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辅导员角色胜任力提升策略

2023-09-08 04:43许倩
国际公关 2023年14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胜任力辅导员

摘要: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現格局多元化、模式数字化、发展可持续化的特点。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应该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角色胜任力。本文就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如何提升辅导员角色胜任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辅导员;胜任力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顺应全球化时代背景,“在院校与国家层面,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进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或传递的过程”。[1]现代大学制度源自欧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学习和引进欧美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来发展高等教育。中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随着世界多极化发展,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全球高等教育的格局亦是如此。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应该及时改变观念,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角色胜任力。

一、变化及原因

(一)国际教育格局多元化

国家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科技的竞争,高等教育是提升自身超越他国的重要载体,各个国家以维护本国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政策倾斜、资源扶持、培训评估等方式推动本国高等教育发展。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低迷,这直接降低了大部分家庭支付高昂国际留学的能力和愿望,在客观上加速了高等教育国际化 “去西方中心主义”,动摇着以英美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统治地位。[2]从世界大学排名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崛起相当迅速。中国的大学日益发展成熟,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国际留学生流动的变化。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肩负的重任之一,通过高校这个文化交流的舞台,可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拥有更多文化外交话语权,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二)国际教育模式数字化

不同国家、地区的高校对在线教育方面的硬件设施、技术水平不同,教学人员素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受到网络通信技术限制,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没有或者尚未做好线上教学的平台设施准备。资金准备方面,购买线上教学设备以及学生端所需的电脑、手机对于欠发达国家地区政府和民众来说是一笔不菲的额外支出,成为线上教学的阻碍。人力准备方面,线上教学对教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水平也是一大考验,如果平时没有相应的培训,教师就不能及时完成线上教学角色的转换。[3]

我国高校建立了线上优质公开课平台,共享名校优质课程资源,打破时空限制,利用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积极探索互动模式,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等多终端为学生提供线上课程,优化了课程考核方式,并针对不同课程实施不同的混合式教学方案,这一成功模式可以为其他国家线上教学提供经验和参考。

(三)国际教育发展可持续化

英语作为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语言,也是学术交流的通用语言。以美国为首的英语国家牢牢掌握着国际教育的话语权。

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的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世界格局变得多元化,美国将不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以中国为例,崛起的中华民族,需要发挥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作用,开展文化外交活动,展示大国风范,避免西方对中国崛起产生误解。利用大学来提升文化影响力,这本身也是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可持续化的发展需求的。我们在过去曾模仿和学习西方的高等教育模式,如今,我们需要更开放的世界,更多的学术自由,以中国为代表的拥有悠久文化的国家在总结自身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化教育输出本国的理念、思想、模式,平等自由,互利互惠,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4]

二、辅导员角色提升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5]辅导员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排头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应当尽快实现与时俱进,自我提升。

(一)提升思想理论教育

2017年教育部修订的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中的第一项就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随着中国的大国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 “新冷战”思潮抬头,奉行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在教育、科技核心领域加紧对华封锁,试图遏制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国外环境日益复杂,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然而他们的价值观尚在形成之中,极易受到外来文化和西方思潮的影响。“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后,才能聚焦主业,在学生中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全面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通过自发探索提炼为可复制的理论知识和创新举措,完成理论和实践研究双向并行,实现辅导员职业化提升和专业化探索,获得立德树人的综合化养成。

(二)提升网络思政能力

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成为辅导员必须掌握的技能。线上教育更加考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水平,倒逼辅导员提升网络思想教育能力。

一要创新研究,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推动网络思政工作创新。从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时代特征三个维度把握工作前沿,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人才培养和国际视野进行思考规划,从中国国情出发,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建立中国特色网络思政研究体系。网络思政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要求。二要统筹规划,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动平台。充分调动政府、学校及社会各界资源,搭建汇集正能量信息的互动共享平台,主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同学生沟通交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从碎片化信息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辨识可能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错误立场和观点,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学习现代网络信息传播交流的基本原理,用符合信息传播规律的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三要强化培养,建设两支队伍。一支是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工作队伍。学校各部门要协同规划,整合学校宣传、学工、信息化等部门力量,避免面对突发网络舆情各自作战。聘请专家学者、思想政治教育骨干作为指导,定期培训;另一支是学生骨干队伍和网络正能量意见领袖队伍,通过他们来强化主流舆论,争取中性舆论,孤立反动言论,用学生自己的声音引导、感染学生,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引导。

辅导员具有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双重身份,必须掌握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特色话语;而话语建构的关键是根据教育对象特征和需求,结合具体教育场景对政治性、教育性话语进行转述,实现讲道理、讲情感、讲故事的有机融合,使教育对象产生悦纳感和亲近感。

(三)提升文化自信引领水平

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可持续发展最大障碍是 “西方文化优越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多国家、多民族、多文化的碰撞融合,意味着各国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教育科技文化的进步。留学生、学者专家间的学习交流访问,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不同国家、文化间的隔阂矛盾,以增加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体系自成一派,根植于中国人思想土壤当中,这是与发展自西方近代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完全不同的标准。但目前,中国高校的排名仍在追随国际标准,政府的资助投入也以此为标准。中国必须要打破规则,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化新的制度政策、评价体系和发展模式,探索形成全球高等教育國际化发展的中国理念、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体系,为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持续发展做好准备。中国的大国崛起已经在建立高等教育国际化做好了硬实力准备,欠缺的是文化引领的软实力。[6]

作为高校辅导员,在提升高校文化引领的软实力方面,需要扎根中国大地,从优秀的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一是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宣传中国传统节日风俗、诵读中国经典故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 “民间艺术进校园”“舌尖上的家乡美食”等文化品牌活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学生,让学生产生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归属感;二是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 “四史”宣传教育,传承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邀请作战英雄、劳动模范、先进典型进校园宣讲,师生共上思政课,通过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网络学习、校园景观布置等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三是大力繁荣校园文化,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爱国爱党爱校是一脉相承的,挖掘校史校风校训的教育作用,充分运用优秀校友资源,展示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

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辅导员也要做好跨文化交际的沟通者角色。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交流生,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树立世界眼光,与时俱进,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关注全球教育前沿动态,引导国际学生树立多元、平等的文化理念,正确对待不同的宗教、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相互理解、尊重差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切实提升国际意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7]同时,还应将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教育 “润物细无声”地纳入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让留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提升大国形象,为中国崛起创造更有力的外部条件。

(四)提升心理健康育人水平

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常见。辅导员在平时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坚持 “以生为本”的原则,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作为辅导员,定期参加上级部门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定期接受自身的心理建设与疏导,更好地发挥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工作方面的职能。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辅导员要吸收利用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发挥传统德育在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8]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实施 “品格教育”和 “公民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开设多种主题的选修课,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陶冶大学生高尚情操。正确处理学生求助需求,充分尊重学生隐私权,做到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秉持人道主义精神,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三、结束语

中国在高校国际化发展的 “硬”条件保障方面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展现大国风范,提升民族自信,离不开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做保障。面对新形势,辅导员要提高站位,提升自我,汲取不同领域的养分,丰富学生工作的内涵,提升职业自信。既要扎根祖国大地汲取养分,又要放眼世界拓宽视野,成长为具有世界眼光、全球胸怀,具有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的高级辅导员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应强.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3):1-11.

[2] 许美德,李新宇.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应从经济驱动转向文化理解[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1):6-7.

[3] 李敏辉,李铭,曾冰然,等.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困境与路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1):35-46.

[4] 汉斯·德·维特,林松月.后疫情时代应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模式[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1):8-9.

[5]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EB/OL].[2016-12-09].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6] 刘进,林松月.后疫情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变与不变[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1):11-14,86.

[7] 张继桥.跨文化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国际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能力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4):63-68.

[8] 舒豪,李玉琴.国际视域下我国高校德育改革策略研究[J].江苏高教,2020(01):120-124.

基金项目: 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课题: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国际意识教育研究 (项目编号:2019SJB110)。

作者简介: 许倩,女,汉族,安徽马鞍山人,硕士,辅导员,思政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胜任力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