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监测特点探讨

2023-09-02 10:15谢涵林庆艳尹虹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5期
关键词:百分比阻塞性通气

谢涵 林庆艳 尹虹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高发的睡眠呼吸疾病, 老年人发病率较高[1], 可导致睡眠打鼾、觉醒增多、呼吸暂停、嗜睡、白天乏力、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导致多种并发症, 预后不佳, 需及时进行诊断并治疗, 避免引发不良预后[2]。同时, 应总结老年患者的临床监测特点,进一步提升其诊疗水平, 改善患者预后。为此, 本次研究选取2022 年1~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中青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各40 例作为研究对象, 总结分析了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监测特点, 旨在为老年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 例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老年组, 另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40 例中青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非老年组。老年组男25 例, 女15 例;年龄61~78 岁, 平均年龄(68.92±4.86)岁;病程12~20 个月, 平均病程(17.23±2.76)个月。非老年组男26 例, 女14 例;年 龄26~59 岁, 平 均 年 龄(42.57±8.32) 岁;病 程12~21 个月, 平均病程(17.91±2.82)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年龄大于非老年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意识不清晰者;合并脑卒中、心力衰竭等重大疾病者;除外各系统并发症发生时间早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时间者;严重营养不良者;无法耐受临床治疗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贫血者;合并精神障碍者等。

1.3 方法 收集患者年龄、联系方式、个人史(吸烟/饮酒)等临床资料, 并调查患者家族史;分析患者既往史, 是否存在鼻炎、鼻中隔偏曲、咽喉疾病等上呼吸道疾病, 并观察患者有无慢性病, 如冠心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3];分析患者体格检查结果,如体质量指数(消瘦:体质量指数<18.5 kg/m2;正常:体质量指数为18.5~23.9 kg/m2;超重:体质量指数为24.0~27.9 kg/m2;肥胖:体质量指数>28.0 kg/m2)、颈围、腰围、有无下颌后缩、有无舌体肥大、有无上腭垂过长、有无腭垂过宽、扁桃体肥大等症状。

同时, 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监测, 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伟康Alice 5 系统), 监测患者口鼻呼吸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脑电图、心电图、眼电图、下领额肌电图、睡眠体位、周期性腿动、鼾声指数、MSaO2、LSaO2、脉搏和血氧饱和度、AHI、REM 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等指标。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睡眠监测结果。采用ESS 评估患者嗜睡情况, 量表共包括8 个问题, 每个评分0~3 分, 评分越高则嗜睡倾向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老年组患者的糖尿病占比、高脂血症占比、高血压占比、下颌后缩占比高于非老年组, 上腭垂过长占比低于非老年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疾病占比、体重情况、吸烟史、饮酒史、舌体肥大占比、腭垂过宽占比、扁桃体肥大占比、颈围、腰围、体质量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颈围、腰围、体质量指数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的颈围、腰围、体质量指数比较( ±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颈围(cm) 腰围(cm) 体质量指数(kg/m2)老年组 40 41.89±5.03 104.69±15.11 28.05±5.13非老年组 40 42.02±5.17 104.15±15.30 28.10±5.21 t 0.114 0.159 0.043 P 0.910 0.874 0.966

2.2 两组患者的睡眠监测结果比较 老年组患者的最长低通气时间长于非老年组, AHI、微觉醒指数、氧减指数、Ⅲ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小于非老年组, Ⅰ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大于非老年组, 总睡眠呼吸暂停时间短于非老年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MSaO2、LSaO2、Ⅱ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REM 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最长呼吸暂停时间、E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睡眠监测结果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的睡眠监测结果比较( ±s)

注:与非老年组比较, aP<0.05

指标 老年组(n=40) 非老年组(n=40) t P MSaO2(%) 92.16±5.02 91.89±4.89 0.244 0.808 LSaO2(%) 78.26±14.12 77.58±14.32 0.214 0.831最长低通气时间(s) 75.09±11.85a 53.72±13.03 7.674 0.000 AHI(次/h) 30.22±15.43a 40.21±16.52 2.795 0.007微觉醒指数(次/h) 14.32±6.09a 21.14±5.89 5.091 0.000氧减指数(%) 33.40±12.36a 42.05±15.24 2.788 0.007Ⅰ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 25.03±10.01a 17.52±8.96 3.536 0.001Ⅱ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 38.56±8.59 39.89±9.02 0.675 0.501Ⅲ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 22.45±6.35a 30.21±5.96 5.635 0.000 REM 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 12.02±1.89 12.89±2.63 1.699 0.093总睡眠呼吸暂停时间(min) 74.02±19.64a 98.02±20.13 5.397 0.000最长呼吸暂停时间(s) 51.89±5.26 52.03±6.02 0.111 0.912 ESS 评分(分) 11.72±4.52 10.89±4.39 0.833 0.407

3 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老年人高发的睡眠呼吸疾病, 该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较大[4]。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 容易出现睡眠不佳、白天嗜睡和乏力、反应迟钝等症状, 容易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混淆, 临床鉴别诊断难度较大, 需积极做好临床监测, 总结其临床特点, 进而提升老年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水平[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引发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状态, 导致低氧、高碳酸血症状态及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严重者可发生夜间猝死等不良预后[6-8]。本次研究发现, 老年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比例较高, 而中青年患者并发该类疾病风险相对较低, 同时老年患者上腭垂过长占比显著低于中青年患者, 而下颌后缩占比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 同时提示患者颌面部和上腭病理改变较为显著, 可作为鉴别因素, 辅助临床诊断[9-12]。为进一步探明老年患者临床特征, 本次研究对患者进行了多导睡眠监测, 分析其结果发现, 老年患者微觉醒指数、Ⅰ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Ⅲ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总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与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老年患者的睡眠结构紊乱状态更为严重, 睡眠质量较差,病情较为严重[13-15];此外, 本次研究还发现, 老年患者最长低通气时间、AHI、氧减指数等指标相对较差,提示老年患者睡眠状态存在明显的低血氧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状态持续时间较长, 血氧减退显著, 夜间猝死风险较高, 需及时进行睡眠监测, 分析患者病情, 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容易并发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并发症,且睡眠结构紊乱、睡眠质量下降问题相对严重, 且氧减指数也低于中青年患者, 预后不佳风险相对较高, 应根据患者特征分析和多导睡眠监测, 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治措施。

[收稿日期:2022-08-27]

猜你喜欢
百分比阻塞性通气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
Indacaterol获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