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研究

2023-09-01 14:28高艺博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美育新媒体

摘要: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更能实现信息多元化的收集。新媒体时代,人们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传播信息,新媒体的出现为人们传播信息提供了多元化的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素质。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可以拓宽思政教育渠道,但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由于新媒体技术属于新兴技术,存在优势和劣势,在应用过程中给予学生的信息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应用新媒体。

文章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明确美育渗透到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不断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尽可能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为师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从而为我国发展培养优秀人才,满足教育事业改革需要,尽可能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实现预期目标。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美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190-03

美育是育人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对高校学生而言具有重要作用。思政教育更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美育与其他教育的目标一致,都旨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以看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美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不断丰富高校思政教学内容。应借助新技术和新平台,尽可能实现思政教育与美育的有机融合,从而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具有广泛性、及时性、互动性、丰富性、个性化、不可控性、虚拟性等特征。当前,新媒体已成为青年沟通信息的重要渠道,基于新媒体平台,信息传输速度提高,可以达到快速分享的目的。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新媒体的优势明显,在不同的渠道,每个人都可在新媒体上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可见新媒体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限于传播渠道,更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工具。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美育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前期需要通过培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式学习状态,最终优化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各项知识技能[1]。

例如,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兴趣,从而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完成思政教育的相关任务。将美育渗透到思政教育中要体现出美育的价值,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為后续思政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2]。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才能对思政教育产生正确的认知,不断提升自我,体现思政教育的价值。

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就要提升学生在此方面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思政学习之中,美育也需融入思政教育中,促进二者相互融合。

(二)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尽可能让其在大学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进而快速发展[3]。

思政教育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美育渗透到思政教学中,尽可能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除此之外,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要重视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扎牢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后续思政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美育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体现思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而言,在走出校园后,要想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就需要在校期间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美育可以帮助其有效判断事物,在思想方面得到充实,确保学生可以正确看待事物,因此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入美育内容更能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使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极为重要。在新媒体时代,教师要将美育融入思政教育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达到育人目的[5]。

当前,思政教育是教师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6]。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将美育融入思政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思政教育的初始目标[7]。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长期的思政教育的熏陶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三、新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的复杂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说教形式,尽管会融入主题教育和相关的文化活动,但学生的学习依然处于被动状态[8]。教师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虽然可以强制性要求学生加强学习,但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出现厌学心理[9]。

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具备先进性和主导性,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10]。除此之外,传统课堂教学和教辅材料存在滞后性,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较大挑战。新媒体出现后,学生的生活学习形式发生了转变,会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容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学生在网络的影响下,思想容易发生变化,容易产生畸形审美,严重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二)话语体系的滞后

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不断接收外界流行的话语体系,此时教师如果在语言体系方面存在滞后现象,就很难与学生交流[11]。部分教师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时采取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形式,这不仅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与当下的热点话题脱离,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师生之间存在的不平等问题,通过新媒体满足学生表达观点的需求,以此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之后,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12]。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有机融合的策略

(一)实施“三全育人”

高校思政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转变教学观念,统筹考虑,不断整合思政教育队伍,树立“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高校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与新媒体融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對教育活动作出合理安排,尽可能避免照本宣科的情况发生。

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政教育的灵活性和专业性,确保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体现思政教育的特色,明确思政教育的亮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整体教学效果[13]。

(二)丰富新媒体教育资源

新媒体时代,学生接触的信息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学生的审美趋于多元化,思想更加开放。高校在思政教育中渗透美育,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交流,深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分析学生应用新媒体的情况,不断探索美育观念和提升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将其引入思政教育中。还要积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将美育有效渗透到思政教育中[14]。

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师应通过新媒体不断挖掘思政知识中存在的审美价值,进一步扩充美育的内容,发挥实质性作用,实现美育目标。

例如,教师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为学生播放《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或相关综艺节目,使学生了解文物的美,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产生爱国情怀,形成正确的认知。

当前,新媒体教育资源不断丰富高校美育的内涵,改变了人们对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也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时代,想要实现美育和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机融合,教师和学生就要对新媒体有正确的认知,有效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互联网上信息海量,真假难辨,低俗、虚假信息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学生的审美能力。

基于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避免学生沉溺于新媒体。教师更要做到言传身教,正确引导学生,确保学生可以在正能量信息的支持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政教师也要对新媒体形成正确的认识,不断提升自己,全面掌握新媒体技术,灵活运用新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思政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构建和谐稳定的思政学习环境,以此有效融入美育内容,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

教师和学生只有对新媒体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有效利用新媒体,并且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让其在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完善整体教学环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四)采用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当前,新媒体交互技术的应用受到重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需要借助多样化的交互技术提升美育的价值。

运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将信息转化成多种形式,如视频、动画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可融入表情、特效等,使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一种感官形式。思政教师要丰富思政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改进传播方式,激发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拓展学生的思政教学形式,不断吸引学生,使学生将注意力投入思政学习中[15]。

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新闻媒体纷纷开设短视频账号传播新闻信息。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也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传播信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整合思政内容,录制相应的视频供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更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更加贴切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以充分整合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让其获得更好的信息交互体验。

除此之外,思政教师也要构建相应的学习群,学习直播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为美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更能够优化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不断的调整,保证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提高思政教学质量。

五、结语

高校将美育渗透在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要结合思政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作出调整,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要想更好地将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就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以此作出相应的引导,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戴岳.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和美育的有机融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0):98.

[2] 陈淑娟.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的融合:评《思想政治教育美学方法论》[J].领导科学,2022(2):159.

[3] 杜文文.旅游类高职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现状及意义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7):121-124.

[4] 孙人君.美育:教育理论实践化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以济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为例[J].艺术评鉴,2021(5):85-87,179.

[5] 刘捷,郭瑾.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价值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7):125-127.

[6] 汤子杰.大学生思政课堂中美育元素的融合与发展[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4):105-106,111.

[7] 纪蕊.美育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创新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5):9-11.

[8] 李梅,陈萍.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的结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5):87-88.

[9] 车璐,李敏. OBE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与美育内涵的耦合式教育新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9):41-44.

[10] 张艺博.美育视角下高校健美操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融合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22.

[11] 王军莉.新时代高校美育与思政铸魂融合路径[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37(10):61-66.

[12] 周婷婷.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与创新:评《青春力行之国情观察:行走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思政课堂》[J].中国农业气象,2023,44(4):340.

[13] 石如玉.网络科技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治理与实践深度融合发展研究: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引论》[J].人民长江,2023,54(5):252.

[14] 王正坤,杨漫漫.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8):39-41.

[15] 杨盛文,姚嘉敏.“5G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媒介融合素养“5G体系”建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6):128-130.

作者简介 高艺博,助教,研究方向:思政、美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美育新媒体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美育教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