存放的《长春日报》《长春晚报》创刊以来的纸质报纸,不少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档案文献资料,但这些纸质报纸已经十分脆弱。储存受环境温度、湿度、光线、微生物等外部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室温应处于14℃~24℃之间,湿度应维持在45%~60%之间,同时应避免光线长时间直射以及发霉、发烂、虫蛀等不良情况发生,才能延长纸质报纸文献的保存使用年限。但目前的库房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位于报社办公楼内,没有恒温、恒湿、防霉、防虫等相关保障设施,保护基础设施落后,这些报纸文献面临损坏危险。二是整理研究资金不足且队伍欠缺。党报红色资源是党的宣传事业的宝贵财富。为了保护整理《长春日报》70多年丰富的红色资源,报社几年前启动了老报数字化工程,完成了数据库录入编辑工作,可以通过关键词检索《长春日报》历史版面及稿件、图片等。但由于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进行红色资源挖掘、提炼、研究的人员队伍匮乏,后续的报纸文献整理研究较少。报社属于自筹自支单位,目前纸媒经营受到巨大冲击,自营收入大幅下滑,债务、人员等负担沉重,物质保障滞后直接影响党报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三是党报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亟待深化。赓续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需要用红色血脉滋养心灵、提升境界。党报红色资源对于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主导权,起到了重要作用。报社近年来利用自身红色资源,设立“共和国长春印记”“百年党史”等专栏开展宣传,但整体上对党报红色资源挖掘、研究、利用还不够深入系统,整合红色资源的创新思路、方式不多,“红色”栏目传播力影响力较弱,一些红色资源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还有较大空间。

充分挖掘利用好党报红色资源这一宝库,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党报主责主业,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途径渠道,盘活“红色家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履行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职责。

●建立机制,深耕细作盘活“红色家底”

充分利用党报红色资源底蕴,将其融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机制,贯穿党员教育管理、意识形态建设、理想信念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形成红色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激励人的良好氛围。组织培养专兼结合的研究队伍,全方位、多角度对党报红色资源进行深入整理研究,建立红色资源协同开发机制,统筹政策、信息、技术、实物等各种资源,形成组织、宣传、文化、党校、社科、史志、文博、企业、社区等联合利用开发保护的机制,让抽象的红色资源“活”起来、“热”起来,汲取砥砺奋斗的精神力量,走好新的赶考路。

●服务中心,探索设立党报数字报史馆

围绕服务中心大局,探索党报红色资源融入引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议设立数字报史馆(党史教育培训基地),作为长春城市历史文化品牌项目,设计特色融合产品,拓展红色文化展示传播、教育培训、理论研究、文旅开发等资源链,开展“读、讲、看、咏、赛、写、宣”等活动。探索“红色资源+新媒体技术”传播模式,运用新媒体技术(视频、网站、VR与AR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创新拓宽传播方式和渠道,利用党报丰富的汽车、农业、科技、文化及先进模范等红色历史资源,设置议题助力“六城联动”“十大工程”等重大宣传,实现主题宣传与红色资源深度融合,构建“大宣传”格局,提升影響力、引导力。

●统筹协调,推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整合资源、多元参与,解决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基础建设、资金保障、人员队伍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协调与宣传、档案、图书馆等部门的合作,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帮助。切实改善报纸库房保存环境,强化库房管理制度规范,减少纸质文献的直接使用频率,增添防潮、防火、防虫等相关保护设施设备,为红色报纸文献存藏提供有利空间。加强“老报数字化工程”系统软件升级、预防巡检、故障处理等后续技术保障,确保数据库系统稳定运行。

注释

①参见长春市地方志编撰《长春市志·报业志》。

②参见《长春报业史料》。

作者简介

富沛海,长春日报社机关党委副书记、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思想文化宣传;党的建设。

责任编辑 张忠义

猜你喜欢
精神力量红色资源党报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科研前行
无锡市应急管理局 打造党建品牌 凝聚“走在前”精神力量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