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找到创作敏感区

2023-09-12 10:31李子胜
小说林 2023年5期
关键词:海钓鲁院敏感区

李子胜

2000年,我三十岁的时候,忽然想到,无论如何,我的生命再上演大约这么久的四季轮回,就会平静谢幕了。在被生活的沉闷压抑得近乎窒息时,我忽然想到了文学。我总得写些真实的文字吧,好证明我的精神曾经为真与美的生活思考过,燃烧过。

从那一年开始,我拿起笔,把我胸中块垒演绎成文字。那一年,我的第一篇小小说《老方的喜剧》发表在《天津日报》,从那时开始,我与这块文学沃土结缘。发表了很多小小说,如《飘逝的小雪》《观摩课》《正骨》等。那时我觉得,是写作给了我热爱生活的不竭动力;是写作,拓展了我的精神空间,使我成为了一个灵魂的自在人。创作的充实也冲淡了“心为形役”的乏味压抑,收藏我发表文章的剪报本,记录了我每一年走过的清晰的足迹,凝固了我苦思苦求后的无尽的快乐。我知道,我在登山。可能我难以靠近山顶,但是,但愿我的生命终结于登山的路上,而不是像浮萍一样不知所之地浑噩漂流。

起初,我把写作的训练过程简单概括为:模仿、记忆、创造。我认为学习写作的过程很接近学习书法。

学习书法第一个阶段是模仿,我们会先选择好碑帖,反复临摹,从形似到神似。写作文也一样,课本的范文都是我们要临摹的,先从形式上学习文章的结构、语言、修辞等技巧,然后学习文章的风格、韵味,从形近到神随。在这个初级阶段,仿写无疑是很好的办法。作家邓有梅讲到他写不出作品时的办法,就是抄写经典小说,抄写过程中,慢慢就会找到写作的感觉了。

学习书法的第二个阶段是背帖,就是我说的记忆。把每个字的结构、笔法烂熟于胸,不看字帖也可以写得乱真。写作文也是同理,当我们记忆了很多经典的文句时,我们写出的文字都会有意无意地、潜移默化地受到经典的影响,文笔自然灿烂生花。

学习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创造。碑帖里没有的字,我们也可以用掌握的技巧去类推。颜真卿的碑帖不过千把字,而很多掌握了颜体技巧的书家,写出任何的汉字都是颜体的风韵,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技巧纯熟了,遇到新鲜事,加以想象虚构,用文字记录,就是一篇好文章。《潜伏》的作者,天津籍作家龙一先生,他的大量作品都是写新中国建立以前的谍战故事。我觉得掌握了技巧,理解了人性,即使没有亲历亲见,也能把故事写出丰满的艺术真实。

以上是我最初写作时的思考。

2014年,我被天津作家协会推荐到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二届高级作家研讨班学习后,认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作家同学,我恰好和宁夏作家马金莲分在了第五组。熟悉以后,大家免不了互相看作品。那时候她的中篇小说《长河》在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鲁院同学读完了《长河》,也无比钦佩。我能给她看的也就是我随意写的一些小小说。马金莲同学很不解地问我,师兄,你居住在海边,为什么写大海的小说那么少呢?

这句真诚的提醒让我想起另外一位天津作家王松老师在一次文学讲座中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创作敏感区。所谓的创作敏感区,就是作家最熟悉的最容易被激发出创作热情的一片土地、一片森林、一片高粱地、一条河流、一个乡村吧。当今文坛,很多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敏感区,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陈忠实的白鹿原,迟子建的白山黑水……这些作家无不在坚持写自己熟悉的热爱的题材。

我开始思索,我的文学创作的敏感区是什么?

大海,渔村,渔民,以及渔村周围的盐碱滩,盐坨,驳盐沟,长芦汉沽盐场的工区——滩窝子,海钓人……这些熟悉的故乡景物与景中的人,忽然密密匝匝向我走了过来。

鲁院毕业后,我行走在盐碱滩,结识渔民、盐工、海钓人,了解渔家生活、盐工生活、海钓生活,先后创作了《活田》《滩窝子》《打冷海》《大滩王》《桃花盐》等中篇小说以及盐滩少年“王小军”系列的十多篇短篇小说。

2018年开始学习海钓。走近海釣人后,我先后写了海钓生活的小说《海钓凶猛》《海钓温柔》《海风醉》《放钓季》《乱石阵》,散文《海钓记》《雨钓麦黄丁》《孤独的守海人》《俗世钓趣》《雪钓百里滩》《海钓苦乐》等,这些作品陆续在一些文学期刊上发表了。天津作协文学院院长作家张楚来滨海新区作家协会调研时对我说,你写的海钓题材的小说我都爱看,你坚持写大海的路子很对。

鲁院毕业后近十年,通过对我熟悉的盐渔生活的书写,我确信找到了我的创作内容的敏感区。

此外,我觉得,找到自己善于驾驭的文体,也是业余写作者要面对的重要事情。

2018年,我被选为天津市滨海新区第一届作家协会主席后,我接触到的业余作者突然多了起来。我发现他们从事业余写作的通病就是,没有明确的创作敏感区,他们的创作题材比较随意——个人的一己狭思,偶尔听到的市井传闻、新闻故事,都是他们书写的内容;他们对使用的文体也不够熟悉,驾驭度较差。他们忽而写诗歌,忽而写散文,忽而又想尝试写小说,有的人十几年过去了,也没有找到自己更善于驾驭的文体。而很多成功作家,有人就善于写长篇小说,有人就是通过中篇小说写出了力作,而有人则擅长驾驭短篇小说。

找到自己熟悉的创作题材,再用自己更能驾驭的文体书写出来,应该是从漫无目的随性的业余写作提升到更高的更自觉的准专业写作境界的必经之路吧。

中篇小说《海盐谷》就是基于上述的经验写出来的。

猜你喜欢
海钓鲁院敏感区
湛江市休闲海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散文《梦在“鲁院”飞翔》节选
基于GIS的赣南地区城镇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以赣州市龙南县为例
在某个敏感区如何协调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究
斯里兰卡的高跷海钓
牡丹江流域自然地理敏感区划分研究
福建霞浦举办休闲海钓大赛
在鲁院遭遇北京的第一场雪(外一首)
在鲁院(组诗)
在鲁院遭遇北京的第一场雪(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