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复律方结合胺碘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2023-09-02 10:12焦鼎焦奕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5期
关键词:天门冬方组中西药

焦鼎 焦奕嘉

心脏冲动和冲动传导的异常表现为心律失常, 部分患者没有临床症状表现, 但持续的室性或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胺碘酮是目前临床治疗这种疾病的常用药物,但西药有很大的副作用, 停药容易复发。一些患者需要安装起搏器, 但其费用昂贵, 难以为患者接受。研究显示[1], 结合中医治疗心律失常可提高疗效, 为此,本研究选择本院中医内科门诊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70 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养心复律方结合胺碘酮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中医内科门诊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70 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方组, 每组35 例。西药组男23 例, 女12 例;年龄43~78 岁,平均年龄(62.45±6.49)岁。中西药方组男23 例, 女12 例;年龄43~76 岁, 平均年龄(62.12±6.3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西药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第1 周服用胺碘酮0.2 g/次, 3 次/d;第2 周服用胺碘酮0.2 g/次,2 次/d;第3 周服用胺碘酮0.2 g/次, 1 次/d。共治疗8 周。中西药方组给予养心复律方结合胺碘酮治疗。胺碘酮用法用量同西药组;养心复律方方药组成:当归15 g,生地黄20 g, 炙甘草15 g, 炙黄芪30 g, 柏子仁25 g, 大枣5 枚, 人参9 g, 阿胶8 g(烊冲), 天门冬20 g, 红花9 g,桂枝12 g, 丹参20 g, 胡麻仁30 g, 生姜3 片, 瓜蒌15 g。1 剂/d, 分2 次煎服, 每煎取汁250 ml, 共治疗8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HR、PR间期)、血清学指标(NT-proBNP、hs-CRP), 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缓慢性心律失常消失或减少>90%, 听诊心律齐, 没有早搏, 心电图显示心律恢复窦性心律, HR 处于60~79 次/min, 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改善2 级;有效:缓慢性心律失常减少50%~90%, 听诊心律齐, 心电图显示心律改善, HR 处于80~90 次/min, NYHA 分级改善1 级;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NT-proBNP、hs-CRP、HR、PR 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中西药方组NT-proBNP、hs-CRP、HR 低于西药组, PR 间期长于西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学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学指标比较( ±s)

注:与西药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时期 心功能 血清学指标HR(次/min) PR 间期(ms) NT-proBNP(pg/ml) hs-CRP(mg/L)中西药方组 35 治疗前 86.24±6.21 364.23±48.31 2087.15±353.25 27.16±3.13治疗后 65.56±2.21a 467.12±84.41a 816.44±121.24a 6.41±1.24a西药组 35 治疗前 86.45±6.56 364.01±48.21 2087.01±353.71 27.25±3.07治疗后 75.35±4.51 397.23±56.40 1316.45±221.01 8.21±1.24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中西药方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33/35)高于西药组的74.29%(26/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 P=0.022<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西药组发生1 例恶心呕吐, 中西药方组发生1 例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8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P=1>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不仅可单独发生, 还可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 主要由心脏病引起, 使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 损伤患者心脏的窦房结及传导系统, 引起患者心脏活动的起源或传导异常现象, 导致心律失常[3,4]。胺碘酮是一种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降低心律失常死亡风险, 其主要作用是阻断患者体内的钾通道, 延长复极和不应期,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胺碘酮具有轻微负性肌力作用, 能减轻主动脉及周围阻力,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减少心肌耗氧量, 抵消负性肌力作用[5,6]。但胺碘酮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尤其长时间使用胺碘酮会对患者的甲状腺和肝功能造成损害, 但准确把握患者的适应证及剂量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 严格把握其适应证[7,8]。

中医无缓慢性心律失常这一病名, 多谓“迟脉证”。《诊家枢要》云:“迟为阴胜阳亏之候, 为寒, 为不足”。本证多结代脉象, 心悸、憋闷、气短等症, 是为久病心气心血受损, 心阴心阳失调所致的脉络空虚, 气不能续。故从病根本, 治疗应以温经扶阳、养血复脉为主。养心复律方中,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消肿、散寒止痛、醒脑开窍;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炙甘草益气复脉、清热解毒;炙黄芪补气升阳, 提高免疫;柏子仁养心安神;大枣生血补脾、养心安神;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阿胶补血、止血;天门冬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红花可活血通经, 达到化瘀止痛的作用;桂枝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胡麻仁润燥滑肠、滋养肝肾;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瓜蒌、红花、丹参相配, 可宣痹活血止痛;天冬配人参、地黄、阿胶,以补气养阴润肺;黄芪与瓜蒌、天门冬、地黄、炙甘草同用, 可益气生津止渴。方用多味补气养血之品, 配以桂枝、生姜, 当气血充盈之时, 温阳散寒、通经祛滞之药效更能得到充分发挥;配以丹参、红花等药, 七分益气, 三分活血, 气血共行, 脉络乃通。诸药合用可达到补气养阴活血的功效[9,10]。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红花、天门冬可使抬高的S-T段尽早下降, 生地黄能改善T 波异常, 丹参、甘草能对Na+-K+-腺苷三磷酸(ATP)酶产生抑制作用, 进而抗心律失常, 黄芪、天门冬、生地、丹参、瓜蒌、桂枝能抗心肌缺血, 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黄芪、天门冬、瓜蒌降压, 使心收缩力加强。桂枝、甘草、生姜功能抗惊厥。人参、黄芪、胡麻仁功能降糖降脂。生地黄、当归、阿胶能促进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生成, 加快造血干细胞(CFU-s)、粒系定向干细胞(CFE-e)的增殖、分化, 具有显著的生血作用。养心复律方中大多数中药具有抗血小板聚集, 抗缺氧, 保护缺血心肌, 促进梗死区心肌细胞再生作用。天门冬能保护胃黏膜, 具有镇咳平喘抑菌之功;柏子仁养心安神,能治疗神经官能症;人参具有抗应激作用;甘草可增加肌力、利尿;生地黄能抑制体温中枢;桂皮醛镇静、镇痛;黄芪皂苷有正性肌力作用, 生地黄含有微量强心苷, 生姜含有姜辣素等都具有强心效用。

目前, 西药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已达到较高水平,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无论是临床还是患者, 都迫切希望找到一种更安全、有效、理想的治疗方案。近代研究证明, 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本研究样本量小, 观察时间短, 多时间点无动态观察, 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综上所述, 养心复律方结合胺碘酮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确切, 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降低NT-proBNP、hs-CRP 水平, 改善心律失常症状,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天门冬方组中西药
“植物消防员”天门冬
天门冬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门纯德临证思维浅析——从时间医学角度探究“联合方组”作用机制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乙肝患者的中西药纠结
天门冬栽培技术探讨
天门冬新型米酒的酿造及其品质分析
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功能的影响❋
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对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Spred1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中西药治疗奶牛乳房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