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路径探析

2023-09-11 11:06宁晓波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变化趋势创新路径发展现状

摘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移动新闻客户端、视频软件、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广大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生态环境,为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让传统采编方式面临极大挑战。为了实现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与时俱进,使其满足受众的需求与习惯,应充分掌握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工作的模式与方法。文章对新媒体技术及其在广播电视新闻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新闻采编工作的变化趋势,再通过文献查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新闻采编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结果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经过了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如今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部分广电媒体利用新技术实现新闻采编的智能创意策划、智能内容采集与加工、智能审核与风险控制;第二,新闻产品的跨屏传播、多屏互动要求在新闻采编中实施一体化设计;第三,为了满足受众对新闻内容的个性化需求,应在传统新闻基础上整合更为专业的内容,形成“新闻+”内容创新模式;第四,通过提高新闻采编深度、注入人文精神,避免新闻内容的同质化,以新颖、独到、富有现实意义的内容提高竞争力。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发展现状;变化趋势;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152-03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广大受众观看和收听新闻的主要渠道。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存在较大的差异,体现在信息容量、播报方式、互动性、受众习惯、素材获取途径等方面。在这一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方法应作出适当的调整,从而实现新闻产品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迁移与融合。

一、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运用各种数字技术,实现音频、视频、图文的网络化、数字化传播,能够支持在线交互与分享[1]。从新媒体的发展历程来看,先后经过了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当前进入了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支点的融媒体时代,其传播平台涵盖数字电视、网络电视、计算机软件客户端、Web网站、智能手机客户端,媒体类型包括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短视频APP、音频APP等。在广播电视新闻领域,典型的新媒体产品为央视新闻微博、央视网、央视频APP。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及其在新媒体时代的变化趋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主要工作内容

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的呈现方式存在差异,前者为音频内容,后者为视频内容,但两种新闻内容的采编流程基本一致,包括采集新闻素材、编写新闻内容、制作音频或视频。在新闻素材采集阶段,主要包括两种信息获取渠道,其一是线下实地采访,其二是互联网搜索[2]。新闻内容编写阶段重在重塑新闻素材,生成可用的文字性内容。新闻产品制作阶段重在完成新闻内容的音频化、视频化编辑。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在新媒体时代的变化

1.新媒体时代新闻素材采集渠道的变化

新闻素材采集是新闻内容生产的源头,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素材不再局限于线下环境,广大受众可通过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在各类网站、视频APP以及社交软件上发布内容,因此大量的新闻素材、新闻事件最早出现于互联网。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新媒体时代必须重视从网络中获取素材,也要意识到运用网络新闻素材具有一定的风险,原因在于部分网络新闻素材的真实性难以在短时间内确定,同时网络的快速传播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相关素材的新闻价值,因而要求采编人员快速甄别、编辑网络新闻素材,以保证新闻内容的客观真实性和时效性[3]。

2.新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编辑方式的变化

(1)新媒体的“碎片化”特征要求精简新闻的信息容量。截至2022年12月,国内网络新闻用户的规模达到了7.83亿人,在所有网络用户中的占比达到了73.4%,网络新闻用户规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显然,其用户规模呈现增长趋势[4]。网络用户获取新闻的主要平台包括腾讯新闻、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此类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其新闻内容的信息容量相对较小,呈现出时长短、传播快、内容新颖、播报方式灵活等特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该适应新媒体的“碎片化”特征,对新闻内容的信息容量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在呈现方式上进行创新,以满足网络新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5]。

(2)新媒體要求新闻内容具备多屏传播适应性。电视新闻的受众非常广泛,其播放载体为各种数字化的硬件,如电视、计算机、智能手机,其中数字电视、网络电视为典型的大屏幕设备,计算机和智能手机为小屏幕设备。新媒体时代要求新闻内容实现多屏传播,不同传播平台在技术标准、新闻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多屏传播出现困难,例如,传统电视新闻(大屏传播)在内容呈现上更加严肃、严谨,而通过小屏进行传播的新闻依赖于网络虚拟环境,其内容呈现较为个性化,体现出多屏传播中新闻风格的不兼容问题[6]。新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需要同时满足大小屏幕的同步传播与互动,要求采编人员在素材采集阶段就要考虑到新闻编辑与制作的多屏传播特点,实现一体化设计。

三、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路径

(一)依托新媒体技术创新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方法

新媒体时代,技术成为创新新闻采编与制作的主要推动力,并且当前已经进入技术驱动新闻制作方式深度变革的新时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为支撑,在新闻制作中形成了智能创意策划、智能内容采集、智能内容加工等一系列新的新闻采编手段[7]。

1.智能创意策划

创意策划是新闻内容制作的前期准备阶段,决定了新闻采编的方向,在这一阶段需要确定新闻报道的范围、时长、内容以及方式,是对新闻制作方法的整体性规划。同一类型的新闻产品在制作方式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尤其是同一新闻节目下的不同新闻内容,其语言风格、话题领域、节目时长等通常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人工智能技术将节目历史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训练和生成模型,进而实现智能策划,缩短新闻内容策划的时长,为新闻采编环节预留充分的时间[8]。

2.智能内容采集与加工

智能内容采集主要针对网络平台中的新闻素材,依托智能创意策划方案,从新闻素材数据库中匹配适合的内容。在新闻加工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自主编写文本、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辅助工作人员完成新闻编辑[9]。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了“人工智能编辑部”,利用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从素材数据库中获取新闻编辑所需的材料,其在时政新闻中已经投入使用,显著地提高了新闻采编的效率和准确性。可见,广播新闻媒体可逐步建立智能化采编系统,以技术驱动采编方式创新。

(二)根据新媒体的多屏联动需求创新新闻采编模式

1.通过新闻采编助力新闻内容的跨平台、一体化传播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播报平台大体可分为两类,其一为传统的电视和广播平台,其二为基于可移动硬件设备的各种新闻APP和新闻网站,前者为大屏传播模式,后者为小屏传播模式。为了节省新闻制作的成本、提升新闻传播的效率,广电新闻媒体单位在新媒体时代应该创新新闻采编方法和节目制作方法,从而实现新闻内容的跨平台、一体化传播[10]。腾讯微视、今日头条、百度看看等短视频分享平台对视频内容的要求较为接近,具体涵盖视频内容的时长、画面的长宽比例、视频画质和音质、内容原创性等指标,针对此类平台,在新闻采编环节应适当控制新闻内容的信息容量,设置合理的新闻视频画质、音质标准,提高新闻内容对各类平台的适应性,从而实现新闻内容的跨平台传播[11]。

2.通过新闻采编实现新闻内容的多屏同步联动

广播电视新闻多屏联动重点突出大小屏互动和新闻内容在不同平台上的实时同步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关键要实现新闻采集、编辑、聚合与分发的一体化设计。在新闻编辑环节,大屏幕新闻平台和小屏幕新闻平台应该采用相同的新闻素材,确保主题、观点的一致性,在内容设计上实现互补,借助新闻APP延伸、扩展电视新闻的内容[12]。

(三)根据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新闻采编的内容创作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内容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满足广大受众对新闻类信息的收听和观看需求,传统新闻的价值功能较为单一,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用户大多成长于互联网环境,深受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价值观和审美较为多元,导致传统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具有创新性的个性化新闻日益受到欢迎。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环节,应根据新闻节目的类型、播报方式等适当创新内容创作的方向,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1.根据新闻播报方式的转变创新新闻采编

新闻节目为了从竞品中脱颖而出,常在播报方式上进行创新,主要改变语言风格、评论风格等,而新闻采编是调整节目语言风格的主要环节。例如,央视打造的时政类微视频“V观”重点突出“短平快、轻剪辑、深阅读”的特色,该系列新闻视频的长度通常在十几秒至几十秒,反映出新闻播报方式转变对新闻采编的语言风格、信息容量的影响,其对新闻采编方式创新具有一定的推动力。

2.通过“新闻+X”的模式凸显节目风格

“新闻+X”是在常规新闻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其他内容,以丰富新闻节目的服务范围,凸显节目个性,常见的整合方式包括“新闻+政务”“新闻+服务”“新闻+商务”等[13]。例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2023民生访谈》节目以直播的形式,邀请市民政局、住建委、卫健委等部门主要领导走进直播间,解决民生难题、解读民生政策,同时借助视频号、抖音号补充访谈内容,是新闻与政务深度结合的成功案例。

(四)以去除同质化为导向提高新闻采编的深度

网络热点事件一旦曝出,各类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均能获取相关的新闻素材,在这一因素的作用下,新闻内容的相似度有可能大幅提升,造成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14]。鉴于此,在新闻采编方法的优化创新过程中,应该格外关注去同质化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1.提高新闻采编的深度,以优质内容规避同质化

热点新闻素材往往会同时受到多家新闻媒体单位的关注,在新闻采编环节应该始终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制作标准,深入挖掘新闻素材的价值,从更加新颖的角度进行解读,从而借助质量优势规避同质化问题,彰显新闻采编的专业性[15]。

2.注入人文精神,彰显新闻采编的独特性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通常先陈述新闻事实,包括新闻事件中涉及的人、事、物、经过以及结果,再针对新闻内容进行点评,表明主张和态度。在新闻采编创新中,可根据新闻事实合理注入人文思想,以富有人文精神的点评方式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提升新闻品牌的市场认可度。

四、结语

在新媒体技术与产品深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应及时创新工作方法,以便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进而使新闻产品能够适应受众信息获取习惯的变化趋势。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路径具有多元性。其一,掌握网络新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新闻播报方式的变化改变语言风格、实施内容整合。其二,根据新闻产品跨平台、多屏联动的发展趋势,从新闻素材收集开始,进行一体化采编,实现新闻产品的多样性迁移。其三,重视新闻内容创新,通过深入挖掘素材和专业性的评论,去除同质化风险。

参考文献:

[1] 杨晟斌.新媒体技术给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带来的创新与挑战[J].电视技术,2023,47(3):170-172.

[2] 陈继祥.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刍议[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3):160-164.

[3] 张大玮.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2(3):45-47.

[4] 吴革红.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技巧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4):130.

[5] 刘志红.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新特点及新途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6):172.

[6] 杨健.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路径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2):172-175.

[7] 申晓芳.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与方法[J].采写编,2021(10):73-74.

[8] 代颖.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J].传播力研究,2021,5(18):78-79.

[9] 陈昆.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策略探究[J].采写编,2021(7):55-56.

[10] 田伟.融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创新路径分析[J].记者观察,2022(32):76-78.

[11] 鞠燕燕.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的角色转型[J].记者观察,2022(30):52-54.

[12] 田苗.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思维模式创新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5):149-151.

[13] 孫炜.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策划特点分析与创新路径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9,1(1):143-144.

[14] 张庆.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与方法探析[J].传媒论坛,2019,2(9):65.

[15] 李春露.电视新闻采编策划特点与创新[J].采写编,2021(4):53-54.

作者简介 宁晓波,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采写。

猜你喜欢
变化趋势创新路径发展现状
昆明地区降水、气温及极端天气的
南京市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