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2023-08-29 12:42曾祥文
学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曾祥文

摘 要:素质拓展训练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的训练课程,将其融入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能够为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提供新思路,持续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热情。文章围绕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展开探究,基于对素质拓展训练特点的分析,阐述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要价值,并结合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初中体育课程一线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7-015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52

一、引言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的体育运动形式,突出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的体验感,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参与者的心理綜合素质,还能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塑造学生的坚强意志和乐观心态,提高参与者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当下全面推广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素质拓展训练也开始走进初中体育课堂,在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实现了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体育教师可通过系统性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转变课程教学思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灵活性特点的训练项目中,实现对学生身心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价值分析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情景体验式的运动教学方式,课程主要设置在户外环境中,通过创设新颖而刺激的运动情境引导参与者主动体验。素质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增强团队的组织凝聚力和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对团队建设和个人素质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意义。

(一)强化运动体验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是体育教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模式中,难以发挥出学习和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构建自主运动的意识,这无法充分发挥出体育课程的素质教育价值。同时,传统体育课程以教师讲解和示范为主,课程讲解与动作演示需要占据大量的课程时间,学生的运动时间相对有限,单一化的运动过程缺乏丰富的体验感,以至于部分学生没有充分体会到体育课程对于自身身心素质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价值。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体育课程要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和体验感为重点,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不断增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收获。因此,素质拓展训练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够促使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发生转变,有效改变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丰富运动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同步发展。

(二)丰富内容与形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体育课程是以体育运动项目为教学内容的素质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为主要目标。但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相对单一,教师主要采用理论讲解、动作示范、重复练习的固定教学模式,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而素质拓展训练的融入能够有效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能够为学生带来新颖的运动感受。同时,素质拓展训练是以集体方式开展,每个学生均是团队的成员之一,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相应的项目。这个过程能够指导学生明确自己与团队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断促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的同步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匍匐前进、摸石头过河、十人九足、搬轮胎等项目,以锻炼学生的生活独立性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团体生活中增进情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勇气和自信。因此,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引导学生从固化的、单一的、机械的运动练习思维中解放出来,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三)释放压力与情绪,促进学生心理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养的有效保障。因此,初中教育应当着力发挥各门学科的教育价值,不断加强学生的心理构建,持续提高学生的心理综合素质。素质拓展训练与初中体育课程的融合,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在多样性、趣味性、灵活性的运动项目中释放身心压力,排解不良情绪,从而不断提高心理综合素质。一方面,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能够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运动环境,避免学生在长期参与重复式、机械式的技能训练中产生懈怠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能够鼓励学生参与更多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特点的运动,教师会基于学生的能力设置具有一定挑战的项目,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摸索、思考和实践有效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因此,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运动,能够引导学生在运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并尝试在不同的小挑战中战胜自己、提升自己,从而构建起运动自信。通过参与素质拓展训练,学生能够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在体育精神的鼓舞下加强心理建设,不断促进身心素质的同步发展。

三、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运动项目为基本依托、以集体培训为主要方式、以运动感悟为核心目标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在全面提高参与者体能及运动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运动潜能,促进合作、沟通等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体育教学方式。为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应用素质拓展训练的方式和方法,从训练项目设置、组织流程优化、优质资源开发和训练过程评价四个角度出发,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探究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着力突出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体验感,加强对运动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在多样性挑战中突破自己,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同步发展。

(一)立足初中生身心特点,精心设置训练项目

要想实现素质拓展训练与初中体育课程的融合,充分发挥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对初中生健康成长的积极价值,体育教师应立足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精心设置体育课程中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素质拓展训练包含众多项目,涉及多种类型和形式,对于运动场地面积、运动器械以及运动场景的要求极高。对此,体育教师需要立足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课程教学特点,以打破传统体育课堂中时间控制、内容设计和流程规划等方面的诸多限制为基本目标,积极做好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筛选和改造,设计出符合初中生运动特点的训练项目,为教学模式的转变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具体的项目筛选和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思考。首先,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的初中生的运动需求与认知发展能力,确定训练项目的难度。素质拓展训练项目的设计需要围绕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设置,项目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要求均应符合初中生的体型特点、体能特点和思维特点。在符合当前学生运动与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通过构建新颖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能和身体协调性能,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其次,教师要充分结合学校当前的基础环境和资源配备,对现有资源进行创意搭配和简单改造,确保后续项目课程的可执行性。再次,在训练项目的优化改造中,教师始终要以突出参与者的主体地位为核心目标,在项目的设计、过程的实施和结果的评价等方面,均以突出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为中心,根据初中生的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设置运动项目。

(二)突出训练过程体验感,优化活动组织流程

与传统体育训练不同,素质拓展训练是在特定的运动场景中开展,参与者不仅需要参与多种形式的运动锻炼,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景需求积极思考、主动发现、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对参与者体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同步锻炼。通过参与素质拓展训练,参与者能够树立积极的运动心态,构建运动自信心,不断促进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因此,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应当突出参与者的体验感,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优化活动的组织流程,着力体现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主体性,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做好素质拓展训练全程的流程优化和有效组织。例如,在素质训练项目“珠行万里”的练习项目中,教师应让所有学生依次排开,手持接力棒为小球搭建运行通道,且要确保圆球正常滚动,不能掉落,能够让小球从起点运行到终点则成功。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每一个参与者都应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要想实现整个活动的有效组织,教师就需要把控全程,做好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和把控。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练习小组,通过演示讲明具体的训练规则,并指导每一个小组开始练习。在小组完成规则熟悉和协作磨合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举办接力比赛小活动,让学生在动感的音乐中快速移动、小心接力,同时根据球的运行情况调整方向和角度,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步发展。

(三)增强素质训练丰富性,积极开发优质资源

素质拓展训练对于运动场地器械场景的要求较高,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加强对运动环境的建设和师资力量的加强,不断促进教育资源的整合,进而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效保障。为此,在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学校应基于校内、校外两个层面实现资源的拓展与整合,尤其是场地和师资这两个重要模块,以确保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开展。

从校内资源整合方面来看,一方面学校可结合当前的运动资源特点,围绕拓展训练的实际需求进行改造,也可在预算范围内适当增设相应的基础设施,以便举办一些小型、简单的素质训练项目。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的打造,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教研的机会,比如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拓宽体育教师的教学视野,促进教学经验的互动交流,促进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开展。从校外资源整合方面来看,学校需要积极开发校外体育资源,比如与当地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开展紧密合作,这既可以解决运动场地和器械的问题,也可以拓展训练的师资力量,构建起“专业教练+体育教师”的师资团队。例如攀岩项目,教师就可以与户外基地合作,为学生提供适合初中生攀爬的场地,既确保挑战性,也可保证安全性。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教师可根据课程需求构建起校内校外一体化的素质拓展训练机制,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运动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四)把控动态评价关键点,着力评价训练过程

素质拓展训练是强调过程参与的训练方式。在课程教学中,为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需同步改变传统的结构性评价制度,通过构建动态评价机制的方式,强化对学生参与过程的考核与评估。教师应通过评价制度的转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观,让学生体验运动过程的愉悦性和成就感,逐渐淡化对体育最终成绩的评价,不断强化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意识和能力。为此,素质拓展训练需要基于课程改革的要求设计具有综合性、全过程特点的评价机制,教师可针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做出多维度评价,引导学生高度关注体验过程,发现自身的成长点和潜力,感受运动过程中成功解决问题、努力突破自己的成就感。也就是说,素质拓展训练的评价过程要突出育人价值,以评测促运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结合素质拓展训练的特点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学生不同训练项目中的成绩的评价。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的评价机制实现多维度批评,结合随堂考评、期末表现、师生评价等进行总结性评定。总之,教师开展评价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运动过程,及时发现运动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找出问题的原因,以此调整学习和运动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体现评价过程的反馈功能和激励功能。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对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更应积极融入新内容、新方法,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不断强化学生在课程学习和课外锻炼中的学习体验感。素質拓展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初中生的身心素质和道德修养,能够为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带来新的视角,不断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升级。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融入素质拓展训练的思维,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精心设置训练项目,着力突出训练过程的体验感。同时,教师要不断增强素质训练项目的丰富性,有效把控动态评价的关键点,通过系统完善的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思想道德,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伟.初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导入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8).

[2] 马勋.简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拓展训练[J].新课程,2021(37).

[3] 刘伟光.初中体育教学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

[4] 王雪华.初中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的引入及意义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

[5] 马有年.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素质拓展训练的案例分析[J].考试与评价,2019(10).

猜你喜欢
素质拓展训练初中体育教学改革
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中的应用
大一学生开设素质拓展课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