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眼光

2023-09-12 10:27肖川
新教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人生生命精神

【编者按】生命教育是这些年来国内外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领域。教育的原本之义,就是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只有能够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具有“善的目的”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生命意识,让学生享有完整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状态,实现“生命自我”。

然而,部分学校、教师对这一方面的教育不够关注,甚至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学生问题,也源于此。有鉴于此,我们邀请肖川教授开设专栏。肖川教授是我国生命教育领域内的权威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他提出生命教育六大理念: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成全生命。在专栏中,他将细致讲解,为我们普及生命教育的理念、意义、价值。

肖川,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团队负责人,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会长。出版《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方向与方法》《有“我”的教育学》等20多部著作,在全国各地讲学2000余场,受到广泛的好评,是我国生命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01

一个人的自然生命,有一个长度的问题。

人们大多希望自己健康且长寿。因此,凡是有助于人们延年益寿的事物,大多数人都会青睐有加,乃至趋之若鹜。

人的社会生命有一个宽度的问题: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中扮演的角色愈多,Ta就愈为社会所需要、所倚重。而人最高贵、最复杂的生命是精神生命,它有厚度、密度、高度与纯度的问题。厚度与密度,与其生活的丰富性、高峰体验的频次,尤其是文化底蕴有关;高度与纯度则与其思想的先进性、眼光的长远和节操风骨息息相关。

许多人的生命还基本上停留在自然生命(即生物性生存)的层面上,精神生命没有得到发育,并在浑浑噩噩、混沌不堪的得过且过中日渐式微。

02

人生,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话题。即使是目不识丁的山野村夫,也会偶尔感叹“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样牵涉人生意义的形而上的问题。

有人认为:“最好的人生,都在热气腾腾的生活里。”也有人认为,“平平淡淡才是真”,乐于安享“轻煮岁月慢煮茶”的生活。人生百态,喜欢就好。

人生中,无论是风花雪月、大海星辰,还是柴米油盐、竹篱茅舍;也不管是喜笑颜开、兴高采烈,还是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经历过、体验过,哪怕是见识过、听说过,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意义。

了解人类生活的复杂多样,理解人们在不同生存境况中的感怀,从中领悟到“我们要创造怎样的文化?我们要造就怎样的人?我们要建设一个怎样的社会”这样一些与每一个人所向往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的真实意味,这是人们所谓的“文化底蕴”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03

人们大多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前行着。差别仅仅在于有的人的“人生轨道”是自己参与了设计与建造的,有的人的“人生轨道”是给定的、与生俱来的。后者使“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有了佐证。事实是,所有的人都有被决定的一面。这常常让人感觉无奈乃至绝望。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超越“既定”与“局限”的一面。

生命教育就是要通過对精神生命的高扬,使人的超越性成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内生性动力之源。这种超越性向度中包含着成就动机、较高的自我期许和精神卓越。生命教育中,朝向幸福的努力与造就强健的个体,这二者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因而,在教育过程中生命教育的“眼光”或精神旨趣就在于:师生总是清醒地意识到生命的在场,时时唤醒着生命自觉,并切实守护好人权与尊严。让学生有美好的自我期许,并真切地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以及成就感,这便是朝向幸福最好的努力,也是造就强健个体的不二法门。

(责任编辑:林彦 苏少伟)

猜你喜欢
人生生命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人生中的某一天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