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3-09-06 11:01黄芳孙玲珍朱剑马淑娟
系统医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初产妇硬膜外产程

黄芳,孙玲珍,朱剑,马淑娟

1.丹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江苏丹阳 212300;2.丹阳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江苏丹阳 212300

分娩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是人类繁衍的重要方式,一般按照分娩过程可分为宫口扩张的第一产程、胎儿娩出的第二产程以及胎盘娩出的第三产程[1-2]。然而由于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引发的剧烈疼痛,不仅导致产妇出现脱水、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还会加剧其内心负面情绪的滋生;加之剧烈的疼痛刺激激发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加剧分泌茶酚胺等物质,抑制子宫收缩,延长产妇产程,严重还可诱发胎儿缺氧等,降低母婴妊娠结局[3-4]。因此临床亟待解决产妇分娩疼痛问题,以促进妊娠结局的改善。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是当前临床最为可靠、安全的无痛分娩方式,通过硬膜外腔注射麻醉药物以麻痹产妇支配脊神经区域,从而达到分娩镇痛并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5]。基于此,本次研究选择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在丹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00 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分娩的200 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以分娩镇痛方式差异分为两组,每组100 例。对照组年龄22~35 岁,平均(28.83±2.58)岁;孕周37~42周,平均(39.36±1.27)周。研究组初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28.72±2.70)岁;孕周37~42 周,平均(39.19±1.33)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均经初产妇知情同意,且研究已获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初产妇、单胎妊娠;孕周37~42 周;认知正常、意识清楚;满足阴道分娩相关指征。

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合并凝血、免疫等系统疾病;合并器性质损害严重;合并精神或抑郁类疾病史;合并麻醉禁忌证。

1.3 方法

对照组初产妇接受常规分娩,结合初产妇产程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比如第二产程时指导产妇如何正确的呼吸与用力。

研究组初产妇接受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加强监测初产妇产程变化,待初产妇宫口开2~3 cm时提供硬膜外镇痛干预,即于腰椎L3~4间隙穿刺后注入0.15%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60137;规格:10 mL∶100 mg)与0.5% 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172;规格:2 mL:100 μg)10 mL,以8 mL/h 持续泵入,控制胸椎T10以下的麻醉平面,初产妇宫口全开后停止麻醉药物的注入。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以及新生儿Apgar 评分。①分娩方式:自然分娩、产钳助产与剖宫产。②产程时间:记录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与第三产程时间。③产后出血量为产后2 h 的出血量。④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10 分满分,评分越低疼痛越轻。⑤新生儿Apgar 评分满分10 分,评分越高新生儿健康状况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81.00%)更高、剖宫产率(5.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比较[n(%)]

2.2 两组初产妇产程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初产妇产程时间比较[(),min]

表2 两组初产妇产程时间比较[(),min]

?

2.3 两组初产妇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以及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

研究组初产妇疼痛评分(1.89±0.2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初产妇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以及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

表3 两组初产妇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以及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

?

3 讨论

分娩疼痛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感受到的疼痛,医学上将疼痛分为十二级,而分娩疼痛则被定义为最高等级十二级[6]。分娩疼痛主要是由于子宫肌肉组织的挛缩造成,分娩时,胎儿的头部越向下坠,给子宫口带来的压力也越大,产妇也越发感觉到疼痛[7]。疼痛发作时,脑垂体会释放出更多的让人感到疼痛的激素。一旦释放激素,即使可以控制子宫的收缩,也无法让其疼痛停止[8]。同时分娩疼痛与分娩次数、心理情绪、疼痛耐受度等有关,其中初产妇相较于经产妇而言,其疼痛更为剧烈,且可随着子宫收缩开始,伴随产程的进展而不断加剧。分娩疼痛产生则会不断刺激产妇的生理性、心理性等应激反应,产妇不仅会由于无法耐受疼痛选择剖宫产,还会由于疼痛的剧烈导致分娩不良结局的发生,危及母婴生命安全[9]。

以往临床镇痛分娩可分为物理镇痛与药物镇痛,其中物理镇痛无法达到理想的疼痛控制效果,整体的镇痛效果不甚理想[10]。而药物镇痛中最为有效、安全的当属硬膜外镇痛方式,主要通过硬膜外腔注射麻醉药物,以阻断支配子宫的感觉神经,从而达到区域阻滞目的,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的目的。该镇痛方式可保持产妇分娩期间的清醒状态,有利于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实施,且对不利因素的控制更佳,安全性高[11]。因为麻醉药物经硬膜外腔注射后,可直接作用于脊神经,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12]。同时在麻醉药物的选择上,罗哌卡因属于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物,对产妇镇痛持久性较好,且对产妇的子宫收缩影响极小,采用低浓度用药即可达到感觉神经阻滞效果[13];舒芬太尼属于阿片类高强度镇痛药物,给药物几分钟内即可发挥药物的最大功效,且该药物还有较强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作用,可有效的确保产妇分娩期的安全性[14]。两种药物的联用还能够达到协同作用机制,增强镇痛效果的同时还不会诱发不良反应,可有效确保母婴的预后结局。此外,通过硬膜外镇痛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可间接减轻产妇生理、心理等应激反应,从而更利于母婴预后的改善[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初产妇自然分娩率81.00%更高、剖宫产率5.00%更低(P<0.05),说明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能够显著的提高初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张晶晶等[16]研究中,观察组184 例初产妇采用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方式后,其剖宫产率为5.98%,低于对照组(P<0.05),佐证了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对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的积极意义。同时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251.46±32.63)、(50.68±7.36)min,均更短(P<0.05),提示了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能够显著缩短初产妇的产程时间,确保分娩的顺利完成。杨丽筠[17]的研究中,观察组初产妇行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分娩后,其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分别为(368.22±43.17)、(33.21±10.36)、(6.92±1.30)min,均短于对照组(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性良好,也验证了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对缩短初产妇产程时间的重要意义。最后本研究中研究组初产妇疼痛评分(1.89±0.25)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说明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能够显著的减轻初产妇的疼痛程度。李娟[18]的研究中,观察组初产妇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无痛分娩后,其VAS 评分为(0.44±0.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亦佐证了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可显著减轻初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硬膜外镇痛分娩方式可显著缩短初产妇产程时间,提高其自然分娩率,减轻初产妇疼痛程度,改善其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初产妇硬膜外产程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无痛分娩联合缩宫素缩短产程的效果及护理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