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应用探究

2023-08-29 11:14姚泓
学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思政课中职

姚泓

摘 要:“议题式教学”可使中职思政课高度符合新课程改革需求,可滿足中职生长远发展诉求,可促进中职思政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多种应用优势。文章简要说明“议题式教学”的概念、特点、优势,深入探究其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具体应用,提出正视现实以科学选定议题、营造氛围以轻松推进议题、搭建支架以层层推进议题等策略。

关键词: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7-004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16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中职思政课必须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适应新时代对中职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在此进程中,“议题式教学”凭借着创新性、开放性、思辨性、综合性等优势,得到中职思政教师的广泛关注,越来越频繁地被应用于中职思政课中。中职思政教师应避免满足于当下,继续研究“议题式教学”与中职思政课的有效结合之道,持续发挥其应用优势。

一、“议题式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议题式教学”指的是以一个或多个议题为核心,以情境、任务、活动等为辅助,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话题、事件、问题展开议论,使学生亲历思政探究过程,有效锻炼学习能力与认知思维,深刻领会思政知识内涵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议论、展示等空间。在“议题式教学”中,师生角色较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教师以引导、组织、监督、帮助等为主要任务。多数议题既包含教材重点知识,又符合时代特征,兼具针对性、时代性、引领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该教学模式已成为中职思政课教学的首选模式之一。

二、“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应用优势

(一)符合中职思政课改革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特别提到“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足见“议题式教学”对于中职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将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是使中职思政课更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关键手段[1]。另外,《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强调教学的整体化、系统化,以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使学生在不同角度上进行议论分析,对其全面感悟课程内容有很大的好处,这种“全面感悟”能够有效促进整体化、系统化教学。

(二)满足中职学生长远发展诉求

中职学生能否在未来实现长远的发展,学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思政素养、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未来发展。“议题式教学”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思辨性,能为学生以上方面的积极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基于“议题式教学”进行思政课学习,中职生应主动搜集议题资料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在正确的说理交流中增强思维逻辑性,学着解决矛盾冲突,也学会尊重不同想法,不断养成高阶思维。可以说,“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应用,能够满足中职生长远发展的诉求,增强学生的思政素养与能力对其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三)促进中职思政教师专业发展

“议题式教学”在学生眼里是一种耳目一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也是如此。在中职思政课中应用“议题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颠覆,在为中职思政课带来更光明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也在持续为教师带来挑战。从选择议题到推进议题,再到总结和反思实施效果,每一个“议题式教学”环节都能使中职思政教师感受到挑战。不断突破这些挑战,从中积累有益于创新教学的经验,对中职思政教师专业发展有很高的促进意义。

三、“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应用策略

在整个“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议题、知识、情境、活动、任务等,都是影响其有效性的核心要素,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教学的展开与目标的达成。下面围绕议题、知识、情境等要素,探析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正视现实,科学选定议题

“议题式教学”能否顺利展开,议题科学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正视现实是科学选定议题的公认捷径。何为“现实”?其内容一般由《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情构成。教师应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其对议题以及“学生通过议题学到什么程度”的现实要求,同时细心梳理教材内容,挖掘可议内容,最后联系学生学情,在其“最近发展区”上设定议题,既保证议题契合《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也使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让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桃子”。比如,《课程标准》要求中职思政课议题具有可议性,教师可以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时,联系学生学情设定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议题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需要学生结合教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释,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必然性的理解,自选“证据”讨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必然发展趋势,具有极高的可议性与科学性。学生能够在对其的相关议论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深刻道理。

(二)营造氛围,轻松引出议题

“议题式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在课堂积极议论,大胆发表对事物的看法和见解,这需要学生具备敢开口、敢议论的勇气,而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此有一定帮助。另外,一堂先进的思政课,本就应该是充满激情、活力四射的。教师要想在“议题式教学” 应用于中职思政课过程中努力营造民主、活跃的氛围,首先就要“降位”。教师应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坛”,转换自身角色,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改掉“一言堂”的习惯,避免将课堂视为“灌输知识”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而要将课堂视为师生共同进退的平台[2]。其次,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鼓励学生“说”。教师可以饰演学生的朋友或知心伙伴,不断以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并且耐心倾听学生所表达的观点,只要这些观点有一定个性化思考和合理之处,就以此为切入点表扬学生。课堂氛围自此民主、活跃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建立“开口说”的习惯,愈发大胆地参与议论,进而更加轻松地引出议题,不断减少“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应用阻碍。

(三)搭建支架,层层推进议题

除课堂氛围外,支架也是减少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阻碍的有效工具。通过搭建层层递进的合理支架,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推进议题。因此教师还要在明确如何营造“议题式教学”课堂氛围后,搭建具有递进性的引导支架。

1. 以基础知识为支架。无论教学模式多么先进,只要离开了学科基础知识,就会失去其原本的意义,“议题式教学”想要在真正意义上发挥作用,必须紧扣中职思政课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在梳理教材内容、挖掘可议内容的同时,分类归纳教材的基础知识,确认不同基础知识分别适用于哪些议题的讨论,制作相关课件。这样,在课堂提出议题后,教师可以先展示相关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基础知识,使其储备一些讨论议题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具有相对完善的准备。再如,教师可以在备课选定议题后,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在作业中将议题拆分为多个小问题,让学生预先搜集相关资料,提前对议题形成一定认识。学生按要求展开预习,探索议题的相关基础知识,同样能进一步完善议题讨论准备工作,保障课堂集体议论的有序推进。

2. 以子议题为支架。子议题是总议题的分支,如果在一节课上始终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个议题展开讨论,难免会使课堂略显单调和容量不足,使学生感到“议题式教学”枯燥,而基于一个总议题引申出多个小议题,能够有效规避此类问题。教师可以在设定一个总议题后,遵照递进性原则,紧扣其“可能的”议论过程与内容引申小议题,先引导学生围绕小议题说理论证,再逐步向总议题过渡,让学生顺理成章地完成对总议题的讨论,并且深入理解其内容[3]。比如,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为使学生了解身边的文化现象,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可设定总议题“文化的力量有多大”,引申小议题“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有怎样的影响力”“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感召力”等。学生先层层议论不同的中华文化,积累指向总议题的丰富认知,再回归总议题,使其相关议论更加深刻自然。

(四)多线并进,深度辨析议题

此处的“多线”主要是指情境线、任务线与活动线,一堂丰富的中职思政课通常无法离开情境、任务与活动的支持。应用“议题式教学”虽然是以议题为教学的主要脉络,也要重视情境线、任务线与活动线的多线并进,要为学生提供有助于讨论和理解议题的多样情境、任务与活动,从而避免漫无边际的议论[4]。

1. 情境线。教师可以融合信息技术与生活化手段创设情境。思政课本就是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展开的,与生活存在必然联系。生活中从来不缺少思政课教学素材,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手段创设情境。而将情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在设定议题后,先聚焦生活搜集可用素材,如遵纪守法、坚守道德底线的真实案例,身边的好人好事等。然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还原或适当改编相关故事,提高情境吸引力,突出故事重点。最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工具出示情境视频,让议题具体化,使学生一边观察情境,一边对议题展开讨论。学生同时运用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议论辩题,实现感性辨析与理性辨析的有机结合,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深度辨析境界。

2. 任务线。教师可以在课堂“议题式教学”中结合实际需要抛出相关任务,如“讨论……”“分组汇报……”“提交议题报告”等,将任务探究穿插在学生对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随着任务探究的不断展开达成对议题的深度辨析。另外,为促进任务探究的顺利进行,教师可将学生按需分为多个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堂学习。学生基于小组展开合作,相互帮助、启发,共同解决任务探究过程中的多元化问题,降低思维局限性,这也是其通过“议题式教学”深度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知识的关键一步。并且,学生基于小组合作形成的团结协作习惯,是中职思政课的隐性教学内容之一,有利于学生塑造优秀的个人品质。

3. 活动线。教师可基于所预设议题与任务等,将课堂教学设计为紧密相连的多个环节,并根据各环节的不同内容,组织多类型活动,如“认识议题”“资料分享”“锋芒初现”“三思后议”“集中汇报”等。“认识议题”活动以教师向学生说明议题内容为主,同时呈现相关情境,让学生对“议题是什么”“我要议论和辨析什么”形成初步认识,准确回顾所学知识,为后续议论奠定扎实基础。“资料分享”活动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一些辅助议论资料,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充足的“证据”展开议论。在“锋芒初现”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独立表达关于议题的想法,让学生将最“原始”的观点大胆分享出来,即便学生的观点比较浅显,教師也要提起足够的重视。而“三思后议”活动是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议论,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达到“三思”的状态,使议论更有深度和说服力。“集中汇报”活动是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压轴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中汇报议论成果,并以此判断其学情,渗透过程性、激励性评价。

(五)回看课堂,小结巩固议题

回看课堂,是让学生全面回顾所学内容与议论过程,进一步交流学习收获,将所议、所学更好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5]。教师可以在学生集中汇报议题后,单独设计课堂小结环节,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借助板书、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帮助学生从头整理“议题式教学”课堂活动过程,带领学生完成板书小结、思维导图或表格绘制。学生就此围绕“怎样议论议题”“议题的讨论过程和结果”等展开系统的交流和反思,有效地查漏补缺,巩固课堂学习。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所议议题的巩固,教师还可以联系课堂活动内容,拓展课外活动。比如,针对上述“文化的力量有多大”这一议题及其相关课堂活动,设计“宣传文化的百变方法”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制作文化宣传的相关海报、音乐等。学生在由“议”向“做”的过渡中,能在更深层次上领会相关的思政精神。

综上所述,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培养心智健全、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所以讲好中职思政课意义重大。教师可以通过“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应用,使中职思政课取得更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正视现实、营造氛围、搭建支架、多线并进、回看课堂,确保能科学选定、轻松引出、层层推进、深度辨析议题,使学生及时巩固议题成果。

参考文献:

[1] 林华蓉.新课标背景下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11):65.

[2] 刘春娥,白艳梅.中职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路径探寻[J].试题与研究,2021(31):119.

[3] 李盼,李雅玲,张文靖.议题式教学在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以第4讲《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例[J].湖南教育(C版),2021(10):37.

[4] 丁琼.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中的运用初探——以“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296.

[5] 李丽.办好新时代中职思政课的几点思考[J].职业,2020(20):67.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思政课中职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