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2023-09-09 05:22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第三实验小学王淑萍
天津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小虾母鸡创设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第三实验小学 王淑萍

教师一般会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定一个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这种方法被称为情境创设教学法。从本质上来看,情境创设教学是一种将学习者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的科学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从情感体验中产生深刻认知,从认知学习中加强情感体验,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从中获取丰富的课堂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和情感感知能力,将合适的情境创设教学法融入阅读课堂,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境

设疑是教师启发学生智慧、引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新时期的语文阅读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注重让学生自主解疑,深入挖掘文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水平。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疑的方式创设一个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抓住核心的学习疑问进行自主思考与深入探究,让学生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究意识,主动展开各种对自己有益的探究学习活动。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设疑:“蜜蜂真的会辨认方向吗?法布尔实验中的每个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蜜蜂是小学生普遍关注过的小动物,在他们的印象里,蜜蜂是勤劳的,总是不辞劳苦地采蜜、酿蜜,本课则带领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认识蜜蜂。教师可以围绕上述两个疑问,创设生动的情境:“养蜂人在养蜂的时候,是否利用了蜜蜂会辨认方向的这个特点,不怕它们不飞回来?”这个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蜜蜂是否真的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是如何通过实验的方式来验证这个猜测的?这个实验验证方法是否严谨呢?

学生带着好奇心与求知欲走了课文,详细地阅读作者描写的实验内容,全面梳理与整合实验条件、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目的。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实验全过程,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知与理解。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整合好的知识内容,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自己感到好奇的方面进行创造性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抓住更多的阅读学习问题,让学生展开有效的深度学习。比如,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课文中作者提到有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蜜蜂准确无误地回家,假如有三只没有回到家的蜜蜂,那么它们没能回家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对法布尔实验的理解,对这个疑问进行解释、分析与解决,从而掌握深度阅读学习技巧。

二、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

在信息化教育模式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直观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对某些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有效感知与理解。同时,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视频的过程中,会直接走进多媒体教学情境。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小虾》一课中,教师可以播放一群小虾在水里活动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直接感知小虾的形象特点,然后对比课文,对作者描述的小虾形象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并概括出来。从课文中作者的描述来看,小虾的形象是具体且鲜明的,如通体透明,如同玻璃;稍带灰黑色,背部、尾巴积着泥或者青苔;有着细长的脚,脚末端有一副钳子,胡须一翘一翘地摆动,眼珠子突出……

当学生再次观看视频时,可以将作者描述的小虾的每个部位与视频中的小虾联系起来,一只只小虾的形象浮现于脑海。教师可以在这一教学情境下为学生布置合适的阅读学习任务:作者在课文中详细描述了小虾的形象,请你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得比较生动细致的句子,然后以视频中的小虾为对象,展开仿写训练。这个学习任务注重让学生展开读写结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把握好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继续走进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情境,对眼前比较直观的事物形象进行细致描写,尝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又如,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课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刻意地去看过日出,对海上日出的画面不甚了解。教师可以展示海上日出的图片,或者从网络上寻找海上日出的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走进这一具体形象的多媒体情境中,对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赏析,分析文本语言的意境美和情景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课文中找到自己比较喜欢的描写海上日出美景的词汇或句子,分析其运用得比较巧妙的地方,然后以日出为题写一篇注重意境美和画面美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从这些教学活动来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保障语文阅读学习效果。

三、引出话题,创设想象情境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逐渐习惯运用固定的思维展开学习,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很少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逐渐导致认知层面狭窄,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想象空间,也很难有效激发学生在创造力方面的学习潜能。对此,教师可以提炼课堂教学的核心话题,发挥话题的启发性教育作用,让学生以话题为中心展开发散性的思考。教师可以在话题式教学中合理地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围绕某个话题联想出一个个奇异的画面,感受语文阅读学习不一样的乐趣。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出话题——假如我变成了xxx。课文中讲述的是这个话题的某个特例,“我”变成了一棵树,作者详细描述了这棵树的模样,还通过“我”与妈妈的互动来凸显这棵树的与众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在丰富的联想中走进趣味情境:“妈妈在‘我’玩的时候喊我吃饭,‘我’心里产生了变成一棵树的愿望,没想到下一刻‘我’就变成了树,身上有许多枝丫不断地冒出来……”随着学生不断想象下去,可以深入这个情境,了解“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的模样,感受作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组织语言,说一说“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经历了哪些奇妙的事情,然后围绕“假如我变成了xxx”这个话题引发学生更多想象和思考:“假如是你变成某种事物,那么你会觉得自己想变成什么?变成了它之后,可能会经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学生可以从自我想象中发现作者这种新奇想法带来的乐趣,能够对课文中作者变成了一棵树时的心情进行有效解读。话题式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教师要善于将话题式教学与情境创设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围绕某个话题展开创造性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注重合作,创设交流情境

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师比较重视的科学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发挥协作精神展开高效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间进行有效的思维碰撞。教师可以在打造生本课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自主性的阅读学习。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展开密切的合作交流。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印象中母鸡的形象,对比课文中作者描述的母鸡形象,与小组成员一起绘画“母鸡”主题的图画,并共同讨论母鸡有哪些比较鲜明的特征。在这一情境氛围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更多的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如共同讨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的变化,分析作者发生这些态度变化的原因,阐述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态度时表达了哪些不同的情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母鸡形象时使用了哪些词汇,体会作者严谨的用词方式,并说一说你是否认同母鸡拥有的这些形象特点,给出理由。

作者在课文中明显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有效的思辨交流,学会全面解读文章。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提出自己发现的阅读问题,然后展开新一轮讨论交流。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了这一问题:“作者在文章末尾提及的是‘不敢再讨厌母鸡’,为什么要用‘不敢’这个词?”实际上,课文中“不敢”这个词运用得非常巧妙,如果删掉了这个词,那么就变成“ 我不再讨厌母鸡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陈述方法,仅仅表达的是作者不再讨厌母鸡的心情。然而加上“不敢”这个词之后,表达的却是作者对母鸡的“母爱”有一种崇敬之情,发自内心地尊重母鸡保护鸡雏的行为。因此,这个词无疑升华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自我提问、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这一学习过程可以保障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学习能力。

五、注重体验,创设故事情境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并不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理解都浮于表面。在新时期的阅读课堂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深度参与阅读学习活动,因此体验式学习法进入了教师的视野。情境创设教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体验式学习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参与性学习体验激发其内在学习驱动力,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巧妙的情境化阅读学习。

目前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情境体验式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提高学生的情境体验式学习效果。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中,本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教师可以选择创设趣味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情节,并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如果让你来总结这个故事的发展顺序,你会如何来概括呢?你们对武松打虎这件事有什么样的评价?武松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在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点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文本内容,分析武松打虎时的语气变化、表情变化、动作特点等,自主创编武松打虎的课堂剧,再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个角色表演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融入表演中。在表演结束后,学生会对课文内容有新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说书人”,其他学生担任“听书客”,聆听“说书人”生动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在这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树立全面的学习观念,对整个故事内容进行系统梳理,然后通过合适的想象,运用生动的语言将故事讲出来。与以往机械化的被动阅读学习方式相比,这种情境体验式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成效。

六、注重真实,创设生活情境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与现实生活存在紧密联系的,新课改倡导教师根据生活化教学需求,将生活元素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分析和理解文本内容。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化教育理念下产生较强的阅读学习兴趣,教师应辅以生活化情境创设法优化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调动一定的生活认知经验,领悟文章中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作者以文章为载体传递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参与诵读活动,诵读不同诗人写的与春节相关的诗词,如《元日》《拜年》《除夜雪》《浪淘沙·贺新年》《迎春》等。学生在诵读经典诗词时,可以回想自己度过的春节画面,包括备年货、大扫除、拜年、吃团圆饭、放鞭炮、放烟花等熟悉的生活场景,走进具有浓郁传统文化韵味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根据生活情境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堂学习任务:说一说春节的来历、传说、习俗,从课文中找出春节相关的各种元素;说一说作者描述的北京的春节与自己曾经度过的春节有哪些不同,具体展开描述;说一说作者从哪些方面详细写了老北京的春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说一说作者从哪些方面略写了老北京的春节,然后展开想象,尝试扩充相关的春节生活场景。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懂得分清内容的主次,分析作者的详写、略写等写作手法,掌握“如何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相关的写作知识。在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后,教师要在课内外衔接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适当地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文章,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点。学生可以在对比阅读学习中对课内文章进行创造性的解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和阅读水平。

七、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创设法可以支持教师在课堂中营造一种特殊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产生一定的求知心理,主动探索将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发现更深层次的内涵。新课改倡导教师合理利用教学情境展开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情境创设教学法贯穿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优化认知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与综合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小虾母鸡创设
母鸡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堆雪人
母鸡下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母鸡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虾弯弯变形记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