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红色文化资源视域下大学生美育维度探究

2023-09-06 08:12杜桂萍周锐航王艺钢
高教学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红色文化美育

杜桂萍 周锐航 王艺钢

摘  要: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重要内容之一,是不可或缺的。为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笔者整合校园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根脉,多维度推进大学生美育体系优化,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育思想价值滋养的探究。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美育;思想维度;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5-0185-04

Abstract: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which are indispensable. For better inheri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utstanding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the author has integrated the campus red culture resources, mined the red culture roots, and promoted the optim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esthetic education system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The aim is to realize the research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nourish the ideological valu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for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rtistic and labor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red culture; college student; aesthetic education; ideological dimensi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新時代红色文化精神具有历史厚重感和时代鲜活性,仍然保持着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与先进的革命性特征,是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辽宁科技大学(原鞍山钢铁学院,以下简称“辽科大”)作为钢铁文化的摇篮,将红色艺术文化资源与大国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彰显校园红色文化自信,使学生在钻研学术的同时感受大学精神,接受艺术熏陶,滋养美育浸润,润物无声地在钢铁文化厚重国史、校史、家史中堪当重任。

一  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美育的价值维度

红色文化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中国革命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和精神财富之源。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和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党的梦想和追求,汇聚成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倡导美育功能,不仅要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精神境界,而且要净化青年心灵、陶冶情操、传承信仰和荡涤灵魂,因此,必须传承好、发扬好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美育功能。

(一)  传承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美育的长子情怀

红色文化星罗棋布,红色文化血脉代代相传,校史文化革命价值。鞍山因钢兴市,因矿得名。辽宁科技大学(原鞍山钢铁学院)始建于1948年,不仅是国家重工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国重器的建设史、创新史的见证。从鞍钢“五百罗汉”到新中国第一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三大工程”竣工,从全国第一代劳模孟泰,到如今一批批优秀校友成长经历,从百废待兴到大国重器,从追寻“共和国长子”情怀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初心发展史与奋斗史,彰显大国工匠优秀品质和敬业奉献精神,今天我们从校园红色文化资源中锻造了新时代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校史文化的育人价值。辽宁科技大学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指导下,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战略决策,在东北率先进行工业化建设,由国家统筹在一片废墟中建立了学校旧址,从校园建设、设备购置到师生的招募,形成教学与生产劳动培训相结合的特殊时期的教学模式,1958年鞍山钢铁学院正式组建,含鞍钢夜校学生1 558人,教师200人,学校的建立为国家“一五期间”鞍钢三大工程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也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和发展空间,与此相关的老物件、旧照片、当年的记录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宝贵的红色革命资源。

因此,辽宁科技大学以钢铁情怀,建立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校园文化资源,赓续70余年文化沉淀,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推进以美育人,是新时代辽科大人的家国情怀,也是高校基层党建重要载体,用情怀和担当、敬业和奉献的大学精神引领青年政治信仰与追求,创新红色文化资源艺术作品,教育青年学习好、传承好、发扬好校园红色文化资源以美育人的价值功能。

(二)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中国价值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红色文化资源是为党育人的文化根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是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体系的根本。辽宁科技大学因钢而立,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冶金文化著称,在打造钢铁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大国工匠人物厚植优秀传统文化中更是锦上添花,让钢铁文化中流淌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美德,彰显钢铁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交融与碰撞,交织与融合,使大国工匠的劳动美、奉献美、创造美与千古流传的文化艺术资源碰撞交融,形成新时代校园文化创新美育作品,展示刚柔并进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的中国价值,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体系。因此,校园红色文化资源艺术美应发挥其在高校美育的核心作用,用艺术实践创新美育价值涵养,讲好新时代钢铁人文的感人故事和历史传承。培养青年对美的认知、审美情操、审美素养,开启青年艺术创造力与审美表达。

(三)  梳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体系的中国力量

基层党组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好,实现其育人育心的初心与使命。回望百年党史无数先烈为革命前仆后继、坚持真理的伟大力量,今天我们更应该在红色精神谱系中追随先辈,勇担责任。梳理艺术文化资源,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短板,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红色资源创新艺术作品不多;二是在校园文化中红色文化资源精神挖掘、传播广泛性不足;三是传承红色资源育人渠道形式比较单一。因此,高等教育把红色资源育人体系中国力量传承好、创新好,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从70年校史沉淀“钢铁文化”精神中,创新红色文化资源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美育功能。

二  整合校园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体系维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充分探求红色资源,涵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育人根脉,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中的美育价值涵养,推进“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校园文化实践美育功能与教育体系。

(一)  整合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精神谱系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多样性,既有传统的物质文化实体,也有非物质的抽象精神沉淀等不同类型。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多数为有形产品,如红色旧址、名人故居、校史馆藏和老物件传承等,这些有形的实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非物质形态的资源主要包涵制度与精神的文化产品,特定时期治校理念等,这些抽象的精神文化、制度体制等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特殊的精神内核,是大学精神的历史沉淀与提升。

如,辽科大以“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为校训,以“勤奋向上,求实创新”为良好的校风,以“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打造文化品牌,等等,都是大学精神文化资源的体现,这些文化资源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在長期历史实践中积淀的结果,也是一代代先辈以中国共产党人的钢铁文化,不断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些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代表的大学精神,不仅是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内涵的一部分,也是全体师生冒着革命战火硝烟,秉持“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精神体现,更是在中国工业革命改造时期,国家大炼钢铁大干快上美育、劳育家国情怀的写照。

(二)  重构校园红色文化资源思想理论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对青年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导向作用,红色文化精神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追求,也是运用“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大学精神,回望革命前辈不惧艰苦、吃苦耐劳、奋斗牺牲的精神体现,重构那个火红的大炼钢铁年代,辽科大人的艰苦卓绝、忘我劳动精神追求。涌现了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等,钻研技术发明“万能工具胎”,这种创新精神掀起群众性的技术革新的浪潮,鼓舞工人的革命斗志,基层党组织对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体系梳理细分,回味红色文化精神感召,铸就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德智体美劳健康人格。

(三)  融通红色文化资源课程建设体系

对红色文化资源整合既是对学校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融合,更是对校园文化建设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挖掘校园红色文化资源,艺术审美、艺术教育,艺术元素等,推进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使命,不仅要巩固红色文化资源种类的理论优势、格局影响,更要在实践中敢于破立并举、善于锻造艺术追求,融合对红色文化艺术成果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课程体系建设,融通理论体系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

通过红色艺术资源理论教学和课程实践作品创新,拓展校园文化体系内涵、展示原创作品以美育人内涵,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课上与课下教学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等体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三  探究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美育功能维度

毛泽东同志讲过:“我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为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正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我们党才能做到心明眼亮、意志坚定,在关键抉择面前不摇摆,在艰难困苦面前不畏缩,在危机重重面前不消沉,信心百倍走向胜利。“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是钢铁学院的建校精神,更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美育精神内核,我们必须利用好、传承好、发扬好。

(一)  挖掘钢铁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理论功能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追寻信仰之光。我们从北大红楼,看到了李大钊、陈独秀等党的创始人留下的国家危难中一大批共产党人的先进精髓,他们运用传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事迹,诠释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们党拥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党的红色文化血脉中读懂百年奋斗史,感悟真理的力量,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红色文化资源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照耀前行之路。老一辈钢院人正是运用这种思想的真理力量,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大量生产实践中以敢为人先的勇气与自我牺牲的革命锐气为国家发展创造巨大的工业财富。鞍钢老技术员邢文发教育新工人时曾经说:“要不是共产党的培养和教育,别说上大学,就是文盲的帽子也难摘掉。”

党始终坚持光荣的红色文化革命传统。李大钊说过:“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一代代钢铁人不畏艰险、直面挑战、不懈奋斗,续写了大国重器的发展史,为国家钢铁事业走出国门展示有责任的大国担当,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构筑起党的精神谱系,用伟大的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传统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党的教育始终把文化文艺作为前进的号角。我们利用校园文化影响搭建美育中心,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建设,完善红色资源、课程教学、特色实践和艺术展演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使命。实现顶层规划与美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滋养学生心灵、陶冶情操、崇尚美德,创新发展人文价值品格。把红色资源内涵建设、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纳入高校育人体系、教学实践中,以兴趣、爱好、品位为前提,用学分制管理为导向,推进红色资源以美育人的行为自觉、情感自觉、思想自觉。

(二)  梳理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体系功能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艰苦创业矢志不渝的历史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和创新好。基层党组织在育人实践过程中,要通过理论与实践融通的方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不断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从“三个维度”推进不同红色文化资源种类的美育价值。

梳理红色资源古籍文物育人功能。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要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史实的态度,深入开展“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红色资源专项梳理,加强校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红色遗址、重要文物保护;对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做好梳理和记载,把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结合起来。

梳理红色资源典型史料育人功能。积极开展校园红色资源、革命史料的认识、学习、宣传和保护工作,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先进史料的精神内涵,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价值,准确把握党史、校史、典型人物等70多年钢铁行业发展的典型代表,把握因钢而立的校史主线、主流本质,与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辽宁长子情怀、新时代郭明义奉献爱心等有机结合,创新时代“钢铁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美育功能。

梳理红色资源科学革命理论育人功能。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以“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红色资源文化导向,聚焦革命思想主题以史串歌,以歌话史,着力打造艺术文化课程思政精品,推进艺术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创新红色资源典型事件、重要线索、先进人物等,在传唱、赏析、创作中实现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辽科大校园文化艺术精品,培养青年爱党、爱国的情怀。

(三)  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精品美育实践功能

校园文化环境是培育学生素养和审美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环境可以给人以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因此,必须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实践氛围。

注重以课程思政浸入式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发展关键在于创新,课堂教学针对学生思想意识多元化时期,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经典背景与新时代艺术作品其精髓有机结合,从课程思政美育创新层面,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开展美育课程思政教学,通过诵、读、吟、演等一系列的文创活动,在理论上培养学生认知,在实践中体验对红色文化资源学以致用。

注重以项目导向参与式红色文化资源体验。如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针对学生申报的“红色经典”项目进行系统交流,鼓励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经典创新艺术作品,深化对红色经典的艺术认识;从青年学生主动融入方面,结合校史、校风、校训和校歌等鼓励学生实地体验、沉浸式感受,创新艺术精品和学术类红色文化活动,通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展示大学生对红色艺术文化的创新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达到思政育人育心的教育目标。

注重以成果为导向的红色文化资源展播。学校结合“音体美”艺术成果展播,创新以钢铁为题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首部音乐剧巡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课程思政教学音乐会,上好开学第一课,师生共同唱响抗疫凯歌,拍摄原创MV《曙光》《旗帜》《把未来点亮》,快板《辽科大欢迎你》等经典作品,实现以红色文化资源经典成果导向为背景下,提升新时代文化自信,运用后疫情时代高水平艺术实践育人铸魂、陶冶情操;依托辽宁省美育浸润项目、美育课程体系、美育实践成果等,推进红色资源艺术传承发展,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高等教育教学要设计符合青年认知、情感特点、成长规律的红色资源教育体系,让红色资源“动起来”,通过现场感受、互动体验、红书传诵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讲好红色故事,扩大红色效应,让红色基因信仰“树起来”。凝练“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校园红色资源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先进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坚定政治信仰、追求革命理想,涵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美育价值,共筑立德树人大思政课堂。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2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182-215.

[2] 辽宁科技大学校史编委会.钢铁摇篮[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8:2-193.

[3]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5] 周晔,严书倜,“红色基因与红色文化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1(7):73-75.

[6] 梁罡.“红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的价值维度与实践向度”[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04-107.

[7] 徐娜.高校美育三议:本质意义、价值指向与实践路径[J].江苏高教,2021(6):113-116.

[8] 王萌.高校美育的逻辑起点、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2):68-75,95.

[9] 陈九如,张烊烊.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逻辑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114-117.

[10] 衣玉梅.红色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4):119-122.

[11] 藍贤发.用红色文化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J].人民论坛,2021(Z1):150-152.

[12] 中国青年网.用好红色资源创造新的伟业[EB/OL].(2021-10-16).http://pinglun.youth.cn/wztt/202110/t20211016_13263953.htm.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红色文化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美育教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