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应用

2023-09-08 03:48徐锐敏李枫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数字化素养

徐锐敏 李枫

(1.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临汾 041000;2.山西警察学院 山西太原 030401)

推进高校课程数字化教育探索,提升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促进高校教学成效和育人成效的发展是今后高校教育的重要教育探索方向。该文在数字化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基于数字化教育技术发展趋势,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四方面进行体育教学课程的新探索。

1 数字化技术教学概述

数字化技术教学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对复杂多变的教育资源、教育信息,根据学生学科素养发展需求和教学实施需要,灵活转换为具体的、可以度量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建模、加工和使用,为现有的课堂融入教学资源、教学呈现方式和教学反馈等多个环节提供教学支持,并借助校内外、课内外一体化等多样化的教学实施策略,将多个教育主体进行融合,形成更加立体化、全面化的教育合力,最终促进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教育结果的多向成长。

我国一直致力于数字化教育技术的教育支持和教育探索。2022 年2 月,教育部召开“十四五”国家基础教育重大项目计划实施部署工作会议,教育部长怀进鹏提出了“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建议,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打造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1]。2022 年2 月25 日,全国高教处长会在重庆市召开,旨在研究部署2022年度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吴岩司长提出,将“实施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为五方面重点工作之一,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资源数字化建设和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加快虚拟教研室构建,并确定了439 个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开展课程(群)教学类、专业建设类、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教学研究改革专题探索。

2 数字化背景给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带来的影响及发展要求综述

2.1 注重技能与素养的融合成长,关照学校体育和学生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针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体育素养”教育理念,该教育理念认为,未来体育教育的核心是关注个体的体育文化和体育人文教育认知,体育运动技能与体育情感发展的协调、融合发展,并将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学科创造创新力的发展作为现代教育的核心。该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较好地契合了当今高校学生信息化成长背景和综合素养教育需要,顺应了时代发展需要,为高校体育教学融入信息时代提供了现实基础。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将围绕信息技术主动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实施策略的构建,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的长足发展提供新思路。注重运动技能与体育人文素养的融合成长,关照学校体育和学生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将改革总体方案落实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多个环节和层面,使教育工作回归育人的本质,关注学校体育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机制探索,注重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2]。

2.2 由关照技能一维教学转向关照教学目标与评价体系教育成效的多维策略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强调某项运动技能或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因此,在课程教学目标实施和教学评价体系标准制定时,较少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需求,往往在一维化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难以形成较强的体育参与兴趣和较强的体育学习动机。在数字化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将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要为根本出发点,首先反映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体系上。笔者认为,在数字化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体系将会出现以下发展趋势:第一,去技能化,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和体验感,构建教学主体意识,拓展体育思维能力,重在培养活动参与过程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第二,兼顾体质健康前提下,注重情操陶冶和个人品格素养教育;第三,注重个体差异,构建横纵向网格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育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测试等方面制定网格化发展目标,实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3 促进教师教学服务意识的构建,加强教学的立体化、科学化、数字化探索

在数字化背景下,教育技术将会获得极大发展,为体育课程与教育实施策略的网络化、通信即时化教学的深度结合提供了可能,可以让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及时提供给学生,为学生更加多元化、碎片化、系统化的自主学习拓展了学习时空,为教师更好地服务教学提供了更加注重沟通效率和沟通渠道的教学手段,能真正让理论与实践、室内与室外、课内与课外教学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的学校学习有效延伸到家庭、社会等更加多元的教育环境中。

3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在教学目标方面的构建与探索

3.1 强化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落实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总体教学目标

高校体育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过教学实施,借助体育活动的组织,帮助学生在课内外学习参与过程中获得智力层面、体力层面、体育人文层面和人格教育层面等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最终成长为具有积极心态和健全人格的人。我国教育职能部门一直致力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探索,在2019 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其中,特别强调未来教育应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字化背景下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构建,第一,应落实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将德育、智育、美育贯穿于体育活动中,实现“五育”教育结构间的合理融合与协调发展,为体育课程改革构建顶层设计,构建“教育更加全面,体育更可持续”的整体规划;第二,充分发挥体育教育“以体化人,以体育人”的教育根本属性,实现体育教学向体育教育的根本转变;第三,依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拓展学生能力培养途径,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3]。

3.2 构建网格化、分层化教学实施目标,着重教学成效的过程化落实

在数字化教学背景下,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即时通信技术的发展,无论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量,还是教学内容深度,都将是很大的拓展,易于陷入内容驳杂,学生学习杂乱无章的困境。因此,在数字化教学背景下,构建教学目标就必须进行教学过程的量化管理,对教学过程进行目标化管理,才能保证体育课程数字化教学内容的落实和课堂的拓展,从而满足学生对不同体育项目的不同发展需要。基于该教学需要,笔者认为应加强构建网格化、分层化教学实施目标,对课堂教学、课后自主锻炼和校内外体育竞赛等活动的组织与自主参与,设置教学目标单元网格,以上途径能够保证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运动偏好,注重教学成效的过程化落实。

4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构建与探索

4.1 形成动态化、静态化双线教学内容,拓展数字化教学课程容量和深度

在数字化背景下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必须基于数字化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目的、有秩序和有成效的内容推进。笔者认为,应从教学内容构建标准、教学特色创设,以及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融合化特征入手进行内容的构建探索。首先,形成以课件、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案为主体的静态化教学内容体系,让学生明确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并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其次,构建赛事视频赏析、体育项目动态及竞赛快讯和体育专项互动等多元化的注重能力和体育素养拓展的动态化教学内容模块,激发有专项发展意愿和长期运动意愿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大多数学生对主流运动项目的多元化学习需要,尽量拓展数字化教学课程的容量和深度。

4.2 在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上加强核心素养发展主线设计,形成自主发展内驱力

体育课程以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学习为主要施教手段,所以对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和运动方法的掌握具有较高要求,这也是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构建的主体。但在体育素养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下,当前高校学生面临着社会适应力、逆商教育和职业胜任力等多元化的个人素养发展需要,单纯的体育运动技术教学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需要借助数字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背景下学生的网络教学适应力大时代背景,加快教学内容的结构设计,提高教育成效。笔者认为,在数字化背景下探索高校课程教学内容构建策略,应在教学内容结构上下功夫。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强竞技能力为主线,加强教学内容在体育运动技能、体育人文精神教育、体育组织与参与兴趣培养和个人品格教育等学习内容的融合教育结构安排,借助数字化教学形式和教育技术对传统课堂进行拓展,构建教育内驱动,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内容丰富的全领域、全过程的教学内容机制[4]。

5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实施策略的构建与探索

5.1 构建集体备课机制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成长渠道,夯实教师施教能力

在数字化背景下探索高校课程实施提升策略,必须以教师群体的数字化执教能力和网络技术的提升为根本出发点,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大幅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在数字化背景下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教师群体施教能力的提升策略,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拓展。首先,构建集体备课机制。集体备课机制可有效激发教师群体间的合作、交流与创造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群体数字化教学探索动力[5]。其次,构建教师群体数字化教学能力成长渠道,为教师群体的数字化技能与知识的长足发展提供事实基础。数字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移动设备实操技能,还需要教师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教学反馈等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学生的日常体育学习进行记录、观察、分析和评估,需要体育教师具备数字化施教能力,所以必须强化教师群体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5.2 加速数字化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发展,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数字化背景下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施教策略构建工作,在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施教能力及教师群体数字化内容整合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对教师的融合教学能力的实施水平进行提升。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第一,创设数字化教学规范与示范课程体系,通过示范课与实践课的形式,提高教师群体的数字化教学实施感知力,提升数字化教学训练业务水平,形成成熟施教模式,定期进行研讨,整合资源,优化教师群体的教学训练成效;第二,“Class In”、腾讯会议等专门化数字化教学软件的合作开发,能增强学生对视频、通讯软件、云存储等技术的远程授课体验,实现教学管理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和线上会议探讨等教育功能,将比赛录像、基础专项技术训练、技战术分析与施教通过线上课堂和线下自主学习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教育技术的呈现力,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达到学校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6]。

6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6.1 构建教师多维评价机制,提高教师“一专多能”学科素质的综合发展成效

在数字化背景下构建多维评价机制,是促进师生“一专多能”学科素养综合发展的重要保证,应在评价机制构成要素和评价策略上进行深入探索。首先,构建以运动项目运动技能掌握为主体,教师的施教能力、课堂情境创设和教学成效推进能力,以及学生在体育人文素养、智力、品德教育、创造创新力和社会适应力等方面的素养成长结果为重要构成的评价体系,构建侧重学生成长性和过程化的丰富的考核内容,形成“课内外一体化、校内外有机化”的体育教育局面。其次,构建教师以专项为主,其他运动项目的数字化内容构建和教学实施为辅的双线教学评价机制,使教师在专业运动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增加数字化技术在体育运动内容构建和教学实施中的授课机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教师对专业技能的了解和特殊情况的处理能力,真正形成“一专多能”的教育施教能力和知识储备等综合能力。

6.2 构建学生多维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形成“五育并举”教育局面

随着当今群众健身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社会对体育专项人才综合化素养和社会适应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只有不断推动并掌握数字化赋能途径,推进体育课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形成,才能在教育产出中不断快速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数字化教育作为今后体育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维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形成人才教育的供需平衡发展局面。首先,构建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评价主线。通过体育专项运动测试和体质测试,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和运动能力发展。其次,构建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兼容并蓄发展机制,形成过程性、成长性和综合化成长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科思想、学科知识、学科素养的融合成长。

7 结语

该文立足数字化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体育教育的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了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实施策略与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主要想借助数字化技术的教学优势,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发挥数字化技术在教育资源构建和教学实施等多个环节的教学优势,以提升我国体育教育和育人成效。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数字化素养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数字化制胜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