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本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3-09-01 09:11山东省临沂双月湖小学杨廷华
天津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学本建构教学模式

■山东省临沂双月湖小学 杨廷华

学本教学指的是整个课程教学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主张将学习的自由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学习实践,拥有更宽松的学习氛围和广阔的思考空间,实现自身的综合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贯彻学本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学本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形态也从传统的以“知识核心”为主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主,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展开更高质量的课程学习。所以在实施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倡导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基于学本教学的理念,大力倡导“学导型”教学和“学本型”教学,改变传统的“满堂灌”课程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带动学生展开更有意义的课程学习,实现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全盘建构,最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所以教师要积极渗透学本教学,落实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学本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学本教育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及发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提升。在学本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者,他们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及共同发展。而学本教育实施的最终目的是让教育者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促进共同成长,达到新课改的基本目标。而通过学本教育,能够让整个课程教学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成为整个课程实施的主旋律,从而更好地促进课程教学的改革,让教师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不断地交流与探究中学会学习,以此建构新型的学习课堂。

除此之外,学本课堂能够构建一种人人愿意学习、人人都爱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带动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学习型的团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合作、互相关爱,真正地体会学习的乐趣。同时,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实现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全盘建构,真正成为学习者和课堂的主宰者。所以学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能够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教师从知识的讲解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辅助者和倾听者,带领学生展开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学习角色的转变。在这种十分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体会,真正地表达自己对某一篇文本的想法,动手实践,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彰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展开更有意义的课程学习,达到全面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学本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回归原点,拔高学习高度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基于学本教学理念,整个课程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在实施课程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看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样才能整体拔高学生的学习高度,让学生思考学习内容,并且以独特的视角去解读所学内容,实现知识的增长。而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施课程教学,能够达到“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效果,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注重整个课程教学的生命引领,落实学生的综合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该明确整个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父亲对孩 子寄予的厚望——让孩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为了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学生的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整篇文章的解读效能是比较强的,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十分丰富,对花生的种植和收获过程有一定的认知,所以他们是可以自主理解整篇文本内容的。对此,教师要综合审视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将学本教学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

比如,针对第一个环节的教学,教师让学生阅读3~15 自然段,思考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各自的特点。对此,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可以从三个步骤着手:首先,让学生自学,自主朗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其次,让学生互学,展开小组讨论。对自己勾画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提炼出几种水果的不同特点;最后,让学生展学,积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比突出花生的独特之处。

针对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文中父亲的话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出自己学会的道理。对此,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让学生互学,分角色朗读3~15 自然段,而后进行总结,说出自己对文中父亲的话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展学,根据自己对父亲的话的理解进行交流和阐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后透彻领悟本篇文章的教学主旨。通过这样的方式,便能够让学生展开多元化的自主学习,整体拔高学习高度,彻底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带领其实现更有意义的课程学习。

(二)明确基准点,奠定学习效度

教师在实施学本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基准点,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获取并建构知识体系的整个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展开更高质量的课程学习,唤醒其对语文课程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由此便能彰显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学生的学习效度,为学生搭建起“学”与“思”的桥梁和支架,让学生获得更为深远的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可以采取“先学后教”的模式。首先,在课前学习环节,教师为学生提出本节课程学习的基准点:读故事——研读句段——理解情感。主要让学生在初次阅读中了解主要的故事内容,在二次阅读中仔细研读相关句段。比如,针对老班长咀嚼鱼骨头的相关句段,教师要让学生仔细阅读,尝试结合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综合阐述老班长的品格。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文章整体的视角,综合分析“金色的鱼钩”这一题目的含义。整篇课文中描写的鱼钩的颜色是“红锈色”的,但是题目却是“金色”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段去解读题目的内涵,从侧面分析老班长的品质与精神。

最后,在第三次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去分析整篇课文的描写方式,尝试以“老班长”这一人物形象为主要探究点,综合考量整篇文章呈现的情感。借助整个教学的基准点,帮助学生实现对整篇课文内容的深层次解剖,使学生获得对课文内容的全方位感知,展开更有意义的阅读学习。

由此可见,“先学后教”的模式能够整体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解放学生的思维,充分彰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创造性理解,让整个课程学习更有效度,有利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三)寻找支点,彰显学习深度

教师在实施学本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专注于“以学为中心”课堂的构建,要从“教什么”“怎么教”的思考转变为“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导学”的思考,保证整个教学设计更科学、更合理,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整个课程教学真正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支撑点,实现更有意义的课程学习。这样便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体现学生学习实践的整个过程,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教学《池上》这首古诗词时,很多学生会更加关注整首古诗本身的情节性体现,很少关注古诗的情绪性。因此,在实施学本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尝试寻找支撑点,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解读,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结合整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解读“偷”和“藏”等字。在解读“偷”字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娃娃要“偷”?他是怎样“偷”的?“偷”的结果又是怎样的?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而后通过一系列的感知、思维、移情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更积极的阅读体验,从“偷”字中体会到紧张、刺激而又乐趣无穷的情感,促使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达成学科思维的有效发展。学生理解了“偷”字的内涵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继续探究“藏”字,以这两个支撑点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整首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到小孩子天真烂漫的情感和情绪,理解作者白居易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追忆。教师借助“偷”和“藏”这两个支撑点引导学生实现对整首古诗词的解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对整首古诗词情感内涵的理解和认知,也能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由此彰显深度学习的过程,最终达到有效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四)建构远点,拓宽学习广度

在学本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更要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会学,能够针对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和延伸,并将这种技能拓展到课外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由此引导学生发展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以更广阔的视角展开学习实践,整体拓宽学习广度,最终获得丰硕的学习成果。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教学完《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后,教师就可以建构学习的远点,尝试借助《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实现课外整本书阅读。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推送《昆虫记》整本书阅读素材,让学生通过每日打卡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整本书阅读的进度。同时,学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通过录制视频或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而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适时了解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具体情况,掌握学生思维与技能运用的点,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制定针对性的课程教学计划,使学生的课后学习活动更高效,更能彰显价值。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阔,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模仿——迁移——创造”的学习过程,真正体现学本教学模式的优势,最终带领学生展开更有意义的课程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应用学本教学方法,推动学本课堂的建构,真正打破传统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让整个教学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更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对此,一方面教师要认识到学本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实现“学本”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比如,让教学回归原点,整体拔高学生的学习高度;明确学生学习的基准点,奠定学习的效度;寻找学生学习的支撑点,彰显学习的深度;建构学生学习的原点,拓宽学习的广度。从多个方面着手,积极地应用学本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擦出思维的火花,最终驱动学生展开更高效的课程学习实践,获得更积极的学习体验。

猜你喜欢
学本建构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教育寻真
建构游戏玩不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整体·联系·学本
浅谈“学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观B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