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引流术治疗在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中的应用

2023-09-06 11:01赵晖
系统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脑外伤引流术外伤

赵晖

淄博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淄博 255020

临床上经常遇到头部被撞伤患者出现硬膜外血肿,患者出现头部外伤之后,意识会短暂性散失。患者突发脑外伤,由于头部受到震荡,导致昏迷出现,属于功能障碍,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现脑膜中静脉粗大、静脉窦粗大,在为患者治疗期间,通常采用手术治疗[1-2]。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具有良好疗效。一旦发生硬脑膜外血肿,血管出血量较多,患者颅脑与硬膜之间血量增加,会造成脑组织压迫,容易再度昏迷[3-4]。脑出血微创引流是指通过颅脑钻孔,于实施开颅手术,或者脑室穿刺后,在脑室内置入引流管,末端连接无菌引流管,引出体外脑积液。此种手术方法较为简单,具有较小创伤、患者短时间内逐渐恢复等优势,通常用于急救[5-6]。在本研究中,选择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淄博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微创引流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 例。观察组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男24例,女24 例;年龄45~84 岁。对照组男23 例,女25例;年龄46~85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YT2022014514),且患者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诊断为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②临床资料完整患者;③年龄42 岁以上患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肿瘤疾病患者;②配合医护人员程度较低患者。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传统手术方法,在手术之前,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止血,采用CT 检查血肿部位,结合病情选择合适切口,咬除颅脑,通过颞中回入路做手术入路,清除血肿。

观察组采用微创引流手术方案,以患者血肿中心点作为靶点,穿刺点选择距离靶点最近的头皮上方,需要细铁丝粘贴,做好标记,CT 检查患者穿刺点信息,采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药物为其实施麻醉,避免受到大血管产生影响,应用2 cm 穿刺针进行穿刺,选择垂直方向,直到达到血肿中央位置方可,将血肿内液体抽出,第一次可以抽取30%,一旦发生障碍,则需要实施原位旋转,调节针孔位置,血肿需要粉碎,之后再次进行抽吸,为患者注入氯化钠溶液,从针侧管导出冲洗液,观察其是否发生活动性出血,向患者注射4 万U 尿激酶和氯化钠溶液,在4 h 之后,为患者实施引流处理,应用CT 进行检查,合理调整穿刺针的深度,实施负压抽取方式。

1.4 观察指标

①分析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数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分数区间为0~100 分。

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包含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出血量。

③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分数区间为0~42 分。

④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含感染和再出血。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躯体功能、总体健康、躯体角色、心理健康、机体疼痛、情绪角色、活力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

2.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 观察组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分]

?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48)低于对照组的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颅脑外伤是指发生在患者头颅外部的损伤,通常在撞伤或者跌坠后产生,交通事故是导致颅脑外伤的主要因素。颅脑创伤在神经外科较为常见,属于急症之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较高病死率,患者被救治成功,也容易残疾[7-8]。我国出现颅脑创伤概率较高,每年病死率也在逐年递增。颅脑外伤可分为两种类型,由于暴力导致患者出现损伤,称之为直接损伤;暴力作用在患者其他部位,损伤传至患者头部称之为间接损伤。直接损伤包含3种类型,即:加速性损伤、减速性损伤、挤压性损伤是[9-10]。根据患者头部损伤情况,患者头部发生损伤部位属于着力部位,头皮血供丰富,在受伤之后容易发生失血和休克现象[11-12]。一旦处理不当,发生感染,会导致颅内感染[13-14]。颅脑外伤诱因较多,包括:血管损伤、交通事故或击打、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跌倒等。颅脑外伤后,若外伤严重,易引起出现昏迷等症状。若外伤较轻,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症状,但随着血肿逐渐增大,会逐渐出现明显临床症状[15]。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有效诊断十分必要。为患者实施颅脑CT 检查,能够观察硬膜外血肿、颅脑损伤情况,在为患者治疗期间,或者实施手术后,均可以采用CT 检查方式。采用X 线平片检查方式,能够显示患者头部外伤组织骨折线。采用脑血管造影模式,可以找到患者出血血管。

因外力造成颅脑损伤,属于脑外伤,原因较多,可行CT 检查,若检查无特殊病理性提示,无需特殊处理。采取CT 检查,能够实施诊断。根据CT 检查结果,患者出血部位不同,或者出血含量不同,可以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由于患者神经细胞属于不可逆细胞,一旦出现损伤,则无法再次恢复,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效果不佳,由于手术出血量较大,患者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现如今,我国医疗技术取得进步,微创手术也得到充分发展,尤其在临床上微创引流术得到广泛应用。引流术属于常见外科手术方式,能够将体腔内或者人体组织内集聚的血液,或者其他血液向外引流,包含腹腔引流或者脓肿切开等,同时还包含内引流,通过采用分流方式,或者改道方式,能够将液体向空腔脏器流入,促使引流目的得以实现。对于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而言,可以采用引流方式,通过CT 诊断,定位患者血肿部位,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方式。脑出血微创引流术具有手术适应证广泛、对患者不会产生较大创伤、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小等优势,患者短时间内能够完成手术,得到患者和医护人员认同。本研究中,通过分析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外伤硬膜血肿临床效果,分析对患者产生的影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48),低于对照组的18.75%(9/48)(P<0.05)。孔维锋[16]分析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外伤硬膜外血肿中的安全性,选择62 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 例。对照组实施开颅手术方式,观察组实施微创引流手术治疗。探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通过上述结果显示,采用微创引流手术方式,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综上所述,给予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方式,具有显著效果,和其他手术相互比较,能够减少患者手术出血量,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出院时间,属于安全性较高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脑外伤引流术外伤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轻型脑外伤康复期失眠46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