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计量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与网络优化

2023-08-29 02:19董雪郎丰志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航天工业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国防排序计量

董雪、郎丰志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计量是科学技术的基础,计量项目在促进国防进步、保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试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在现阶段计量项目研究中,进度超期、关键资源利用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如何把握计量项目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编制科学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利用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科学的管理手段,确保国防计量项目顺利实施和按期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防计量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原则与内容

1.编制原则

科学性原则。进度计划的编制需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于大项目、复杂技术项目采用分期、分段编制进度计划的方法。

满足实际需求的原则。进度计划的编制应从实际出发,需充分论证实现进度计划的前提条件,保证项目实现阶段性目标,满足项目均衡性和持续性要求。

兼顾协调的原则。进度计划应与单位其他工作目标相协调,应在主管部门的组织和协调下,由各职能部门、技术人员、专家及其他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在编制过程中,既要满足最终目标的实现,也要兼顾考虑费用、质量等因素。

2.编制内容

(1)活动定义

国防计量项目活动定义的主要内容包括活动定义依据、工具和方法,以及活动定义结果。活动定义依据包括项目任务书、工作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词汇表、范围说明书、历史资料、约束条件和假设前提;工具和方法包括工作分解技术、模板法和专家判断法;活动定义结果包括工作清单、工作清单详细依据、里程碑图、更新项目工作分解结构和更新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活动定义工作应同时运用资料和信息,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方法,以设计、制作和输出项目工作清单等一系列文档来完成项目活动定义工作,具体过程如图1 所示。

图1 项目活动定义过程图

(2)项目活动排序

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是带有实践性和过程性的序列。由项目管理人员对工作清单中所有工作进行排序,项目活动排序过程如图2 所示。

图2 项目活动排序过程示意图

(3)项目工作估算

项目工作时间估算根据项目范围、资源以及相关信息,对项目已认定识别的各种工作可能持续时间长度进行估算,是过程性工作。项目工作持续时间估算的方法包括专家判断法、类比估算法、模拟法和德尔菲法。项目时间估算过程如图3 所示。

图3 项目时间估算过程示意图

二、国防计量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

1.项目责任分解

国防某计量项目计划的职能分工基于项目管理人员的组织机构建立。基于矩阵交叉式的组织机构,确定项目中各单位、部门及人员的分工;确定权力分配程度,并将项目目标体系中各阶段的目标责任分解到相关的单位或部门;明确管理人员、各部门、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以及应承担的权、责、利和义务;确定项目工作信息交流的方式、方法和采用的渠道。国防某计量项目责任分解如图4 所示。

图4 国防某计量项目责任分解图

Ⅰ级计划是针对用户要求制定的项目总里程碑计划。作为项目的总计划,包含项目规定的重要时间节点,通过节点对将要进行的所有项目活动进行描述。依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最初定义和计划完成。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Ⅰ级计划将会进一步得到落实。

Ⅱ级计划是分项目、子项目计划或职能计划,是Ⅰ级计划的分解,是各个参研单位部门的保障计划。主要内容是单位各部门的工作目标、主管职责以及指导下级计划的具体要求。

Ⅲ级计划是具体实施计划,是执行部门执行的详细、可量化的工作计划。Ⅲ级计划要求明确各时期的具体任务,一般由项目团队或项目组成员完成。

三级计划应同时制定,各个计划之间必须协调一致,Ⅱ级计划要保证对Ⅰ级计划的支撑功能,项目参加单位职能部门的计划之间具有协调性和支撑性,Ⅲ级计划具有可执行性,三级计划结构如图5 所示。

图5 国防某计量项目三级计划结构示意图

在国防某计量项目中,对制定计划的各级职能进行详细的分工,具体见表1。

表1 国防某计量项目计划职能分工

建立项目计划层次,严格按照项目Ⅰ、Ⅱ、Ⅲ级计划,逐层分解、各有重点,参与计划制定的相关部门,应由其主要领导签订计划承诺书,下级计划应服从上级计划,各级计划应互相协调。通过建立全面、严格的项目综合进度计划,对项目的全过程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

2.进度计划编制流程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是活动定义、活动排序和时间估算等工作的总结或输出,编制某项目进度计划时,依据项目进度计划的基本内容,以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时间估算为主要内容,通过工作分解、责任落实、排序与时间估算、网络计划制定与优化等内容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制定后的进度计划通过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后下发至相关单位或部门。国防某计量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流程如图6 所示。

图6 国防某计量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流程

三、项目网络计划的优化与更新

关键路线是项目网络计划图中时间最长的工作路径,也是总时差为0 或最小的活动路径。在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时,关键路线上每一项工作都是项目关键点。处于非关键路径上的工作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网络计划中,计算出各路径的时间参数后,分析时差为0 或最小路径的方法,即关键线路法,可确定项目活动最早开始和最迟开始时间、最早结束和最迟结束时间,通过时间差能够分析每项活动相对时间的紧迫程度及工作的重要程度,时间差为0 的活动则为关键工作。

总时差:TFi-j=LSi-j—ESi-j

自由时差:FFi-j=ESi-k—Di-j—ESi-j=ESi-k—EFi-j

其中:ES为最早开始时间,LS为最迟开始时间,EF为最早结束时间,LF为最迟结束时间。

经分析后,可以从以下4 方面进行优化:

一是与厂家沟通协调仪器设备出厂时附有法定计量单位出具的检定证明,在仪器设备到货日期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项目组仪器设备检定时间,在人员、物资、场所齐备的情况下,直接开展系统论证与研发。

二是技术资料的整合与计量性能考核同步开展。在研发工作结束后,计量检定人员便开展系统的性能试验。

三是框图与量值传递图的绘制目的是明确计量溯源与性能,待验证试验完成后对数据进行计算,方可得出结论,因此框图与量值传递图的工作应与计量建标报告同步开展。

四是系统搭建工作应在研发工作和上级量值溯源工作(即仪器设备检定工作)完成后全面开展。

优化后某项目网络如图7 所示,由此可以确定航天某项目的关键路径。根据优化后的网络图,重新对某项目工期进行估算。经网络优化后,任务周期明显缩短,计划天数比优化前共缩短了86 天,对比如图8 所示。

图7 国防某计量项目网络优化图

图8 国防某计量项目网络优化前后时间对比图

通过研究,明确了国防计量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步骤以及在活动排序与时间估算方面的操作方法,以国防某计量项目为实践,制定了基于矩阵交叉组织结构的三级进度计划,并确定其职能、责任,分解工作内容,计算关键路径,编制网络计划并进行优化与更新,进一步提高计量项目科研管控能力、资源配置的精细化水平,满足了国防技术基础科研项目高水准技术的复杂管理要求,通过项目的成功实践,为国防技术基础科研项目创新管理提供借鉴和经验。

猜你喜欢
国防排序计量
排序不等式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恐怖排序
节日排序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