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茶碱与糖皮质激素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3-09-02 10:12何海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5期
关键词:耐量氨茶碱皮质激素

何海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具有多发性特点,属于慢性进行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其会造成肺部气流受限, 导致患者死亡, 尤其是年龄大、体质弱、身体基础条件差的老年人, 伤及肺部的同时还会伤及肺外器官[1], 严重情况下患者存在生命危险,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负担以及精神压力。据有关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COPD 且年龄>40 岁的患者发病率高达8.2%[2]。临床上针对COPD 稳定期患者会综合多种治疗方式,其中药物治疗是常规治疗方式。本研究为探讨糖皮质激素药物与氨茶碱对COPD 缓解期患者运动耐量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 特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COPD 缓解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COPD 缓解期患者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 例,女46 例;年龄41~65 岁, 平均年龄(53.2±6.1)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肺功能分级达到Ⅱ~Ⅲ级, 且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8 版)诊断标准[3], 经临床确诊为COPD 的患者;②均处于COPD缓解期且入组前未有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史;③患者及家属均在知晓本次研究目的的前提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表示愿意配合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②氨茶碱及糖皮质激素用药禁忌证患者;③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 无法配合治疗患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将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 例。观察组中男28 例, 女22 例;年龄41~65 岁, 平均年龄(53.3±6.1)岁。对照组中男26 例, 女24 例;年龄40~66 岁, 平均年龄(53.1±6.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祛痰、吸氧、解除痉挛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AstraZeneca Pty Ltd,注册证号H20140475)雾化吸入治疗, 剂量为200 μg/次,b.i.d., 早晚用药, 雾化吸入结束后使用清水对口腔进行清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茶碱(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7021896)小剂量治疗,剂量为100 mg/次, 口服, b.i.d., 早晚用药。两组均以3 个月为1 个治疗周期, 用药后每周随访, 观察疾病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胸闷、咳嗽等不适症状完全消失, 肺部干、湿啰音消失, 生活能力完全恢复为显效;各类症状较治疗前显著好转, 干、湿啰音减弱, 生活能力恢复, 仍需进一步治疗为有效;各类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运动耐量,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EV1%、FEV1/FVC。运动耐量变化情况应用6MWD 进行检测, 告知患者步行6 min并对其步行距离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FEV1、FEV1%、FEV1/FVC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FEV1、FEV1%、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FEV1(L) FEV1/FVC(%) FEV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1.12±0.21 1.80±0.42a 49.12±4.04 64.80±5.30a 50.27±4.20 78.95±2.14a对照组 50 1.15±0.17 1.46±0.25 48.22±5.10 55.47±4.21 51.01±3.17 64.21±4.21 t 0.785 4.919 0.978 9.747 0.994 22.070 P 0.434 0.000 0.330 0.000 0.322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6WMD 比较 治疗前, 两组6WMD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6WMD 显著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6WMD 比较( ±s, m)

表3 两组治疗前后6WMD 比较( ±s, m)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176.31±18.01 289.67±38.64a对照组 50 178.22±16.21 225.61±32.48 t 0.557 8.974 P 0.579 0.000

3 讨论

COPD 作为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 目前对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多认为与吸烟、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及自身抵抗力、营养情况、接触过敏源、缺乏α1-抗胰蛋白酶等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有关, 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疾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并对肺功能产生损伤, 诱发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5-8], 此外, 有相关文献表明, 饮食护理在提高COPD 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存在研究价值。日常饮食在尊重患者习惯, 遵循饮食原则的基础上避免饮食变化过大, 患者较为容易接受[9-11]。目前, 临床上对于COPD 缓解期患者的治疗还是以药物为主。

布地奈德等糖皮质激素药物为COPD 缓解期常用药[12], 其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 能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 从而减少组胺等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COPD 的常用药物, 可与气道上皮细胞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并抑制各类炎性因子释放, 对减轻气道炎症、改善气道受损具有积极作用[13-15];同时, 通过缓解呼吸道炎性细胞浸润深度达到改善咳嗽、咳痰症状的目的[16]。糖皮质激素还能减轻抗原抗体结合时激发的酶促过程, 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而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 但长期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例如:①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②诱发或加重感染;③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④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⑤诱发精神病和癫痫;⑥抑制儿童生长发育等, 而且还会有停药反跳现象和停药症状[17,18]。糖皮质激素单独应用短时间内较难达到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建议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治疗的效率。氨茶碱是国际指南中认为治疗COPD 的三线药物[19]。氨茶碱作为支气管扩张药可在服用后降低腺苷酸磷酸二酯酶活性, 提高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活性发挥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及抗炎的作用[20]。同时, 药物可抑制细胞释放Ca2+, 增强呼吸机收缩能力并预防呼吸肌疲劳;通过加快血流量,促进心肌收缩达到提高运动耐量的目的[21]。有相关研究指出, 氨茶碱作为一种常用的支气管扩张药物, 具有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机体敏感性及抗炎作用, 且能增强膈肌收缩力, COPD 诊治指南中指出[22,23], 短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对改善肺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长期规律使用可预防COPD, 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氨茶碱与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期规律用药不仅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提升患者运动耐量及肺功能方面也具有较好的作用[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FEV1、FEV1%、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6WMD 显著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COPD 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并促进其运动能力恢复。

综上所述, 联合氨茶碱与糖皮质激素对COPD缓解期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促进其肺功能恢复并提高运动耐量, 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耐量氨茶碱皮质激素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酵母源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提取纯化研究
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知晓率调查分析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观察
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