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头孢他啶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023-09-02 10:12于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5期
关键词:头孢他啶头孢菌素氧氟沙星

于璐

呼吸内科感染主要发生于流感季节, 患者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 一些呼吸内科感染患者年龄较大, 会因为自身基础性疾病影响体质导致其病情发展较为迅速[1,2]。同时, 医院获得性感染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之一, 因为呼吸内科患者自身气道较为敏感, 会随着环境及季节变化而反复发作[3,4]。针对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呼吸内科患者,若没有对呼吸设备进行彻底消毒则会导致患者重复感染, 延缓痊愈时间[5,6]。患者出现呼吸内科感染的原因主要是细菌或真菌的侵入, 在患者机体免疫能力功能降低后侵入机体, 从而发病。呼吸内科感染主要包括支气管、气管黏膜及其他组织部位出现感染[7,8]。目前呼吸内科感染患者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 左氧氟沙星属于新型喹诺酮类药物, 其具有抗菌强度较强, 吸收更完全、组织分布较广、半衰期较长、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9,10]。头孢他啶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较广, 对于一些针对性细菌有着较好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联用对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2020 年7 月~2022 年2 月 本院收治的呼吸内科感染患者70 例, 按照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5 例。对照组患者男17 例, 女18 例;年龄19~70 岁, 平均年龄(44.52±8.51)岁;病程2~17 个月, 平均病程(9.53±2.55)个月。观察组患者男17 例, 女18 例;年龄18~71 岁, 平均年龄(44.52±8.85)岁;病程2~18 个月, 平均病程(10.02±2.74)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协议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选择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呼吸内科感染、依从性较好、近期没有接受过同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排除具有精神障碍、肝肾功能障碍、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了解患者病情为其展开健康宣教, 使其了解患病原因及后续治疗内容, 如何避免再次出现感染等。对于一些存在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提供吸氧支持, 咳嗽频繁的患者应及时止咳。

1.3.2 对照组 患者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头孢他啶治疗:将2 g 注射用头孢他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13075, 规格:1 g)溶入100 ml 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 12 h 给药1 次, 根据患者状态调整药物用量。疗程为7 d。

1.3.3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左氧氟沙星片[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55, 规格:0.1 g×10 片]口服, 0.2 g/次,3 次/d, 可以结合患者病情适当增减药量。疗程为7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肺部功能正常, 无复发表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痰液标本经检测为阴性, 偶尔咳嗽表示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甚至加重, 咳嗽无改善, 表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 炎症因子包括IL-6、TNF-α。

1.4.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 水平分别为(2.87±0.71)、(28.56±2.44)ng/L, 对照组患者的IL-6、TNF-α水平分别为(2.87±0.77)、(28.55±2.47)ng/L, 两组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 水平分别为(1.61±0.62)、(17.13±2.23)ng/L, 低于对照组的(1.93±0.44)、(20.43±1.51)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s, ng/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s, ng/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IL-6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5 2.87±0.71 1.61±0.62a 28.56±2.44 17.13±2.23a对照组 35 2.87±0.77 1.93±0.44 28.55±2.47 20.43±1.51 t 0 2.490 0.017 7.249 P 1 0.015 0.986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呼吸内科感染疾病包括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部感染及支气管哮喘等,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1,12]。呼吸内科感染患者会因为自身免疫力降低, 导致细菌侵入, 还会因为院内抗感染措施不到位出现间接感染[13,14]。随着近几年对医院感染认识的不断深入, 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也得到了强化, 一些高龄患者在院内出现感染的几率较高,其中呼吸机使用与气管切开属于发病诱因[15]。呼吸内科患者会因为防御性较差, 增加其易感几率, 因此更好的改善呼吸内科医院感染情况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发生[16, 17]。

对于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目前主要使用药物治疗,头孢菌素是由冠头孢菌素培养液中提取的头孢菌素C,属于半合成抗生素, 具有抗菌谱广、治疗稳定的优势[18]。头孢菌素主要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 尤其是针对一些对青霉素抗菌药耐药的菌类。与青霉素抗菌药相比, 头孢他啶药理特点更全面, 适应临床需要, 属于三点头孢菌素药性较强的抗生素类药物, 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及呼吸道感染有着较好的效果[19]。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 该药物抗菌谱广, 针对多种细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且安全性较强, 因此在临床治疗细菌感染中占据主要地位。作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 左氧氟沙星在药物结构改变后其抗菌性也得到了强化,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效果较好,同时对于病原微生物也有较好的抗性[20]。用药后左氧氟沙星可以通过抑制细菌内部DNA 活性进而影响其合成与复制, 避免细菌不断繁殖, 降低细菌内部蛋白合成, 促使细菌坏死。但单一使用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临床中将头孢他啶及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患者使用头孢他啶的基础上添加左氧氟沙星治疗可以提升组织渗透力, 使细菌内部药物浓度增加,降低炎症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头孢他啶联合左氧氟沙星作为治疗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抗感染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炎症反应,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猜你喜欢
头孢他啶头孢菌素氧氟沙星
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哌拉西林与头孢他啶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左氧氟沙星致癫痫持续状态1例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