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甲胎蛋白联合血小板检测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价值

2023-09-06 11:00张文凤杨霞王培柱
系统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乙型肝炎例数

张文凤,杨霞,王培柱

1.滕州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山东滕州 277500;2.肥城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安徽合肥 271600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乙肝所导致的慢性肝炎是诱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脏实质后不仅会改变肝细胞的生理状态,还会引起大范围的炎性病变,各类炎性因子共同作用会导致肝脏发生纤维化、增生等病变[1]。目前临床诊断该病症时的金标准仍为穿刺活检,会给患者造成明显的不适感、疼痛感,且穿刺所形成的创口也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使得短时间内重复操作从根本上无法实现,造成临床应用范围受限。血清指标检查则操作简便,产生的医疗成本相对较低,患者依从性更强,加之其可重复操作性强,使其更容易被推广。其中甲胎蛋白属于肿瘤类疾病检验中常用的标志物之一,可用于如肝癌、卵巢癌等多种癌症的检验工作中,但如单独使用其敏感性、特异性均相对较低,需要与其他指标共同检查方可准确反映病情状态[2]。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1—12 月在滕州市中医医院治疗的60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确诊患者,与同期进行体检的60 例健康者,探讨血清甲胎蛋白、血小板联合检测诊断疾病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60 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5 例,女15 例;年龄40~65 岁,平均(55.13±3.26)岁;病程1~5 年,平均(3.02±0.45)年。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3 例,女17 例;年龄40~65 岁;平均(55.19±3.31)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研究取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观察组患者通过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且符合《HBV/HCV 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3]标准;同意参与本次检查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近期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近期使用过降酶药物者;抵触配合检查者。

1.3 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需在空腹状态下采集外周静脉血液样本,血液采集前需告知其正确的空腹技巧,包括提前8 h 禁饮、提前12 h 禁食,于采血日当天早晨完成血液采集。两组受检者均选择肘窝处主静脉作为穿刺点,每人采集两份血样,共5 mL。其中2 mL 用于全血检验,将其直接放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设备内,准确记录读数中的计数、平均容积、分布宽度、压积水平等血小板指标。3 mL 全血需取血清进行检验,将全血样本放入离心机内处理,设备速率设定为3 000 r/min,连续离心10 min 后提取上清液作为血清样本,通过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指标给予测量,选择配套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1.4 观察指标

①甲胎蛋白、血小板检测结果比较。对比两组受检者甲胎蛋白、血小板检测结果的组间统计学差异,其中血小板检测指标包括: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②敏感度、特异性计算。分别计算甲胎蛋白指标及血小板指标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性=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甲胎蛋白、血小板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甲胎蛋白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各项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甲胎蛋白、血小板检测结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甲胎蛋白、血小板检测结果比较()

?

2.2 不同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性比较

甲胎蛋白联合血小板四项指标检测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

图1 血小板检测甲胎蛋白单独及甲胎蛋白联合血小板指标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的ROC 图

表2 不同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

3 讨论

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肝脏癌变诊断中较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该蛋白本身能够参与到人体内免疫抑制、营养运输等多种功能之中,且于多种癌症病变中均处于异常高度表达状态[4]。根据临床大数据研究显示,肝癌患者中不足30%者甲胎蛋白处于未变化状态,究其原因可能和个体肝脏细胞分化趋势有关,如其中分化的结缔组织比例较高,则会直接影响AFP 的合成量,但另外70%以上者均会表现出该指标异常升高的情况[5-6]。从生理角度来看,AFP 属于特殊型糖蛋白物质,其在胎儿阶段由肝脏实质所合成,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而在发育为成人后的合成量会大幅下降[7-8]。可一旦肝脏细胞癌变后,AFP 的合成量便会大幅增加,且其中超过27%的良性肝脏肿瘤患者体内AFP 含量也会呈现异常增高的状态,也证明了该指标可以用于诊断肝脏肿瘤或癌变[9-10]。

肝脏发生病变后对于血液中血小板含量的影响相对复杂,对其结构、生化功能等均具有影响。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受病情影响,会导致脾脏肿大,脾脏功能亢进会直接导致血小板结构遭到破坏,使得完整功能的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11-12]。同时乙肝病毒本身对骨髓内的巨核细胞也具有抑制作用,导致骨髓、肝脏造血功能处于缓慢衰退状态,也是间接影响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因素之一[13-14]。根据大数据研究显示,该类病变患者血液中各项血小板数值均会明显降低,反映了其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情况。但如单纯参考该指标仍会出现特异性、敏感性较低的问题,因多种疾病均可能在短时间或长时间内诱发凝血功能障碍,从而使血小板指标产生大幅波动[15-16]。为此,临床可以将AFP 和血小板检查联合使用,以更好地反映肝脏癌变的可能性,因为肝功能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1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结果(345.95±11.23)ng/mL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项研究结果与白瑞等[18]文章结果中观察组甲胎蛋白测定值(347.32±30.98)ng/mL 高于对照组(P<0.05)相一致。由此证实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测定结果相比正常值明显升高,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临床鉴别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可通过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及血小板指标的方式,具有极高的敏感度与特异性。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乙型肝炎例数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更正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你真的了解甲胎蛋白吗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