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应用于湿疹患者中的分析及对湿疹EASI 评分的影响

2023-09-06 11:00袁婧茹曹晓婷郭勇
系统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刺络拔湿疹针灸

袁婧茹,曹晓婷,郭勇

1.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内蒙古包头 014060;2.包头市石拐区医院中医科,内蒙古包头 014060

湿疹指的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导致出现的皮肤炎症反应类疾病,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时间长,是该病患者在发病后出现的主要特征表现[1]。近年来,我国湿疹患者人数呈现与日俱增的发展态势。大数据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一些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显著[2]。西医对湿疹治疗的方法相对较多,以对皮损部位局部外用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配合应用适当的抗组胺药物为指导思想,对于病情发展的控制,能够产生较为理想的效果,但远期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且在治疗后反复发作的可能性较大,并且长时间的不合理用药状态,会使激素依赖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加大[3]。中医学领域当中,对湿疹进行治疗的方法可谓丰富多样,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且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中医外治法属于在湿疹发病的早期阶段,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措施,能够充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临床应用前景较为理想[4]。本研究选取2020 年12 月—2022 年12 月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中医调养门诊接受治疗的80 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分组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治未病科中医调养门诊接受治疗的80 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院LL20200508),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湿疹患者;②年龄≥18 周岁患者;③存在用药与针刺指征患者;④临床资料完整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皮肤性疾病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损害或疾病者;③恶性肿瘤患者者;④精神或意识不清,合并精神疾病史者;⑤存在该次治疗药物过敏史者;⑥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局部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国药准字H10940095;规格:5 g∶5 mg),10 mg/次,对湿疹病变部位的局部,采用温水进行清理,确定干净之后,取适量的药膏进行均匀薄涂,用药2 次/d,连续治疗3 周。

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中医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技术进行治疗:(1)温针灸:①取穴包括:双侧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②器械:选用我院现有的毫针,规格为0.35 mm×40 mm;圆柱状艾条的规格为:长20 cm,直径1.8 cm。③操作:指导并帮助患者取仰卧位状态,充分暴露施针部位,以碘伏消毒液对穴位局部实施消毒处理,单手快速进针,得气后以1.5 cm 的艾条,套入到针柄上,使艾条的底部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 cm 左右,施灸部位的下方位置垫一个纸片,避免温度过高,或艾火发生掉落,从艾条下段,将施灸点燃,艾条燃尽之后需要待余温全部退却,将艾灰除去,随后起针。隔日进行1 次治疗,3 周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2)刺络拔罐:①取穴包括:肺俞穴、膈俞穴周围1~5 cm 的位置。②器械:一次性5 号注射器针头;4 号大口径透明玻璃罐。③操作:指导并帮助患者取俯卧位状态,使施针显露,以碘伏消毒液对俞穴周围直径5 cm 范围内实施消毒处理,左手对局部皮肤进行舒张,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在俞穴周围的位置进行快速浅刺,刺破皮肤确定出血之后,以闪火法将4 号罐吸附于刺络部位,放血量达到10 mL之后可以起罐,再次对刺络部位进行消毒。隔日进行1 次治疗,3 周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④注意事项:刺络拔罐法,由于点刺会有轻度疼痛感,在操作需做好解释工作,手法应做到快速、轻柔。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睡眠质量、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状态相关指标。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从皮损面积、瘙痒、红斑、丘疹、表皮脱落、渗出结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每项0 分表示没有任何症状,1 分表示存在轻度症状,2 分表示存在中度症状,3 分表示存在重症[5-6]。瘙痒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价,0~10 分,分数越高瘙痒越重[7]。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价,0~21 分,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8]。皮肤状态:评价患者皮肤pH 值、角质层含水量以及穿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效:治疗后湿疹症状没有减轻,且有呕吐、皮肤瘙痒、头晕等相关的不良反应出现,局部皮肤外观没有改善,或病情进一步加重;有效:治疗后湿疹相关症状减轻,且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局部皮肤外观基本恢复正常;临床治愈,治疗后湿疹相关症状,彻底消失,且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局部皮肤外观恢复正常[9]。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对比两组瘙痒症状消失、皮肤外观复常、治疗总时间。

对比两组皮肤过敏、丘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及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疹EASI 评分、睡眠质量、瘙痒程度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瘙痒程度、睡眠障碍指数、湿疹EAS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疹EASI 评分、睡眠质量、瘙痒程度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湿疹EASI 评分、睡眠质量、瘙痒程度评分对比[(),分]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状态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pH、TEWL 低于治疗前,pH、角质层含水量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状态相关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状态相关指标对比()

?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8 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过敏、丘疹等不良反应,治疗组1 例发生过敏情况,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

2.5 两组患者瘙痒消失、皮肤外观复常、治疗总时间比较

治疗组瘙痒症状消失、皮肤外观复常、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瘙痒消失、皮肤外观复常、治疗总时间比较[(),d]

表5 两组患者瘙痒消失、皮肤外观复常、治疗总时间比较[(),d]

?

3 讨论

温针灸属于中医治疗技术的一种,可以产生针刺机械刺激与艾灸温热刺激的双重治疗效果,通过实施针刺,可以使艾灸所产生的热能深入到相应的穴位当中,产生新的治疗效应。该项治疗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可以达到调理脏腑经络、祛风除湿、疏通经络的治疗效果之功,在既需要针刺又需要艾灸方式进行治疗的疾病控制过程中应用[10]。中医学研究认为,导致湿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湿热搏结、损耗阴津、化燥生风,对其实施治疗时,需要以养阴润燥、祛湿止痒为基本指导思想,选取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穴位辨证施治。病在皮肤者,取阳之合,选大肠经之合穴曲池,达到清热化湿,祛风止痒的效果;脾与胃之间属于互为表里的关系,故选胃经下合穴足三里,可以达到清脾胃湿热、补益气血的功效,产生标本兼治的效果;血海穴属于皮肤病治疗过程中的常用穴位,所谓“治风先治血”,对其施以温针灸,可以达到祛风活血、理血和营的治疗效果;三阴交属于肝、脾、肾经之交会的穴位,温针灸可以达到补肾益气、疏肝理脾、调和气血、运脾化湿的治疗效果。上述诸穴联合应用,施以温针灸,可以达到以热引热,内调气血,外散邪气的效果,从而发挥清热祛湿、活血行气的作用,对湿疹进行治疗的效果非常确切[11-12]。

刺络拔罐疗法在中医学领域当中的记载,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指的是将刺络放血与拔罐两种外治法进行充分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刺络放血疗法主要是通过点刺放血方式,使患者体内存在的邪气能够随血而出,达到活血通络的治疗效果;借助火罐所产生的负压作用,对瘀血排除起到促进作用,使新陈代谢能力增强。两者相结合应用,可发挥疏通经络、开窍散热、祛风除湿的治疗作用[13]。膈俞属于八会穴之血会,选用膈俞刺血不仅仅可以达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效果,还具有养血合营之功效。中医认为肺主皮毛,司开阖,而湿疹病位主要在皮,选用肺俞穴,可达到宣发疏泄郁于皮肤腠理之间的风湿邪气,具有宣热疏风、清热理气的治疗功效。瘙痒是湿疹患者最为显著的症状,以刺络拔罐法治疗,可以使热随血而泄,使疗效更为突出[14-15]。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湿疹EASI 评分(1.39±0.17)分、睡眠质量(6.92±4.47)分、疼痛程度(1.97±0.36)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学者研究中的观察组EASI 评分(1.42±0.12)分、睡眠质量(6.88±4.45)分、疼痛程度(1.89±0.41)分的结果相似。治疗组皮肤状态指标水平、治疗总有效率、瘙痒症状消失、皮肤外观复常、治疗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反映出湿疹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技术进行治疗,可迅速控制瘙痒等湿疹症状,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和皮肤状态,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综上所述,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应用于湿疹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改善湿疹EASI 具有明显效果,但关于明确的机理研究尚无统一标准,需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明确机理,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刺络拔湿疹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