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人间烟火味

2023-09-06 07:06王柳明
教育界·A 2023年22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语文

【摘要】让学生富有活力,可持续地学习和发展,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语文学科的落脚之处。初中语文教师应通过生活化教学,使语文教学接地气,帮助学生品味生活真谛,解决生活问题,勾勒生活蓝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教育活力

作者简介:王柳明(1986—),女,江苏省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教育活力即教育系統内的组织和个体所具有的旺盛的积极主动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作为学习主体,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活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对信息的选择与否直接受学生本人的学习动机、兴趣、需求以及其他外部影响因素所左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文本源自生活,让学生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找回生活的烟火气,是初中语文课堂拥有活力的关键所在。

一、使语文教学接地气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会做出有选择的反应:符合兴趣的,主动接受;较为赞同的,容易接受;认为没用的,便会放弃接受。课堂上,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沉浸到学习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进而主动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和学生之间因为年龄、阅历等因素而产生代沟是客观存在的,但任由沟通障碍存在是不可取的。陶行知先生说:“活的教育,就是要与时俱进……就是要随时随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育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才[1]。”所以,教师要积极了解新讯息,充分活跃思维,将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联结,使教学更接地气。

比如骈文,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这种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教材所选的骈文,如《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等,虽然难度不高,但对初二学生而言,学起来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易滋生枯燥感。

网络上每年都会流行很多新鲜词语,比如曾经流行过的“累觉不爱”“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等,这些四字词语看起来齐整,很有骈文的味道,教师在课上一提,学生倍感熟悉,便乐于去感受骈文四六字对仗工整的特点。

不久前,有个学生在作文里用了“廾匸”一词,表达了青春的忧伤情愫。笔者在评语中明确了作文中应避免使用此类因网络而红的生僻词的要求,同时也借着讲清“贼”和“诫”字形的机会,讲了“廾”字“两手捧物”的真正含义和现在一般只作偏旁的几个构字。在此案例中,教师从网络流行语入手,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掌握语文知识。

教师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从中找到切入口,加以引导,是让教育保有活力的有效策略。

二、品味生活的气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想让学生听课时精神饱满,兴趣浓厚,首先要在文本中找到能引发学生共鸣的共情点,唤醒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情感。

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在情感抒发和细节描写上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比如,《老山界》写道:“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老王》写道:“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骆驼祥子》写道:“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教师需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抓住不同文章的亮点,架起文本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通过浅显的描述,在“不难懂”“挺有意思”的念头里,一点点深入学习。

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当下很多学生浸染在快餐文化中,难以静下心来感受语言文字的真谛,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当教学到文本情感表达的共情点之时,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停留,利用朗读、仿写、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品味文章的生活气息,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果。

三、链接生活的近似事件

文本作品因作者个人特色及年代背景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阅历不足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深入理解。对此,教师要链接生活中的近似事件,帮学生搭筑感受的桥梁。

比如,《庭中有奇树》有“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两句诗,学生不能明白花香盈袖的原因,只道是摘了花放进衣袖,如此理解显然是不符合语境的。笔者由日常生活中的“烟熏”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想到厨师或家中做饭之人身上的烟火气是因为长时间浸染在有特殊气味的环境中造成的。

接着,笔者再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夙愿不能达成,只能执花在手,无语凝伫,时间一久,便沾了一身花香,可见情思悠长。

再如,《诗经》的相关拓展阅读《国风·郑风·风雨》,这首诗渲染了风雨交加、鸡鸣不已的氛围,描绘的是一个苦苦思念丈夫的女子得见夫君归来的情景。

没有相同经历的学生无法感同身受,于是,笔者便引导学生类比自己等待挚友的心境,将诗中渲染的凄迷、阴郁氛围与等待朋友、久念不归的焦急和郁闷心情联系起来,从中感受女子一朝得见丈夫归来时内心的五味杂陈,在层层叠叠的盼望、守候之后,激动之情如泉喷涌,从而体会到写作的手法是以哀景写乐情,倍增其乐,有力地反衬了女子等到丈夫后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相似情景的链接需要联想和想象,这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也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便于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站在学生层面上,进行多角度的引导,将生活视角引入教学,为课堂增添活力。

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观察生活对于写作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哪怕是平淡普通的生活,通过仔细观察和用心感受,也能写出不一样的味道。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关心的事情多了,心思愈发浮躁,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细节。

比如,教师可以以拍摄的方式记录日常生活细节,花草树木,柴米油盐,放大镜头,放慢节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用文字表达感受。特写和慢镜头在写作中的运用,是丰富语言表达的重要辅助。

笔者曾播放过放慢各类运动瞬时动作的视频,还有广角镜头下的清晨、微距鏡头下的花卉、特写镜头下的人物等,让学生观察细节,运用各类修辞手法将一帧帧画面描述出来,帮助学生形成关注、细化、具化、深化生活的习惯,提高写作的生动性。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观察训练,让学生用完整的、富于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语言描述,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身的情感。

五、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

陶行知先生认为:“受教育的目的是改造生活,只有通过学习生活的内容,才能培养生活的能力和精神。”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有的文章教会学生品味文本语言,如《消息二则》《列夫·托尔斯泰》;有的教会学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最苦与最乐》《伟大的悲剧》;有的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并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如《河中石兽》《大自然的语言》《时间的脚印》;有的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价值,如《驱遣我们的想象》《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等;还有的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小美好,如《猫》《昆明的雨》。这种种充满生活情趣、人生哲理的文本,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教会学生珍视情感、热爱生活。

为了让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应将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比如,针对垃圾分类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学习垃圾分类方法;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演讲、表演、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在接受语文知识的同时,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语文教学更具活力,亦能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六、勾勒生活蓝图

陶行知先生指出:“活的教育,好像在春天之下,受了滋养料似的,也就能一天进步似一天。换言之,就是一天新似一天。”语文文本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的人文关怀,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引领,都能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统编版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向来不缺乏精神内涵,彰显了文以载道、以德育人的理念。但实际教学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文章主旨较为深刻,学生较难领会文章内涵;二是教师的讲解较为空洞,学生难以

共情。

如《散步》,这是一篇经典文章,也正因为经典,教师的教学往往会出现机械空洞或“剑走偏锋”的问题。作者莫怀戚在谈该文写作契机时曾说:“强化‘生命,淡化伦理。”“孝”固然是该篇文章的重心,但空谈孝道,学生并不能真的有所触动。

《散步》的底子里,有一种对“生命的感慨”,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文中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和“又熬过了一个严冬”都展现了“我”对于母亲健康的希冀,而母亲呢?“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所见景色,也坚定了她因宠爱孙儿而决定走小路的决心,这是最本质的“生命之说”,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向往。学生只有感悟文章的精神内涵,才能勾勒未来的希望蓝图,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力量。

文本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引导学生对未来的生活产生更高更远的期待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学会挖掘文本资源,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促使他们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结语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教育教学的素材源于生活,又应“供给人生需要”。源于生活的内容,自然氤氲着生活的气息。教师应借助这种生活的气息,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需求等,捕捉教学契机,让学生在教学中释放活力,最终“识得人间烟火味”。

【参考文献】

[1]周德藩等主编.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