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3-08-29 08:55曹亚静洪秘密张新
互联网周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思政课互联网+互联网

曹亚静 洪秘密 张新

摘要: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构建和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内在要求。然而,改革过程中也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丰富立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科学健全的评价方式成为改革的关键措施。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措施,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引言

国家发展到不同时期,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各不相同。现阶段,学校教育要构建“大思政”体系,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要求。如何在“互联网+”这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更好地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成为高校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思政教师要从理念的更新、模式的创新、评价的完善等角度入手,探寻优质课程改革路径,真正凸显高校育人摇篮这一优势。

1. “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价值

1.1 适应“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政课发展的要求

“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构建和行为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互联网技术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已成为思政课发展的内在要求。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通常采用讲授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1]。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了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他们渴望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和互动。采用“互联网+”的教学方式,如在线课程、多媒体教学、教学平台等,可以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增加学生参与感和积极性。“互联网+”时代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广泛的教学资源,包括海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料、开放式在线课程、社交媒体等。借助这些资源,教师可以为思政课程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2 实现高校思政课育人目标

思政课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我们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看待其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在“拔节孕穗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落实人才培养教育责任的应有之义,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更加精准地洞察学生的思想需求和认知状况。通过开展互动式教学、个性化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价值观和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思政课不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更是整个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将思政元素融入各个学科课程,使其成为课程思政的引领者,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的同时也能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

1.3 助推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將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作为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助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也必然需要思政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3]。“互联网+”时代,教学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引入创新教学手段,例如在线互动、虚拟实验、数字化教材等,提高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互联网+”时代,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4]。

2. “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挑战

2.1 “互联网+”时代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我国高校本科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受到了极大冲击。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观念交汇,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难度,对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思想交流的主要渠道。然而,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存在大量虚假信息、谣言等,这可能对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造成负面影响,挑战了思政课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潮,思政课教学面临更复杂的思想碰撞和挑战,需要更灵活和巧妙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2 陈旧教学方式的桎梏

随着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呼吁,高校对于思政课程的教学一直都非常重视,但是目前尚未完全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要求,对诸多问题的讲解还是比较表面化,没有真正深入其中,对于高校学生所面临的一些现实思想问题没有办法通过课堂学习来得到解决。由于思政课作为一门政治性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陷入知识传递和表面化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深入挖掘学生的思想问题,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对于课程的思辨和理解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5]。“互联网+”时代,学生面临着丰富多样的现实思想问题,例如对于社会发展、职业选择、人生意义等问题的思考。然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往往难以针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入解答和指导,学生的现实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2.3 学生个性化要求突出

当代大学生中的“90后”“00后”思想意识形态趋于多样化,他们往往个性鲜明、自我意识比较强。因此,这些大学生在实际课程学习过程中更愿意主动选择专业性强的课程学习,对于公共课,尤其是思政课,学生普遍学习主动性不强。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更加倾向于独立思考和选择。因此,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学生可能会产生怀疑,希望获得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启发。“互联网+”时代,学生习惯于使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交流和学习,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互动方式可能产生抵触。另外,当代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普遍学习主动性不强,直接导致思政课教学面临学生缺乏兴趣和投入的问题,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3. “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3.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先导

传统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属于从属地位。高校在创新与改革思政课教学模式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提高思政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建立学生画像和需求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习惯和认知状况,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倾向和需求,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互动式教学手段。例如,在线讨论、网络投票、小组讨论、虚拟实验等,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互动式教学,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問题、表达观点,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高校管理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场景,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线上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课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课程的认同感和兴趣。

3.2 以丰富立体的教学内容为保障

教师要准备好丰富、合适的在线教学资源,比如按照专题来制作微课,通过一系列微课来实现学生的在线学习[6],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一些在线教学资源,贴合学生以及教材来进行选择。思政教师可以按照专题或主题,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课,以便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学习。微课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准备其他形式的在线教学资源,如PPT、音频、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网络上存在大量优质的学习资源,如学术论文、专家讲座、视频课程等,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选择与教材内容贴合的在线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考深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查找和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借助在线教学平台或社交媒体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组织线上讨论、小组作业、网络问答等,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参与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3.3 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推动

在“互联网+”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需要积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评价,针对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音频设备等,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以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要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在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预习资料,让学生提前学习,课堂时间则用于讨论和深入学习。例如,视频可以用于讲解复杂概念或展示实地考察情况,互动课件可以增加学生参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上,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和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4 以科学健全的评价方式为指针

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要标准,由一次性的结果性评价向动态性的过程性评价转变,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动态化的学生学习考核体系。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应该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考虑学生的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将教学评价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针对思政课程的特点和学习目标,教学评价应当设置多样化的指标。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还可以考虑学生参与度、课堂表现、论文报告、小组讨论贡献等方面的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指标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表现和能力。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以一次性的考试成绩为主,但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动态的、持续的。因此,应当引入动态性评价方式,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通过学习记录、作业提交情况、在线测试等方式来实现。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和评估,同时还可以与同学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成长在新时代的高校思政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接班人的使命,并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中。通过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精准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出高效的思政课堂。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教师也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调整,努力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需求,全面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真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郭绍均,李亚.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从理念到实践[J].教育探索,2023,(2):38-42.

[2]王玥,郭淑红.“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机遇与实践[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2(2):19-24.

[3]陈燕芽.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现形式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1):179-183.

[4]孙尚诚,杨洁高.主角确定、符号辨识、自性化——高校思政课“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向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5):120-123.

[5]孙海涛,张蕊翠.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多元教学模式构建——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2,8(30): 176-179,183.

[6]王飞.“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提升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3,(8):109-112.

作者简介:曹亚静,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课题项目:2023年度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课题——“互联网+”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编号:JY2023159)。

猜你喜欢
思政课互联网+互联网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