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治疗具有胰岛素抵抗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3-09-06 11:01范秋红高兰平马泽南
系统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单纯性抵抗血脂

范秋红,高兰平,马泽南

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儿科,江苏苏州 215128

目前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以及不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等因素影响,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不断上升,并已经开始上升至临床医学层面[1]。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会影响儿童的发育与身心健康,且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对此临床应加以重视,积极做好肥胖儿童的防控工作[2-3]。对单纯性肥胖儿童,临床多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干预等方案治疗,能在一定程度降低其体质量,改善身体素质,但因该类方式需要长期维持,且效果因人而异,故需要探讨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4]。药物治疗在肥胖中有着重要地位,二甲双胍为治疗2 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能够起到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目前在临床中已经广泛应用,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应用于1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治疗[5]。为进一步探讨二甲双胍对肥胖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2020 年1 月—2023 年2 月收治的伴胰岛素抵抗单纯性肥胖儿童86 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伴胰岛素抵抗单纯性肥胖的儿童86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43 例,其中男21例,女22 例;年龄6~14 岁,平均(10.22±2.17)岁。观察组43 例,其中男19 例,女24 例;年龄6~14 岁,平均(10.15±1.9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6];②存在胰岛素抵抗;③临床资料完整;④能进行长期随访;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器质性病变患儿;②药物原因造成肥胖的患儿;③精神状态异常患儿;④使用研究以外方案减肥患儿;⑤胃肠道疾病患儿;⑥依从性极差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开展饮食干预,每日摄入热量标准为20 kcalth/kg,根据标准体质量计算总热量,并合理分配各类营养要素比例。蛋白质30%,碳水45%,脂肪25%,适量补充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三餐均按时进食,其他时间不再进含热量的食物与饮料。同时开展运动干预,每日开展60 min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打球等。该过程家属强化监督,确保患儿充分执行。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同时,口服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113492,规格:0.5 g),2~3 次/d,500 mg/次,餐中服用。

两组均治疗12 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身体参数比较。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腰围以及臀围,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腰身比。②两组血糖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比较。予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离子交换高性能液相色谱分析法)、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计算方法为空腹血糖×胰岛素/22.5。③两组血脂水平比较。于治疗前后采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身体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体质指数、腰臀比、腰身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指数、腰臀比、腰身比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身体参数比较()

表1 两组患儿身体参数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

2.2 两组患儿血糖指标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未见明显改变,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糖指标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

表2 两组患儿血糖指标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两组患儿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 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脂水平比较[(),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

3 讨论

单纯性肥胖已经成为了目前较为突出的儿童健康问题,且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该类疾病发生率逐年增加[7]。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原因目前仍未完全明确,具体表现包括体脂比明显异常,且脂肪全身分布均匀[8]。而肥胖可增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对葡萄糖摄取、转运、存储的作用受损。伴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容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故临床应当加以重视。而对伴胰岛素抵抗的儿童单纯性肥胖,临床多通过饮食与运动方案干预,通过合理调节饮食,能够减少热量摄入,并维持热量摄入的稳定,再通过适当运动改善机体代谢状态,降低体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9-10]。但该类干预方案时间较长,且效果与患者依从性密切相关,在儿童群体中的应用效果仍然不理想[11]。近年来研究指出,通过适当药物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肥胖的治疗效果[12]。二甲双胍为治疗2 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在怀孕女性、18 岁以下青少年以及儿童中的应用中也有较高安全性[13]。该药物能够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可避免脂肪在骨骼肌、肝脏的异位沉积,也能够减少脂质新生,对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有一定作用。同时该药物也能够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液与肝脏游离脂肪酸水平,对降低体质量有明显作用[14-15]。

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体质指数(23.14±0.41)kg/m2、腰臀比(0.85±0.03)、腰身比(0.52±0.04),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确切,能改善身体参数,对降低体质量有明显作用。姜丽红等[16]研究中,对82例肥胖儿童予二甲双胍干预6月后,体质指数(27.80±3.44)kg/m2、腰臀比(0.89±0.04)、腰身比(0.55±0.10)均明显改善,佐证了二甲双胍干预对减重的价值。而本次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5.76±0.52)mmol/L、糖化血红蛋白(5.80±0.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2.95±0.68)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二甲双胍治疗对血糖影响小,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顾冬云[17]研究中,试验组予二甲双胍干预后,空腹血糖(5.84±0.21)mmol/L、餐后2 h 血糖(5.92±0.68)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4.08±0.76)低于对照组(P<0.05),也说明该方案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本研究中观察组在予以二甲双胍治疗后,TC(3.24±0.70)mmol/L、TG(1.36±0.21)mmol/L、LDL-C(2.13±0.25)mmol/L、HDL-C(1.48±0.24)mmol/L 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案能改善血脂水平。徐秀营等[18]研究中,二甲双胍治疗组TC(3.50±0.46)mmol/L、TG(1.31±0.20)mmol/L、LDL-C(2.01±0.17)mmol/L、HDL-C(1.40±0.19)mmol/L,血脂指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也说明该方案可改善血脂。

综上所述,对伴胰岛素抵抗的单纯性肥胖儿童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能改善患者肥胖,对血糖影响小,可减轻胰岛素抵抗,能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猜你喜欢
单纯性抵抗血脂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你了解“血脂”吗
保持直销的单纯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合并月经不调30例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