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策略

2023-09-11 08:48福建三明市第十中学乐小莉
中学政史地 2023年15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福建三明市第十中学 乐小莉

学科核心素养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的深刻性,达到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目的,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历史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立德树人的好材料。教师要主动挖掘教材内容,寻找有效教学素材,带领学生主动加工,在思考中深化认识。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其中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文字、图片等,教师要以教材为参照,带领学生发现,鼓励学生探究,促进学生在主动感悟中深化认识。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学生看到秦二世是一个非常残暴的统治者,对老百姓进行压榨和搜刮,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导致出现了陈胜、吴广起义以及楚汉之争。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立德树人理念,让学生看到统治者的道德品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到人民的幸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以及统治的持续。秦的暴政激发了农民的怒火,使得农民揭竿而起推翻了秦的统治,建立了西汉。教师通过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品格、树立正确“三观”具有积极作用。

二、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立德树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知识。在情境中,学生能快速形成历史认同感。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教师就可以播放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纪录片的片段,使学生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了中国的发展,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同时感受到中国人民面对外敌入侵具有积极反抗的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品质,这种爱国传统需要传承。学生在情境中会认识到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目标。教师的主动引导会促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历史认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构建剧目活动,落实立德树人

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促进学生通过逻辑思考和批判性探究提高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在思维活动中内化知识,提高能力,落实立德树人。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教室想象成中共一大上海会址,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说说中共一大的内容。他们通过讨论,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意义,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学生在表演中真实地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党的地位和作用,发自内心地爱党、爱国,更好地理解立德树人的意义。

四、讲述历史名人故事,传递立德树人

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是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的很好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历史名人故事来教育学生,传递立德树人理念,促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例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牢记自己的经历,最终获得胜利;精忠报国的岳飞,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周恩来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激励了很多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等等。通过这些名人故事,学生会从他们身上学到优秀的品质,受到思想教育,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总之,教师通过积极引导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高,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以及历史发展的客观思考,会用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进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教师重视以生为本,关注了学生的主动体验和感悟,促使学生受到积极教育和影响,使其在思考中产生对立德树人的深刻认识。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