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言语特质 促进思维生长

2023-09-11 03:36欧阳彩云
新教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司马光句式文言文

欧阳彩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構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统编教科书的文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言语思维特质。因此,可以借助文言文的言语思维特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生长,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关注特殊汉字,培养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一种用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客观形象进行整体感受,并结合自己的主观理解进行判断的思维过程。

汉字是一种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每个汉字都是古人为了记事或传递情感而造出来的。汉字除了能记录事件、唤起情感,还能培养形象思维。如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这篇文言文,很多学生对文中“瓮”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认为“瓮”和“缸”是一样的,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理解司马光击瓮救人的办法之巧妙。因此,笔者在教学“瓮”时,先让学生观察“缸”和“瓮”的对比图片,再让他们说一说“缸”和“瓮”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在交流时畅所欲言。有的说:“‘缸和‘瓮的个儿都比较大,都可以用来装东西。”有的说:“‘缸和‘瓮都是用陶土制作而成的。”有的说:“‘缸的口子大,‘瓮的肚子大”……这时,笔者继续追问:既然“缸”和“瓮”有这么多的相同点,那么能否用“缸”代替文中的“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再次观察画面,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有的说:“如果是大水缸,缸的口子大,溺水的孩子可以自己爬出来。”有的说:“正是因为瓮的口子小,溺水的孩子爬不出来,所以司马光才要持石击瓮……”通过观察课件上的图片,并借助文中的插图,学生不仅了解了“瓮”的特点,还为后文司马光为什么要“击瓮”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从文中特殊汉字入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二、关注特殊词语,孕育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种对未来事物有所“预感”“预言”的心理现象,是人们根据内部感知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推测,或者突然对问题有了“灵感”“顿悟”的思维过程。

词语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如果把整个语言系统比作一座高楼,那么词语就是一块块砖头。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如果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就能更好地学习语言,发展直觉思维。如在教学《司马光》中的“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这些语句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训练。首先,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这两句话,并说一说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分别是怎么做的。接着,引导学生从“弃去”一词入手进行思考:其他孩子是怎么“弃去”的?“弃去”后干了什么事?这样,学生就会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可能哭着去找大人,可能边跑边喊向旁人求救……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从“弃去”一词中,你读懂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就会从“持石”“击瓮”这两个词语中受到启发。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司马光是怎么“持石”,怎么“击瓮”的?最后,让学生再读读这两句话,并思考:司马光与其他孩子的做法哪个更好?好在哪里?学生通过对比,自然会发现司马光“持石”“击瓮”的做法更好,主要表现在:司马光冷静思考,而其他孩子惊慌失措;司马光就地取材,而其他孩子奔跑求助;司马光持石击瓮,而其他孩子大呼小叫……这样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弃去”“持石”“击瓮”等特殊词语,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也将遇事要冷静思考、果断处置的育人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关注特殊句式,培育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高级的理性认识阶段,是人们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的结构及其规律进行分析的思维过程。

统编教科书中的文言文,有些句子的构造方式是与众不同的。教学中,可以这些句子为范式,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时,笔者在学生读懂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从课后习题三入手,引导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并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在汇报交流时,一个小组汇报:“你看,这棵李树长在道边,李子那么多,却没人去摘,李子肯定是苦的。”另一个小组汇报:“如果是甜的李子,早就被摘光了。”这个问题,本来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解答,但通过合作探究,大家的思维马上趋于同向:道边,苦李,没人摘;道边,甜李,被摘光。文中的王戎也正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不取道旁李。但教学不能止步于此,还可以进一步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笔者引导学生也试着运用“(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样的句式,联系生活说一说常见的现象。有的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酸梅。”有的说:“蘑菇在树下而多朵,此必毒菇……”这样,借助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让学生在探究中明白了蕴藏在文字中的道理,学生的思维火花在合作探究中得到了碰撞,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中得到了提升。

四、关注特殊表达,培植思辨思维

思辨思维,是人们通过认识、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考量外部信息和内部想法,从而更清楚地看清事实真相的思考过程。

如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文中两小儿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言语表达的形式也是比较特殊的:一儿先用“近大远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另一儿则用“远凉近热”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一儿又用“大如车盖”“如盘盂”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另一儿则用“沧沧凉凉”“如探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时,笔者根据两种观点将学生分成两队,让他们展开自由辩论。正方这样陈述观点: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反方则这样陈述观点: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随后,正方一个学生引证加以说明: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另一个学生还补充道:美术老师在课上说过,观察物体是近大远小。正方刚一说完,反方一个学生立即反驳道: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另一个学生接着补充道:生活中,离火炉近,就觉得很热;离火炉远,就不热了……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言文运用了对比的特殊表达句式:“一儿曰……”并让学生试着运用这样的句式写一写生活中难以决断的事,如“电脑时代要不要练字”“信息时代会不会影响人们的交流”“玩游戏会不会影响学习”等。这样,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就在唇枪舌剑中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虽篇幅短小,但却蕴含着丰富的言语思维特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应该遵循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文言文中“别样”的汉字、词语、句子、表达方式,精耕巧作,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让深度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司马光句式文言文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砸缸之谜
司马光砸缸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