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丘陵地区雷竹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2023-09-08 11:33陈春霞
河南农业 2023年23期
关键词:母竹雷竹竹鞭

陈春霞

(宣城市宣州区黄渡自然资源规划所(林业站),安徽 宣城 242000)

江南丘陵地区的人们自古就有吃笋、种竹的习惯。但从其栽培现状来看,普遍为粗放经营,亟需集中资源优势,统筹示范推广。雷竹为禾本科刚竹属竹种,源于浙江安吉、临安一带,其本质为早竹的变种,因其于早晨打雷后出笋故名为雷竹,其形态优美,四季常绿,属于一种品质优良的绿色观赏竹类;加之其鞭系发达,枝叶繁茂,从而其又为一种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保护山地生态环境的生态经济树种。近年,广大林业技术人员对雷竹的栽培管理工作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并积极引入多种优质品种展开技术示范推广,以期对林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实现林农增效、增收。江南丘陵地区处于中亚气候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为16~20 ℃,夏季炎热且持续时间较长,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水域宽广,雨水充沛,其土壤、气候等条件均适合雷竹生长,因此,其可作为雷竹大面积示范种植区域。

一、雷竹特征特性

(一)形态特征

雷竹竹竿高度平均为10 m 左右,直径为4~6 cm,幼秆呈深绿色,表面光滑,并附着一层密集白粉,老秆随年限延长,颜色逐渐变浅,逐渐变为绿色、黄绿色等。雷竹节颜色呈暗紫色,中部节间长度达15~20 cm,节轻微向中部变细,有时可观察到不明显的黄色纵条纹,竿壁厚度约为3 mm。

(二)生产特性

雷竹地下茎为单轴散生型,栽植时间无明显限制,冬季、秋季节栽植效果最为理想。母竹栽植后第二年即会产生新笋,一般2 月下旬即有新笋产生,当年萌生新笋于5月中旬会逐渐抽枝发叶,6 月初即可生成新竹,随后鞭鞘逐渐生长,8—9 月长势最旺,11 月停止生长。

(三)产量

雷竹笋长度通常为约40 cm,单个笋质量在250 g 左右,壳薄,笋肉厚实、细嫩,可食部分在80%以上。雷竹栽植后,通常第二年即可生出新笋,新竹密度需控制在每公顷1 500 株左右,鲜笋数量会超过每公顷2 100 kg;新竹生长到第4 年,其密度可维持在每公顷2 250 株左右,鲜笋产量会超过每公顷22.5 t,其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二、雷竹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一)造林地选择

从造林地选择层面,应以雷竹自身生物学特征为依据,从土壤、气候、地形三个层面着手选取合适的土地进行种植。雷竹属于刚竹属散生类竹种,该竹种适合种于我国长江以南到南岭以北地区,从气候条件层面分析,一般均可满足散生类竹种生长。但雷竹在适生区内也并非任何区域均可对其进行种植,其通常受土地条件所限制,雷竹造林要求土壤透气、疏松、肥沃,以土层深厚、保水性能佳、透气良好的沙质壤土、乌沙土最适合雷竹种植,普通黄壤、红壤也可进行栽培,石灰性土、盐碱地无法进行栽培,土壤深度需超过50 cm,pH 为4.5~7.0,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宜,地下水位深度要低于1 m,石砾过多,土地浅薄、贫瘠,土壤透气性能差等不利于雷竹生长。雷竹喜光怕风,喜湿怕积水,因此,雷竹种植地的选择最好是在海拔低于250 m,向阳背风,光照条件良好的南坡、东南坡,以5~15°地丘缓坡为宜。具备良好水源条件的地块更为合适。

(二)整地

整地工作通常在秋冬季开展,经过冬垡,不仅可使土壤理化性质、造林条件改善,提升成活率,还可将土壤中越冬代害虫杀灭,从而使林地虫口密度降低。雷族整地通常为全面征地,对林地展开全垦,深度通常为30 cm 左右,将树桩、竹根、石块等杂物清除,依据每667 m2栽种50~70 株母竹的密度挖掘栽植穴(60 cm×40 cm×40 cm)。挖掘期间,需分开放置表土、新土。

(三)栽植季节选择

雷竹栽植季节往往较为宽泛。部分研究指出,一年中除严寒天气及夏季干燥炎热的三伏天外,其余时间均可对雷竹进行栽植。针对江南丘陵地区而言,雷竹栽植时间一般在春季2 月、梅季6 月、秋末初冬。

(四)母竹采挖

要先于竹林内选取与质量要求相符的母竹,通常于新发竹林内挖掘的母竹质量较为优秀。通常枝叶繁密、分支低的新竹栽植后存在较高存活率。在对母竹进行挖掘前,挖掘人员要先对其来去鞭方向进行判断,通常母竹最下一盘枝条伸展方向与竹鞭去鞭方向平行。挖掘过程中,先在离母竹基部30~40 cm 处,用锄头将土层轻轻挖开,寻找竹鞭。以相关要求为依据适当截取竹鞭长度,应当保留20 cm 左右,去鞭保留30 cm 左右。去鞭过程中,面向母竹锄口朝外,切口需光滑,注意对螺丝钉、鞭芽进行保护,随后沿竹鞭平行两侧将母竹挖起。挖掘期间严禁搬摇,防止将母竹连接点(俗称螺丝钉)扭断损伤而对成活率产生影响。母竹应尽可能多带出母竹,挖起后需及时斩梢,留枝5~7 档。

(五)母竹调运

母竹运输期间,必须做好螺丝钉、鞭芽的保护工作,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减少水分蒸发,及时种植,从而保障成活率。短距离搬运母竹,无须进行包扎,但应防止螺丝钉、鞭牙损伤及宿土震落。对母竹进行挑运时,可用绳子将宿土绑住,直立竹竿,不可将母竹竹竿横于肩上,尤其是梅雨季节,栽培当年新竹竹竿幼嫩,木质化低,易折断。母竹远距离运输要做好相应的包扎工作,可用草包、旧编织袋、塑料薄膜、旧麻袋等包好竹,如此不仅可对鞭根、鞭芽进行保护,避免宿土震落,还可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宿土温度。

(六)造林

待母竹运送到栽植地后,最好于3 天内完成栽植。雷竹栽植宜浅不宜深,且竹鞭于土中深度以20~25 cm 为宜。因竹子生长点位于鞭芽上,栽植深度过深易造成烂鞭不出笋。以母竹竹蔸大小为依据对表土进行回填,修整植穴,将母竹包扎解除,使竹鞭自然舒展,将其放于植穴内。竹蔸下部需与土壤紧密相连,不可留存空隙,随后将表土回填,分层踏实。为使竹编根系可尽快恢复,种植人员可于表土内添加适量磷肥,随后将定根水浇足,浇水量为每株5~10 kg,再覆上松土,将土培成馒头形,防止积水。对于植株较大的母竹,要打桩固定,若气候较为炎热,需适量浇水。种竹与植树存在一定差异,母竹的作用在于竹鞭抽芽长笋,因而需对母竹的来去鞭方向予以留意。去鞭方向存在较高的发鞭速度,应多预存展鞭余地,母竹交互排列,从而保证新种郁闭成林。

(七)幼林期管理

1.除草松土。新造竹林郁闭度较低,林地光照充足,杂草滋生速度较快。因此,种植人员需于春季2—3 月、夏季6—7 月、秋季9—10 月分别展开除草、松土工作。于新造林前两年,可套种芝麻、黄豆、绿肥等农作物,以耕代抚,如此不仅可使林地利用率得以提升,还有助于新竹生长。种植人员在收获农作物时,要做好雷竹的保护工作,避免损伤竹鞭、竹篼、根系,若发现跳鞭,应及时培土掩埋。

2.施肥。母竹栽培第一年需施3 次肥,可于每次松土、除草后,即2—3 月、6—7 月、9—10 月对母竹施人畜粪,每株YTB ET 15~25 kg,或施加一定量的化肥。施用化肥期间,不得靠近母竹根系,应适当散施、远施。

3.管护。幼林期管护工作主要以留新竹为主,防止啮齿类动物及人为干扰对幼林产生危害。在管护期间,若发现食叶、食笋害虫,应及时展开防治处理。对于露鞭、摇动的母竹,要立即展开培土,覆盖加固,促进新笋发育;对于长势较差的竹笋,应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提升竹林质量。9—10 月利用利刃将竹梢劈去,留枝12 档左右;冬季如果遭遇大雪,应使用竹竿轻轻对竹枝进行敲打,避免积雪,防止积雪将竹竿压断;遭遇多雨或干旱等恶劣气候时,应针对性采取挖排水沟、浇水等方式,保证竹林生长质量。

(八)成林期管理

1.挖笋养竹。高产竹林通常分布均匀,母竹健壮、竹林结构较为合理,立竹量通常为每公顷9 000~12 000 株,每年留养新竹每公顷2 250~3 000 株,采挖多余竹笋。清明节前后为出笋高峰期,此时期为留养母竹去竹笋最为适合的阶段。科学挖笋养竹的方式为以林地实际状况为依据,确认可采挖竹笋,于新笋出土10~15 cm 时即对其进行采挖。采挖期间要做好竹鞭的保护工作,并及时回土,防止下雨积水致使竹鞭腐烂。

2.科学施肥。若想实现高产,必须做好施肥工作。①长笋肥:3—4 月对竹林施加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其肥量约占全年施肥总量的10%。运用穴施法,可于挖笋期间一并施入。②鞭肥: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对竹林施加尿素(每公顷750 kg)、厩肥(每公顷75 t),将其翻入土内,其肥量约占全年施肥总量的40%。③催芽肥: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对竹林施加复合肥(每公顷1500 kg),肥量约占全面施肥总量的15%。④孕笋肥: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对竹林施加有机肥(厩肥等),将肥料翻入土内,也可于竹林地表覆盖,肥量约占全面施肥总量的35%。

3.松土、除草。雷竹成林通常每年需松土、除草2 次,第1 次于6 月份新竹展叶前,将杂草清除,松土深度一般为20~25 cm,将杂草埋于土壤内,提升肥力。第二次松土、除草通常在9 月,往往与施催芽肥共同开展,松土深度为10 cm,将杂草覆于地表,减少水分散失,保持土壤温度。

4.提升土壤温度。土壤温蒂提升为提早出笋的必备条件。于第4 次松土、施肥结束后,于竹地表层覆盖30 cm左右覆盖物,若土下笋芽较大,可提早进行覆盖,反之可延迟进行覆盖,通常于12 月中旬覆盖为宜。

5.维持湿度。湿度过小、过大均会影响雷竹生长,不同生长期对湿度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在发鞭期,雷竹对土壤湿度需求较小,这有助于竹编向深处延伸,因此,在5—8月需维持较低湿度,不应向竹林内施加有机肥,维持土壤松软,人畜不可践踏;于笋芽分化以及膨大阶段(9—11月),土壤湿度需大一些,要勤加浇水,维持土壤湿度。促进笋芽膨大、分化。在出笋期,土壤需保持充足水分,在覆盖物铺设前,在第4 次施肥时,竹林需具备充足的水分。

6.合理择伐。合理择伐为雷竹竹林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雷竹择伐通常分为两种状况:第一种:生长期超过5年的老竹步入衰退期,应及时将其伐除;第二种,因开花会产生大量的营养消耗,不利于竹林生长,若发现需及时将其挖除。同时要施加有机肥,促使竹林自我复壮。择伐通常于冬季11—12 月开展,并结合松土、除杂等将老竹予以去除,从而促进新鞭生长孕芽。

(九)有害生物防控

1.营林防治。通过除草、垦复、林间清理等措施对林间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增强林间生物多样性。

2.物理生物防治。做好林间益鸟等的保护工作,运用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措施,部分害虫对光存在一定倾向性。因此,种植人员可基于此特征,采取于林间安装诱虫灯等方式对林间害虫进行诱杀,促使虫口密度下降。

3.药剂防治:种植人员可选用残留时间短、毒性低的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可于每年留养新竹开始抽枝展叶时于竹腔内注射吡虫啉(4%~6%)每株3 mL,注射处位于竹节上方5 cm 左右位置,每7 d 注射1 次,持续注射2 次。但出于竹笋食用安全性层面的保障,采笋期间不得施用农药。

三、结语

总而言之,科学合理地栽植雷竹,可以提升雷竹产量,使其产生较强的经济效益,提升农民收入,是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母竹雷竹竹鞭
国家植物园(北园)6种箬竹属竹鞭生长调查
龙岩市永定区母竹移植造林技术探讨
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
5 个观赏雷竹变型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毛竹林竹鞭生长特征和空间结构的探地雷达无损探测*
德兴市引种雷竹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厚朴林下金佛山方竹母竹分蔸种植技术
雷竹10个种源 (类型)引种试验初报
黄金刚竹竹鞭生长特征及地上部分生长指标相关性研究
毛竹母竹移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