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改善策略分析

2023-08-26 03:58王晓华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年6期
关键词:科室管理工作考核

王晓华

一、前言

预算管理工作对医院财务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工作成效如何、是否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支出等,会直接影响医疗事业能否正常运行及发挥其应有价值,也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二、医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一)可以将各部门职责与具体岗位责任紧密结合

通过全面分析和考核等手段来确定每个工作环节所应达到的标准及完成程度,可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改善不足之处,并及时反映出相关信息,做出相应对策调整方案,以保证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1]。

(二)对医疗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预算管理的完善,能够及时发现医院各个部门所需改进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升其发展水平。

(三)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可以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有效指导

医院作為一个服务性行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等多方利益主体组成的国家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资金使用管理的合理化运用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整体经济体系健康稳定地向前推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水平。

三、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医院内部的组织机构复杂多样,一些部门员工在预算管理工作中未能充分认识并执行其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往往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专属任务,自己的角色仅限于提供相关数据,由财务人员编制预算方案。这种误解导致医院各部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等工作中的参与度不足,甚至对预算工作的产生消极配合态度,从而影响预算管理工作在各部门的实施质量。此外,一些财务人员在预算管理专业知识方面欠缺,也是影响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部分财务人员对预算管理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误将预算管理简化为财务收支核算,对预算管理相关职能的普及和理解也不到位,导致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在预算管理中,医院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只要将所有支出纳入预算即可。然而,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导致对资金分配和使用的不明确以及财务人员责任心不足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些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自身在整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管控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预算编制与执行之间的脱节现象频繁出现[2]。

(二)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些医院在经营管理中并未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或委员会,导致预算规划工作通常被视为财务人员的主要职责。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大部分时间被用于记账和成本核算,而对预算规划管理的关注则相对不足。尽管部分医院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设立了相关管理机构,但在预算管理机构的构建上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虽然明确规定预算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但在结合医院现有机制时却存在问题,包括没有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职位,未明确规定其他部门的预算管理职责,以及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不完善,这些问题都严重限制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3]。

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是保证预算规划顺利进行的关键,然而,目前部分医院并未建立起这样的制度。具体问题表现为:一是缺乏激励机制,如明确的预算评估以及对各部门和科室预算实施的奖惩制度,导致预算管理的执行质量无法与部门及科室的绩效考核相挂钩。此外,员工往往认为预算实施程度与自身利益无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对预算实施的积极性。二是缺乏对特殊性指标的评价。公立医院在运营中需要进行研发投资和教育投入等基本医疗保障性投资,但当前部分医院的预算管理体系并未针对这些内容设立特殊性考核指标,也未形成系统的预算考评指标体系,从而导致医院各类支出预算考评不足,制约了预算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实施。

(三)缺乏对预算管理的有效监督

目前,我国主要分为公立与私立医院,医院规模不等,每个医院在预算管理方面都有差异,缺乏统一化的预算管理监督体系。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具有显著地位,是推动医院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但部分医院监督机制效能不足,难以推动预算管理的稳步前进[4]。缺乏有效预算管理监督主要体现为:部分医院自身建立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实用性低,与医院实际工作不符,监督工作无法落实,难以有效监督各科室医护人员的履职情况,常出现推诿责任等问题;医院预算管理监督中,过度重视实际成本的发生,对结果收入关注度不足,导致成本升高,收益下降;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有力监督,执行过程常出现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医院相应科室会根据实际情况更改预算执行指标,进而逃脱预算部门对执行过程的监督;财务部核查项目时,无法兼顾每笔预算,医院小项目预算常采用模糊处理,这种核算方式会影响对预算管理的有效监督。此外,预算管理监督小组分工不明确、监督标准不一致,都会影响预算管理的监督效果。

(四)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全面的预算考核机制,是医院预算管理顺利实施的坚实保障,能提升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但从目前医院实际的预算管理现状来看,部分医院预算编制期间存在较多漏洞。财务部门全程负责预算编制,管理层、医院领导、普通员工都未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这导致后期预算考核覆盖面狭窄,考虑指标不全面,考核结果精准性低。部分医院的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指标照搬同行,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考核只能片面反映科室财务经济指标,无法有效衡量医院科室的非经济指标,影响医院的质量质控评估。此外,不健全的预算管理考核机制,也会影响医院科室的内涵建设。

四、改善医院预算管理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树立正确预算管理意识,是当前医院提升自身预算管理水平的第一步,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医院管理者、预算人员对预算管理的深层次认知,能够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质量,降低成本支出。在强化医院相关工作者的预算管理意识过程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医院将内部工作划分为几个重要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预算管理目标,各阶段再次细化,逐步分解预算管理目标,深化财务预算与资金控制。其次,组织医院各个科室参与预算管理工作。先对医院各科室领导进行系统化培训,让科室领导全面了解预算管理的优势与作用,领导在全面了解基础上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全员体会预算管理,为预算管理在各科室的深层次渗透奠定基础。最后,借助实际案例,不定期对医院工作者进行宣传、培训等活动,持续提升全体医院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工作。案例尽量选择与医院规模、类型相同的医疗机构,才能起到预期的宣传培训效果。

(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一方面,医院需不断优化预算管理架构,建设具有多层次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医疗机构可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组成成员包括院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确定并批准医院及重要部门的预算目标,解决预算制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争议和不同观点,监督预算实施并在预算周期结束时评估经营成果,以及审查预算时间内对预算的重要调整。在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之外,医院还应建立预算专门部门,通常由财务部门负责,并直接归属于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以保证预算机制的高效运作。对于所有需要参与预算制定的部门,都应配备预算员,预算员对所属部门负责,业务上则接受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和专门预算机构的指导[5]。

另一方面,医院必须以全面预算为核心,持续优化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医院可以在其全面预算管理功能中建立财务决策中心、会计核算中心、资产配置中心和内部审计中心。财务决策中心应承担医院财务管理任务,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效益的分析、研究和评估,并为医院最高决策层提供财务决策支持与建议;会计核算中心应负责全面的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并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报表及报告;资产配置中心则负责管理医院的投资、筹资活动及现有资产,确保医院资产高效配置;而内部审计中心则独立于其余三个中心,直接向院长汇报,主要负责医院的内部审查和审计监督工作,同时对医院各部门的预算进行审计。

此外,为确保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需要制定完善的配套预算管理制度,并确保内部预算管理方案按制度有序执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并应用到医院工作中可以有效防止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发生,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严格性。医院在全面了解国家相关财务管理规则的基础上,还需深度了解医院财务制度等行业规则,以确保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符合相关法律制度中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应从医院整体角度出发,制定符合使用和发展需求的预算管理规则,其中除了明确预算工作的要求,还需对药品、卫生材料物资采购和经费开销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以确保每项预算工作都具备可靠的参考依据。

(三)建立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

严格、规范的监督机制,是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有序实施的基础保障。预算管理监督机制的职能,一为监督财务预算,二为预算管理监督提供可参考的依据。预算管理监督工作由专业审计员执行,分别进行医院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预算管理监督。

第一,预算管理的事前监督。对预算编制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查,包括预算方案是否完善、预算措施是否有序,同时评估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当预算管理方案符合评估标准,可开展下一步预算执行工作。

第二,预算管理的事中监督。分为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监督。首先,收入预算的监督内容包含:财务部门是否完成详细的财务核算工作,监督归口部门对收入项目的整理情况;监督收入进账、票据管理是否合理,监督预算收入追加、预算外收入的合法性与科学性,确保收入预算各个项目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行。其次,支出预算的监督内容包含:监督支出业务的科学性、合理性,监督医院财务支出是否存在对外借贷、滥用资金、挪用资金等情况,监督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管理标准。

第三,预算管理的事后监督。当医院完成预算执行目标后,需加强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监督,重点监督医院有无预算奖惩制度、有无档案留存、预算过程是否违背预算考核原则等,全方位评估预算执行效果。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持续优化预算方案,提升医院的内部控制水平,加快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6]。

(四)建立预算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科学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仅能够保障预算管理方案的有序实施,落实激励与激励机制,还能纠正预算执行的偏差,进而提升预算方案的执行效果。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需综合考虑医院的经营特点,从以下方面构建相应机制:

首先,将医院所有科室纳入预算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下,临床医技科室、护理科室、管理科室、成本归口科室等都处于激励约束机制下,加强对各科室预算执行考核的精细度与精准性。

其次,将财务经济指标、非财务经济指标全部纳入激励与约束考评体系中,定量考核指标为主,定性考核指标为辅,层层开展预算方案执行结果的评估工作。医院项目建设完成度、设备采购与报废、医保报销等项目为重点考核内容,对预算执行效果优异的部门或个人进行奖励,对预算执行不佳的科室进行处罚。利用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计分卡等考核方式,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分别考核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维度包括科室总成本、人均门诊费、住院费等;客户维度包括病员投诉率、病人治愈率、病人满意率等;内部流程维度包括职工工作流程满意率、病床使用率等;学习维度包括职工培训合格率、课题研究等指标。

最后,持续优化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升其严谨性与科学性,确保其具有可执行性。得到预算执行效果后,需及时兑现奖惩措施,警示医院相关科室继续改进工作,提高后期预算执行的有效性[7]。

五、结语

针对当前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根据医院的发展的实际情況及其未来规划,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目标与战略。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需要将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加强相关部门人员对于现代先进技术以及新设备的认识程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从而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并有效发挥其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成本,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引用

[1]刘思聪.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思考[J].质量与市场,2022(15):37-39.

[2]陈松.医院预算管理及其经费管控信息化的实践[J].大众投资指南,2022(15):167-169.

[3]刘雅丹.论如何加强医院预算管理的细化和执行[J].财会学习,2022(20):68-70.

[4]陈晓菡,陶婉菊,史华,等.基层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现状研究与发展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7):110-112.

[5]于梦夏.新政府会计制度环境下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实施[J].财经界,2022(14):53-55.

[6]王秀娟.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22(13):63-65.

[7]于沂含.PDAC法应用于医院预算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2(4):160-163.

猜你喜欢
科室管理工作考核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内部考核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