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应对肺小结节

2023-09-12 10:31杨秉辉
健康博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皮下复查性质

杨秉辉

肺小结节,顾名思义,即肺中出现的小结节。

“结节”,《辞海》里的解释是:发生在皮内或皮下,黄豆至胡桃大小,高出皮面或在皮下仅可触及。百度上的说法是:一种可触及的局限性、实质性损害,可累及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虽然说法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是指身体表面可见或可触及的较小隆起。结节的性质可为身体正常组织的增生或分布不均,如皮下的脂肪结节、纤维小结节;也可能是炎症性结节,如初起的疖痈或病毒感染所致的疣等;当然也可能是良性或恶性肿瘤。不过,这些结节在身体表面不难发现,可观察其形状、触摸其软硬度,从而大致判别其性质。因此,绝大多数结节无需特殊处理,即使发现身体表面有结节,一般也会先观察再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关注。

那么,“肺小结节”又是什么呢?

随着近几十年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超声、磁共振、PET/CT 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这些检查技术可以发现异常影像并协助医生判断疾病的性质,被称为“影像医学”。得益于辅助医疗设备的精细化,人体内异常影像的发现能力大大增强,甚至可以发现毫米级别的异常状况。然而,虽然可以发现异常,但有时确定其性质却比较困难。

影像医学诊断疾病依靠的是发现异常影像的特征,以肺部CT检查发现的病变为例,若所见为片状、云雾状,多提示为炎症;若为边界清晰的致密阴影,可能为纤维化或钙化的陈旧性病灶;若阴影呈球形,且外周为菜花样不光整或有毛刺状,则有可能为肺癌等。

然而,像“外周菜花样不光整或有毛刺状”这样的特征也需要一个形成的过程,并不是一经出现就具备这些特征。因此,直径几毫米的异常影像通常没有足够的特征来辨认其性质。那么,怎么描述它呢?

当在肺里或是在甲状腺、乳腺等组织中通过X 线或超声波发现了与周围正常组织结构不同的小块结构时,犹如在皮肤表面肉眼可见的结节一样,于是,我们便借用该词报告发现了“结节”。有时,这种结节透过X 线的能力介于能透与不能透之间,类似于普通光线透过磨玻璃之状,放射科医生为多给临床医师提供些信息,还特称之为“磨玻璃样结节”。所以,结节并非疾病之名,只是描述形状的一個词罢了。

影像医学检查的结果仅供临床医师参考。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化验检查等结果做出诊断。然而,如今发现有这些结节的人可能无任何症状、体征,也无化验检查等异常结果。即使出现了疲乏无力或心神不宁等症状,也可能并非是由这微小的结节所引起的,或仅是因有了结节所导致的心理压力所致,因此,医生无法做出诊断。无法诊断的关键在于这些结节太小,尚未出现特征性变化。因此,应等待,静观其变,做好定期复查。

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给诊断本身带来了难题。近年来,由于健康检查、肿瘤筛查等保健措施的大力推广应用,这一难题频频出现。由于涉及肿瘤问题,诊断未明常使人惴惴不安,对随访的建议也心存疑虑。因此,一些人坚决要求进行手术切除,或积极寻求药物治疗。

对于肿瘤,早诊断、早治疗确实是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如今发达的影像医学检查确实能够发现一些早期肿瘤病人,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需知此等小结节并非全是肿瘤,绝大多数也不会发展为肿瘤,甚至大多数会在随访的过程中消失。据统计,小于10毫米的肺小结节,60%~70%在2~3年的随访过程中会不复存在,还有一些会继续存在,但不会生长,更无变化。真正发展为肿瘤的不足5%。所以,通常所说的“肺小结节95%不是癌”应该更准确地说成“肺小结节不是癌,95%也不会发展为癌”。

因为肺小结节只是肺组织局部的变化,发展的结果大部分是自行消失,无需手术切除。有专家指出“过度切除率”(即本无需切除者占全部因肺小结节而切除者的比率)为20%~40%。肺小结节一般也不需要药物治疗,它大多数会自行消失,若声称有祖传秘方可治,则更属无稽之谈。

对肺小结节正确的做法是静观其变,关注它的发展和变化。一是“静”,静下心来随访观察,不必忙着治疗,因为本也无需治疗。二是“观”,观察它的变化,可依结节的大小定期复查,一般直径小于4 毫米的微小结节,每年复查一次即可,4~8 毫米者半年复查一次即可,若大于8 毫米或有任何可疑迹象者则应每3 个月复查一次,即使有变化,也可以从容应对。

编辑/ 赵玉遂

猜你喜欢
皮下复查性质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勘 误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