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3-09-13 09:35宋雨亓来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15期
关键词:侧凸外科学分型

宋雨 亓来华

自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来,各学科、各专业教学工作积极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法创新和教育实践创新,对专业课授课内容进行重新梳理、重新认识及反复挖掘,旨在打破长期以来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促使“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力、有行动力、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外科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临床医学(内外妇儿)、预防医学、护理学等各专业学习的主干课程之一。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贯彻“学什么”“怎么学”“为何学”的问题,促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是每一名新时代医学教师值得思考和积极实践的重要工作方向。脊柱侧凸是脊柱外科疾病中较为少见,且治疗理论最为复杂的病种,长期临床实践证实脊柱侧凸治疗策略的进步离不开前辈们的披荆斩棘与辛勤耕耘,同时也为临床教学积累大量的教学素材。文章以此为例,构建“外科学—脊柱侧凸”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以期不断完善“外科学”课程思政体系,提高外科学教学质量。

1 外科学的教学内容及特点

相较于古老外科学,现代外科学不仅限于强调手术操作技术,还注重研究与外科相关的基础理论,包括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等。目前外科学的疾病主要涉及创伤(trauma)、感染(infection)、肿瘤(tumor)、畸形(deformity)、内分泌功能失调(endocrine dysfunction)、寄生虫病(parasite)及其他等七大基本形式[2]。随着现代科学与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融合,外科学范畴不断变化,逐渐形成多学科协同(medical home)的医疗理念。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很早就提出了“三会三做”是成为一名优秀外科医生的必备素养,即“会做会说会写”“做人做事做学问”[3]。“三会三做”理论贯穿于外科学学习过程中,即要求年轻医生及医学生不仅要狠抓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的三基教育,还应善于思考,博学多才,积极探索三基理论背后蕴藏的科学真理,不断推进外科学迭代更新。更为重要的是,“三会三做”理论提出了外科学及医学教育背后的根本问题,即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问题,要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4-5]。因此,外科学教育逐渐突破传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教学,更加注重医学教育的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即“学什么”“怎么学”“为谁学”的人生大格局,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外科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与意义——以“脊柱侧凸”为例

脊柱侧凸是脊柱外科疾病中较为少见,但治疗理论最为复杂的病种。随着脊柱侧凸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已经从定义与诊断、病理变化与症状体征、分类分型与干预策略等方面建立了脊柱侧凸诊疗理论体系[6-7],为年轻医生及医学生提供了学习方向。然而,目前对于脊柱侧凸的理论基础及治疗策略仍认识不足,普通群众对脊柱侧凸的预防意识仍然不强,这就要求当代年轻医生及医学生除了学好现有理论基础,还应注重自身能力建设,积极学习总结脊柱侧凸诊疗策略的发展历史,辩证性看待其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分析脊柱侧凸分型方法及其诊疗价值中蕴含的科学规律。同时,展望未来,勇于突破,主动探索脊柱侧凸背后蕴藏的科学真理,不断完善脊柱侧凸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此外,脊柱侧凸疾病诊治的背后还需面对多种社会问题,畸形的外观往往可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阴影,因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疗工作“以患者为中心”,注重高尚的医德修养、精湛的医疗技术、厚重的人文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职业品质,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言语动作中不能歧视先天性问题,对患者不离不弃,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培养医者仁心的精神[8]。同时,脊柱侧凸治疗现状中仍存在着病急乱投医、治疗方式五花八门、治疗适应证把握不严格等多种社会问题,给脊柱侧凸规范化治疗带来巨大压力,因此脊柱侧凸教学还应鼓励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培养“明辨笃行、思辨常伴”的思维能力[9]。由此可见,外科学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够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

3 外科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应用

3.1 脊柱侧凸的筛查现状与社会责任感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无数社会主义建设者心中最坚定的信念,也是社会责任感最直接的体现,在多次重大自然灾害及公共卫生事件的胜利中起关键作用。除了要培养自身丰富的医学知识、锻炼精湛的操作技能外,医务工作者更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脊柱侧凸的关键策略,然而偏远山区,特别是留守儿童地区,脊柱侧凸的筛查工作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近年来,在医学会、医师协会、慈善基金会或医师自建团队等机构的组织下,全国各地争相开展了脊柱侧凸义诊活动,为无数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扭转命运的机会。“自诩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梁,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这是2016 年感动中国人物梁益建的颁奖词[10],短短的一段话不仅肯定了梁益建医生的社会责任感及职业使命感,也反映了广大医务工作者扎根脊柱侧凸攻坚战的决心与仁心。大道所向,大任所系,当代医学生要汲取榜样的力量,肩负起民族振兴的神圣责任,牢记医学使命,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3.2 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与家国情怀

广东省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流行病学调查显示,9~18岁学生脊柱侧凸筛查检出率达3.73%[11]。据文献研究及央视新闻专题报道,我国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凸人群依超过500 万,且每年还在以30 万的速度递增[12]。认识低、发现晚、干预难、后果重等是脊柱侧凸的重要特征,特别是偏远山区,大量留守儿童不健全的健康筛查、缺乏就医渠道等是导致中重度脊柱侧凸的重要原因。笔者曾经接诊的1 例15 岁脊柱侧凸患者就发出这样的感慨“贫穷和脊柱畸形,让我低人一等”。贫穷与脊柱侧凸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落后的经济往往限制了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及干预,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映射。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家打响脱贫攻坚战的总号角,已于2021年取得全面胜利[13]。期间,“健康扶贫”“医疗保障脱贫攻坚”也是脱贫攻坚战中广为人知的重要工作,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直接惠及2 000 多万贫困患者,曾经被疾病困扰的家庭得到了分类救治。此外,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14]。为了切实推进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的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并与教育部共同推进脊柱弯曲异常筛查项目纳入中小学体检的常规项目[15]。在国家政策及家国情怀的引导下,大量医学博士及卫生人才也扎根基层,为全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同样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时刻关注国家健康卫生战略方向,积极响应国家健康卫生战略需求,明确学习目标,强化个人品质,把自己武装成国家健康战略的储备军。

3.3 脊柱侧凸的临床表现与人文关怀

外观畸形可对心理健康产生极大影响[16]。《巴黎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巴黎圣母院的驼子、独眼龙、罗圈腿、钟楼怪人,是人们在欢笑中对卡西莫多的评价。超出小说虚拟故事之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孙女尤吉妮公主也展示了脊柱侧凸患者的现实生活,战胜脊柱畸形外观、手术并发症等带来的心理负担是每一位脊柱侧凸患者必须面临的艰难挑战。然而,并不是每个患者都能像吉妮公主那样自信从容[17]。作为一名医学生以及未来的医生,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一言一行和心理活动,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特别是接诊先天性缺陷的患者,他们的心理往往更加脆弱,更需要得到保护,要耐心引导患者认识自信美与健康美。

3.4 脊柱侧凸的分型与医者精神

众所周知,骨科手术中脊柱外科难度最大,而脊柱畸形的矫形更是脊柱外科领域中最困难的技术。不同于常规的脊柱外科疾病,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治疗理念和手术策略也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特别是针对罕见病合并脊柱侧凸的治疗。日间门诊、手术,夜间总结病例、查阅文献,基本是每一名脊柱外科医生的日常。每一例成功的脊柱侧凸病例背后,都蕴藏着主治医生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与汗水,以此建立系统、完整、标准的脊柱侧凸诊疗体系。当时国际较为认可和广泛应用的是以King 分型和Lenke 分型为代表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在脊柱侧凸治疗应用方面已取得良好效果。然而,以邱贵兴院士为代表的北京协和骨科并未满足于追逐国际学术潮流,为了做出中国自己的脊柱侧凸分型,带领团队,经过20 多年的努力,提出了全新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协和分型”(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PUMC 分型),不仅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例进行更加全面的分型,易于掌握和应用,还使得脊柱侧凸治疗失败率由13.2%降低至2.7%[18-19]。“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该恪守和弘扬的医者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3.5 脊柱侧凸的治疗原则与辩证思维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多面性,在临床理论与实践联系过程中坚持印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专科思维与整体思维的辩证统一、理论思维和循证思维的辩证统一,可增加对疾病进展、药物及手术治疗收益与并发症的深度理解[20]。脊柱侧凸的进展与人体发育和衰老关系密切,特别是青少年脊柱侧凸[6]。对于脊柱侧凸的进展情况,每例患者的进展速度均有差别,应该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结合每一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给每一例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例如,手术内固定融合是治疗中重度脊柱侧凸的有效措施,对于维持脊柱序列、胸腹腔容积等意义重大。然而,手术本身也会导致融合节段生长停滞、临近节段畸形加重等各种各样的问题[21]。更为糟糕的是,如果手术适应证没有严格把握,出现滥用或错用损伤治疗,不仅无法治疗疾病,还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3.6 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案与科学精神

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均存在一定的科学真理,对于疾病发生与治疗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样也需要明确科学问题和科学机制,只有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坚持快速准确、安全有效、合作共赢的科学原则,才能对疾病进行快、准、狠地打击。同时,科学与真理也是无边界、无止境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22]。2016 年,“魏则西事件”将医疗工作推向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事件背后真正的原因,除了网络搜索的导向外,相应医疗机构及执业人员对滑膜肉瘤的发病机制、疾病转归以及生物免疫疗法的作用机制认识不清,缺乏求真与质疑、求新与务实的科学精神,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悲剧的发生[8]。脊柱侧凸的治疗也历经了更新迭代、破茧成蝶、推陈出新的过程,20 世纪末及21 世纪初国内外学者依次提出了脊柱侧凸分型,国内学者以邱贵兴院士为代表的团队,提出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 分型[23]。在此之前,国外代表的King 分型和Lenke 分型初步体现了三维矫形理念,开创了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与治疗的标准,然而这些分型方式也存在着应用复杂、可操作性较差、术后失败病例多等问题。面对这种现状,邱贵兴团队在虚心学习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踏实工作,不折腾、不取巧,凭借前期积累的病例资料,制定出了既符合临床特点,又简单实用的脊柱侧凸PUMC 分型,极大地促进了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精准性和规范性[18]。因此,学生们要“博学慎思”,兼顾“明辨笃行”,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不断秉持科学理性的人生心态和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用所学所得开拓创新,突破瓶颈,为人类社会的疾病认知做出贡献。

4 实践与总结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课程思政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提供机遇与挑战。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直接实践者,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主体力量,需要具备三项基本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功夫、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自觉,在课程思政实践中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思政的魅力,让思政教育真正“润物细无声”。特别是对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外科学教学,以理论引导实践,以实践反馈理论,在反复交叉融合过程中穿插思政元素,构建外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情景化再现医学进步的过程,产生时空记忆性学习。同时,外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还能引导“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帮助学生梳理认知困惑、价值困惑、情感困惑,激起学生为国家学习、为民族学习、为人民学习的澎湃动力,帮助学生成为红专并进、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侧凸外科学分型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生长棒技术对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观察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退变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